青木 張靜 王逸

“我們為同樣的原則共同參與這場戰爭,但付出了不一樣的代價”“如果沖突的結果是歐洲變得更虛弱,我相信這不符合美國政府甚至美國社會的利益”-法國總統馬克龍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24日播出的專訪中,對美國政府目前的政策表達不滿,呼吁“重新同步”美歐關系。當地時間12月5日,美國-歐盟貿易和技術委員會在美國召開第三次會議。和之前一樣,美方又在此次會議上大談所謂“共同應對中國的非市場行為”,而德國媒體稱,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是這次會議最重要的爭論點。在此之前,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4日在講話中直指美方政策“扭曲市場”,歐洲議會議員威脅將美國告到世貿組織,甚至有媒體稱“歐美經濟戰難以避免”。同日,韓國政府國會聯合代表團抵達美國,他們的目標同樣是要求美國調整《通脹削減法案》。《首爾新聞》5日社論稱,“美國必須改正歧視韓國電動車的政策”,但韓國官方態度謹慎。
“當你想談中國時,你也要談《通脹削減法案》”
馬克龍上周剛結束對美國的國事訪問。在CBS的采訪中,他表示,美國本屆政府和拜登總統本人非常“依賴”歐洲,但雙方關系不同步。歐洲是天然氣和石油的買家,美國是生產商。雙方購買能源的價格差距巨大。CBS稱,隨著俄羅斯限制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和市場動蕩,歐洲從美國購買更多天然氣,但價格是美國人支付價格的6倍。“我們為同樣的原則共同參與這場戰爭,”馬克龍說,“但付出了不一樣的代價。”
“現在美國的補貼水平是歐洲的兩到三倍。”馬克龍說,美歐在俄烏沖突中立場一致,但“如果沖突的結果是歐洲變得更虛弱,因為它的很多行業將被扼殺,我相信這不符合美國政府甚至美國社會的利益”。他稱,美國的政策顯然是為了保護美國的中產階級,“這很公平,我也在為我的國家做同樣的事。這是為了與中國競爭,但對于(美方)最近的決定我想說,這對歐洲不利。”
“美歐攤牌”,美國“政治新聞網”歐洲版5日報道稱,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4日在布魯日歐洲學院發表演講時,首次對美國《通脹削減法案》作出實質性回應。她表示,美國該法案“可能導致不公平的競爭,關閉市場,并分裂關鍵供應鏈”,“我們必須采取行動,重新平衡《通脹削減法案》和其他措.施造成的扭曲競爭環境”。
“政治新聞網”稱,馮德萊恩的表態和之前相比轉變巨大。今年8月拜登簽署《通脹削減法案》后,她曾在深夜發推文祝賀拜登。報道稱,“(馮德萊恩表態的)時機很重要——在今天召開美歐貿易和技術委員會會議前夕。”
5日,美國-歐盟貿易和技術委員會在馬里蘭州召開第三次會議,與會者包括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商務部長雷蒙多、美國貿易代表戴琪,以及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斯和韋斯塔格。路透社稱,該會議框架成立于一年前,前兩次會議的重點是“監管合作和建設針對中國非市場經濟行為的統一戰線”。但在今年的會議上,歐盟高級官員打算向美國同行“大聲抱怨”拜登政府的《通脹削減法案》 將歐洲生產的汽車排除在稅收減免之外。
據報道,該會議將于當地時間5日晚些時候發表聯合聲明。路透社提前獲得的聲明草案稱,雙方將表示,“我們了解歐盟的擔憂,并強調我們致力于建設性地解決這些問題”,但并未列出解決爭端的具體措施。“政治新聞網”5日稱,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表聲明稱,美國和歐盟正考慮聯合應對中國對醫療器械行業的大規模投資。這是今天會議的幾個預期成果之一。
《華盛頓郵報》4日稱,拜登簽署的《通脹削減法案》引發了一場貿易爭端,一些盟友認為這是拜登政府的“美國優先”貿易政策。報道稱,在布魯塞爾,歐洲外交官們正在評估不同的選項,包括推出“買歐洲貨”政策,利用拜登政府在中國戰略上進行協調的愿望,來強調歐方觀點。“當你想談中國時,你也要談《通脹削減法案》一名歐盟高級外交官說。
“德國之聲”稱,在歐洲人看來,美方的政策就是這次會議最重要的爭論點。《南德意志報》說,美國希望與歐盟聯手對付中國,5日的會議將宣布歐美希望共同制定可信賴的人工智能標準。“但與這場根本性的跨大西洋爭端相比,會議將宣布的內容微不足道。”
韓媒:“美國必須改正歧視韓國電動車的政策”
在美歐關鍵會議召開的前一天,韓國政府國會聯合代表團抵達美國。韓聯社5日稱,已經實施的美國《通脹削減法案》規定,僅在北美完成整車裝配的電動汽車才能讓買主享受最多7500美元的稅收抵免。這一歧視性購車補貼政策正在給韓產電動汽車的在美銷售帶來不利影響,韓國現代、起亞的電動車在美銷量銳減。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長安德根當地時間4日在華盛頓里根國家機場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歐盟、日本等很多組織和國家也在向美方提出異議,美國政府似乎也認為應該在法案執行過程中一定程度上解決上述問題,但能在多大程度上解決,還有待觀察。他表示,美歐貿易和技術委員會將于5日舉行會議,將視其結果研判韓歐可以協作的領域。
“美國必須改正歧視韓國電動車的政策”,韓國《首爾新聞》5日的社論稱,美國《通脹削減法案》不僅遭到韓國強烈反對,也遭到歐盟、日本和澳大利亞等美國主要亞洲和歐洲盟友的強烈反對。從明年起,電動汽車所用電池零部件和核心材料的比例將被加入補貼支付標準,進一步強化了對韓國產電動汽車的歧視。
環球時報202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