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翠巧 劉煥欣 于春紅
(河北省人民醫院體檢中心,河北 石家莊 05005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全球性的常見慢性病,全世界約1/3的人口受到NAFLD的影響〔1〕。NAFLD疾病譜包括單純性脂肪肝(S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且SFL在某些條件下可能向NASH轉變。NAFLD 患者可表現為肝區疼痛、乏力、消化不良、肝脾腫大等,NAFLD患病率的增加使全球慢性肝病患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2〕。相關研究表明,NAFLD不僅會引起肝臟相關疾病,還與胰島素抵抗、肥胖、高脂血癥、高血壓等密切相關,嚴重影響人類健康〔3〕。血尿酸(SUA)是嘌呤代謝終產物,研究顯示SUA水平升高與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及代謝綜合征的發生風險密切相關,其發生機制可能與胰島素抵抗、氧化應激有關〔4〕。近年來關于SUA與NAFLD之間的關系研究已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熱點,但研究結論存在爭議。有研究表明SUA與NAFLD之間無明顯關聯〔5〕。也有研究顯示高尿酸血癥可作為脂肪肝的危險因素〔6〕。本研究擬探討河北省石家莊市公務員體檢人群NAFLD發生風險與SUA水平的相關性。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12月河北省人民醫院體檢中心體檢者2 387例,其中NAFLD組810例,非NAFLD組1 577例。入選標準:(1)年齡≥18歲石家莊市公務員;(2)數據完整者。排除標準:(1)6個月內有服用致脂性藥物;(2)有明確肝臟病史包括惡性腫瘤、肝炎、肝硬化或遺傳性疾病等;(3)近期累計乙醇攝入量男性≥140 g/w,女性≥70 g/w者;(4)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本研究患者均知情同意,通過河北省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檢查指標 檢查指標包括受檢者身高、體重、腰圍(WC),計算體重指數(BMI),測量受檢者收縮壓(SBP)、舒張壓(DBP)。測定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SUA、血肌酐(Scr)、空腹血糖(FPG)等。
1.3診斷標準 NAFLD 的診斷標準〔7〕按照中華醫學會肝病分會2010修訂版《中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診療指南》的診斷標準,臨床診斷:(1)不飲酒或飲酒量女性<70 g/w,男性<140 g/w;(2)排除其他原因,肝臟影像學診斷符合彌漫性脂肪肝。超聲影像學診斷:(1)肝臟近場回聲彌漫性增強(“明亮肝”),回聲較腎臟強;(2)肝內管道結構不清楚;(3)肝區遠場回聲強度遞減;上述 3 項中符合任意兩項則診斷為彌漫性脂肪肝。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軟件進行t檢驗、非參數秩和檢驗、χ2檢驗、Pearson相關性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分析SUA對NAFLD的預測價值。
2.1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性別、年齡、SBP、DBP、WC、BMI、TC、TG、LDL-C、HDL-C、SUA、Scr、FPG水平均有統計學差異(P<0.001)。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2.2SUA與NAFLD各危險因素的相關性 SUA與年齡、WC、BMI、SBP、DBP、TC、TG、LDL-C、Scr、FPG呈正相關(r=0.139、0.470、0.396、0.259、0.302、0.145、0.347、0.207、0.559、0.108,均P<0.001),與HDL-C呈負相關(r=-0.313,P<0.001)。
2.3SUA與NAFLD風險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有無NAFID為因變量(是=1,否=0),模型1調整了年齡(賦值:實測值)、性別(男=1,女=2),結果顯示,NAFLD與SUA、Cr呈正相關性(P<0.05)。模型2在模型1的基礎上調整了WC(賦值:實測值)和BMI(賦值:實測值)、SBP(賦值:實測值)和DBP(賦值:實測值)等混雜因素后,結果顯示,SUA水平與NAFLD的發生風險呈正相關(P<0.05)。模型3在模型2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整了TC(賦值:實測值)、TG(賦值:實測值)、LDL-C(賦值:實測值)、HDL-C(賦值:實測值)、Scr(賦值:實測值)和FPG(賦值:實測值)等混雜因素后,結果顯示NAFLD的發生仍隨著SUA水平的升高而增加(P<0.05)。見表2。

表2 SUA與NAFLD風險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4不同性別、年齡受試者SUA預測NAFLD發生風險的ROC曲線 根據年齡,將研究對象分為青年組(18≤年齡<40歲)、中老年組(年齡≥40歲),繪制不同性別、年齡受試者SUA預測NAFLD發生風險的ROC曲線。結果顯示,不同性別、年齡研究對象SUA水平對NAFLD 均有一定預測價值,女性亞組SUA對NAFLD預測的AUC顯著高于男性亞組(Z=7.350,P<0.001),青年組SUA對NAFLD預測的AUC顯著高于中老年組(Z=6.170,P<0.001)。見圖1,表3。

圖1 不同性別、年齡研究對象SUA預測NAFLD發生風險的ROC曲線

表3 不同性別、年齡SUA預測NAFLD發生風險的ROC曲線結果
NAFLD常與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等多種代謝疾病同時出現,其發生與血脂代謝紊亂和肝臟脂肪堆積有關〔8~10〕。近年來有研究顯示,SUA參與NAFLD的發生發展,兩者相互影響〔11〕。本研究結果顯示公務員NAFLD檢出率比較高,可能與公務員久坐等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和重視定期體檢有關。本研究發現年齡是NAFLD的重要危險因素,隨著年齡增加,NAFLD的患病率也逐漸增加。在NAFLD患者中血糖、血脂異常較明顯,血清TG升高尤為突出。TG升高是脂肪肝形成的主要因素,持續增高對NAFLD診斷具有一定指導意義。有研究發現SUA水平對NAFLD產生重要影響可能與脂質代謝紊亂相關,其主要體現在氧化修飾LDL-C和TG合成增加〔12〕。本研究與既往一些研究結論相符。國內一項針對體檢人群的橫斷面研究結果顯示,SUA水平是NAFLD患病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在調整了多項混雜因素后,高尿酸血癥患者NAFLD的患病風險增加至1.47倍〔13〕。Wei等〔14〕研究表明,SUA水平與NAFLD發生風險呈正相關,SUA水平升高可作為NAFLD的獨立預測因子。進一步ROC曲線分析發現,SUA在不同性別和年齡亞組中對NAFLD的發生均有一定預測價值,其中SUA對女性和青年NAFLD的預測能力更佳。Nakatsu等〔15〕在用反式脂肪酸(HFDT)喂養的NASH小鼠中,通過給藥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非布司他)可使小鼠中與脂肪酸氧化相關的基因上調,炎性細胞因子表達和脂質過氧化正常化,這些觀察結果表明,非布司他對HFDT誘導的NASH小鼠具有保護作用, 這也證實了NAFLD的發生與SUA水平升高有關。
SUA影響NAFLD的可能機制為SUA水平升高會誘導氧化應激和內質網應激,使脂質合成增加〔16〕。同時,SUA會引起胰島素抵抗,導致脂肪組織在肝細胞內聚集,發生NAFLD〔16,17〕。此外,SUA水平升高會激活NLRP3炎性小體,從而影響黃嘌呤氧化酶活性,干擾脂質代謝途徑,導致NAFLD的生成〔18,19〕。Tan等〔20〕研究表明,磷脂酸、膽甾醇酯的上調及次黃嘌呤核苷酸的下調導致氧化應激及胰島素抵抗,這在高尿酸血癥患者NAFLD的進展中起重要作用。體外研究發現,較高SUA水平可通過激活HepG2細胞中的核因子(NF)-κB信號通路誘導肝臟炎癥分子的表達〔21〕。本研究對象為公務員人群,未考慮受試人群的地域、種族等差異,且為單中心橫斷面研究,不能明確SUA與NAFLD二者間的因果關系,未來應開展多中心、大規模、長時間的前瞻性研究來佐證本研究結論。
綜上,在石家莊市公務員人群中,SUA水平與NAFLD發生風險獨立正相關,SUA水平對NAFLD發生風險具有顯著預測價值,同時SUA可能通過多種方式影響NAFLD的進展。鑒于上述情況,平時應加強對公務員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為干預,幫其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特別是注意加強有氧運動,合理飲食,營養均衡,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動物內臟、啤酒、甜食等,從而減少 NAFLD的發生率。對于SUA水平偏高而未患有NAFLD的公務員人群,也應采取積極措施防治SUA,警惕NAFLD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