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英銀 陳勝文 黃亮華 馬斌 黃劍鋒

蛇瓜為葫蘆科栝樓屬一年生攀緣性草本植物,在我國東南沿海各省以及華南地區乃至長江流域廣泛栽培, 栽培面積逐年擴大,已成為華南地區重要的特色蔬菜之一。 其適應性較泛,越夏栽培坐果能力強,產量高,病蟲害極少[1]。 在我國東南沿海各省春、夏、秋3 季均可栽培。
廊架采用鍍鋅管搭建。 廊架兩側立柱高2.5~2.8 m,脊梁高3.0~3.5 m,跨度2.5~3.0 m;立柱間隔4 m,立柱下端焊接在地錨上或采用澆筑水泥固定,立柱上端用鍍鋅管焊接,把每個立柱連接起來構成長方體。 立柱及廊架拱梁橫向用8 號鐵絲連接, 每隔50 cm 設1根鐵絲。立柱和拱梁之間縱向用鐵絲連接加密,間隔1 m。長廊兩側安裝灌溉系統,方便后期進行水肥管理。
廊架可與亭、水榭等結合應用[2],用于栽培各種藤本類植物,在居住區綠地、停車場、生態餐廳中廊架提供活的綠色頂棚。在休閑農莊、休閑觀光旅游景區、公園、校園等地搭配應用,極具觀賞價值,還能為游客提供乘涼避暑、避雨休憩的場地,功能多樣[3]。
蛇瓜植株長勢旺,基部側蔓萌發能力強,主、側蔓均可結瓜。 葉色深綠,兩面密生茸毛,掌狀,葉脈放射狀。雌花單生,雄花總狀或復總狀,花瓣須狀條裂,且有分叉并彎曲。 依顏色可分為白皮、青皮品種,依條紋可分為青皮白條、白皮青絲、灰皮青斑品種。果實細長,兩端漸尖細,尾端彎曲成蛇身狀,粗4~5 cm,長1.5~2.5 m。果皮皮色由灰白轉變為暗綠期,果皮變硬,果腔空心化。 隨著果實成熟,果皮開始變軟,顏色逐漸轉變為橘黃、橙紅,似紅花蛇栩栩如生,色彩繽紛,稀奇而美觀,具有獨特的觀賞價值而成為觀光農業的首選品種[4]。
蛇瓜屬于特色蔬菜品種[5]。其食用價值高,肉質松軟,別具風味,以嫩果供食用,可炒食作湯[6]。嫩瓜含維生素和礦物質,有潤肺化痰、清暑解熱、利尿降壓等營養效果[7,8]。
①播種育苗 蛇瓜種皮厚且木質化,發芽緩慢,播種前用55℃溫水浸種,以促進發芽。 一般浸種12 h,然后洗凈瀝干,用濕毛巾包好放入恒溫箱中催芽,溫度控制在30℃。 種子催芽期間,每天早、晚用溫水噴淋毛巾1 次,2 天后種子開始露白,露白后就可播種。
春播2 月初至3 月初,秋播6~8 月。 發芽適宜溫度為30℃左右,當溫度低于15℃或高于35℃時,對發芽不利。 采用50 孔穴盤育苗,采用商品育苗基質育苗,澆透底水,并噴施中生菌素預防猝倒病。 將基質裝到穴盤中并壓實,然后將種子放到穴盤內并覆蓋基質,覆蓋厚度1.0~1.5 cm,播種完成后再將基質澆透水。 3~5 天即可出苗,播種到出苗期間要做好控溫、控水工作,出苗后應定期通風,增加光照,防止徒長。
②整地施基肥 整地起壟挖好排水溝,每667 m2施腐熟土雜糞肥1 000~1 500 kg、三元復合肥(15-15-15)15~20 kg 作基肥。 深翻30~40 cm,高壟單行栽培,壟寬125 cm,壟高30~40 cm,施基肥前5 天,每667 m2均勻撒施生石灰50 kg 對土壤消毒。
③定植 定植時,適宜苗齡為3 葉1 心,選莖稈粗壯、葉色濃綠、無病蟲害、根系發達的幼苗定植。 單行定植,株距80 cm。 移栽時,注意保護好土團,定植后澆足定根水,保持土壤濕潤。
①引蔓整枝 蛇瓜藤蔓生長旺盛, 分枝能力強,當苗高25~30 cm 時引蔓、吊蔓,使其沿廊架向上生長。 未上棚架時,留主蔓剪除其他側蔓,及時綁蔓、引蔓上架。 上架后,及時對主蔓摘心,側蔓多結瓜,保留平架上部強勢側蔓,應適當修剪弱小側蔓和牽引瓜莖葉在架上均勻分布, 利于通風透光,使瓜體自然下垂,以提高觀賞性。 生長中后期,及時疏剪黃葉、枯葉,減少養分消耗。
②肥水管理 采用滴灌系統進行水肥管理。 蛇瓜前期適宜控制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即可。 根據蛇瓜生長勢和生育期, 按照平衡施肥要求適時追肥,蛇瓜開花后開始追肥, 每667 m2用鄉喜大量元素水溶肥800 倍液隨灌水施入大田,隔10 天左右追1次。 結瓜后,保證充足的養分,每5 天追肥1 次,犁開壟兩側均勻條施,每667 m2施三元復合肥5 kg,然后覆土。并注意及時澆水,忌缺水干旱。后期根據植株長勢適當補肥。
③病蟲害防治 蛇瓜抗病性強, 較少受到病害影響, 如發生霜霉病, 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 倍液或77%可殺得(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400~600 倍液等防治。 高溫無雨季節易發生蚜蟲、斑潛蠅等蟲害,蚜蟲可用3%啶蟲脒乳油1 500 倍液或20%吡蟲啉可溶性液劑1 500 倍液交替防治。斑潛蠅可用5%滅蠅胺懸浮劑2 000 倍液噴霧防治。
蛇瓜以采收嫩果為主, 一般花后10 天左右為采收期。 蛇瓜留種以主蔓第2 節瓜為宜,果實下端開始轉橙紅色時即可摘下,把種子掏出清洗,晾干備用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