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鴻
扁豆屬短日照作物,喜溫怕寒,種子發芽適溫22~23℃,生長適溫20~30℃,開花結莢最適溫25~28℃,可耐35℃高溫。 扁豆較耐蔭,對水分要求不嚴格,成株抗旱力極強。 對土壤適應性廣,但以排水良好、肥沃的砂質壤土最好。 江淮地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春溫多變,秋高氣爽,梅雨顯著,夏雨集中。年平均氣溫15.7℃,降雨量近1 000 mm,日照時數2 100 h 以上,土壤肥沃,特別適合扁豆早熟大棚栽培。 現將江淮地區早熟扁豆栽培技術介紹如下,供同行及菜農參考。
選擇早熟、抗病、高產的品種,如紅花一號、肉扁一號等。

采用大棚栽培,播種適期為2 月中下旬,用營養盤播種,播前曬種1~2 天,每穴播1 粒種子,每667 m2用種量0.8 kg,并及時撒蓋細泥,加蓋地膜保溫、保濕,待50%種子出苗后揭開地膜。
深翻土地,扁豆對土壤的要求不高,但以疏松肥沃且透氣性好的土壤為宜,確定好種植地后,播種前1 周,及時深翻凍土晾曬,每667 m2撒入腐熟的農家肥2 000 kg、復合肥100 kg,耙細泥土,畦帶溝寬為1.8 m、溝深30~40 cm。
苗期需水量較少,前期要控制肥水,溫度保持20~30℃,當外界溫度穩定在5℃以上, 具真葉3~4 片時, 及時定植于大棚中, 株距60~80 cm,行距1.2~1.5 m。
扁豆耐旱性強,在地膜覆蓋條件下,苗期需水量較少,生長期和結莢期需水量較多,一般來說,扁豆在第1 個開花期和結莢期開始前不需要澆水或施肥。 扁豆進入采收期,第1 次采收后進行首次追肥,每667 m2用硫酸鉀5 kg 和復合肥10~30 kg 對水澆施,全生育期共追肥2~4 次。 根據扁豆植株長勢,適時澆水,干旱時勤澆水,扁豆不耐澇,雨季要注意排水。
扁豆開花結莢的最適溫度為25~28℃, 氣溫高于30℃,不僅會導致大量落花落莢,而且嚴重影響商品嫩莢的品質,當溫度高于25℃時,應及時做好通風工作,防止高溫影響。
當株高50 cm 時,留40 cm 摘心,以促發側枝,當側枝葉腋生出次側枝后再行摘心,連續4 次。 幼苗期結束后,抽蔓前便可搭架,每穴苗旁插1 根小竹竿,2穴苗搭成“人”字架,也可用繩子放在架子上引蔓上架。 抽蔓以后需注意引蔓,人工輔助引蔓一般在晴天10:00 后進行,按逆時針方向引蔓,使莖蔓均勻分布在竹架上。 當主蔓長1.5 m 時即可進行修剪,促進多發側枝和促進側枝藤蔓提前開花和結莢。同時梳理藤架上纏繞的莖葉,垂下枝條,使其排列規整,防止不同行的枝條纏繞在一起,遮擋行間光線,為了改善光照條件,應及時摘除主蔓第1 花穗以下的中下部黃葉和側芽,以促進早開花,第1 花穗上大多數既有花穗又有葉芽,應及時去除葉芽,以促進花芽生長。
扁豆病害主要有炭疽病和銹病, 蟲害主要有豆莢螟和蚜蟲等。 選用抗病品種、合理輪作制度,科學配方施肥,嚴格水管理,合適密度定植,及時整枝、摘除病葉、清潔田園。 田間懸掛規格為20 cm×30 cm 粘蟲黃板,每667 m2用30~40 片,最好懸掛在植株上方15~20 cm 處,且及時調整位置;每0.67 hm2配太陽能頻振式殺蟲燈1 盞,安裝在大棚開口處;炭疽病可用50%咪鮮胺懸浮劑1 000 倍液均勻噴灑防治,有很好的效果;銹病可用25%粉銹寧(三唑酮)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或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450 倍液等噴霧,每10 天噴1 次,連續2~3 次;蚜蟲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 倍液或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3 000 倍液交替防治;豆莢螟可噴灑15%茚蟲威懸浮劑3 500~4 000 倍液等防治,注意安全間隔期。
一般開花15 天左右, 當嫩莢的籽粒略顯凸起時開始采收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