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銳金 伍薇 莫業勇
國產天然橡膠的質量信號機制:一個分析框架
劉銳金 伍薇 莫業勇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 海南海口 571101)
為嘗試厘清國產天然橡膠質量及其穩定性的關鍵事實、闡明形成過程。研究發現:國產天然橡膠質量指標容易在批次、區域間出現波動,質量信號機制不健全,產品質量標準體系、標識措施等未能向使用者提供足夠的信息,下游企業缺乏全面質量指標信息,導致“劣幣驅良幣”現象,迫使國產膠在市場競爭中處于相對劣勢。促進國產天然橡膠市場健康有序發展,關鍵在于構建完善的質量信號顯示機制,如設置質量指標清單、產地溯源體系、關鍵戰略領域應用等。
天然橡膠;信號機制;質量指標
作為四大工業原料中唯一的可再生資源,天然橡膠具有很強的彈性和良好的絕緣性、可塑性、防水隔氣、抗拉伸和耐磨等特點,被廣泛地運用于國防、交通運輸、機械制造等領域。中國天然橡膠產業在建國初期特殊歷史環境中起步,實現了北緯18°以北的非傳統植膠區大規模墾殖橡膠樹的突破,改革開放后,逐漸從保障國防工業,轉向滿足各類企業的需求,而在國防和高端制品業的用量少。一直以來,國產天然橡膠及其初加工原料均未有滯銷的報道,但產業界和市場上充斥著關于國產天然橡膠質量差的負面言論,對國產天然橡膠的整體聲譽造成嚴重不良影響。主要反映在市場價格上,海南產區濃縮乳膠價格顯著低于從泰國進口的濃縮乳膠價格,折合干膠后比進口約低3 800元/t,如圖1所示。本文嘗試在厘清基本事實的基礎上,從經濟學角度解釋關于國產膠質量的信號形成過程,并提出建議。
20世紀50—60年代,我國天然橡膠產業處于起步階段,初加工產品以煙片膠為主;70年代以來,由于生產效率低和缺乏質量標準,煙片膠最終被完全取代;當前,國內主要產品包括濃縮乳膠和技術分類橡膠SCR WF、SCR5、SCR10、SCR20等。天然橡膠市場具有多層級的特點,不同類型或質量的天然橡膠滿足于不同行業、產品的需求。航空輪胎等高端制品以煙片膠為主,全球煙片膠產量呈減少趨勢,部分制造商轉向使用高等級的技術分類天然橡膠。
圖1 國內外濃縮乳膠與海南膠乳田間收購價的價差比較
數據來源:青島橡膠貿易信息網,上海濃縮乳膠為泰國進口,按60%的含量將濃縮乳膠折合為干膠。
天然橡膠是天然合成的高聚物,質量形成機制非常復雜,氣候、農藝、加工工藝、制造技術等因素都會對天然橡膠質量及其一致性產生重要影響,如圖2所示。由于對天然橡膠質量形成機制缺乏系統和深入研究,影響國產天然橡膠品質及其一致性的關鍵因素一直存在爭議。①從氣候因子看,熱帶北緣地區年積溫明顯低于馬來西亞等主產國,每年割膠期少3~4個月,需要經歷冬季的低溫。②從農藝因子看,樹齡、割制、割膠方式對天然橡膠的品質有影響,其中樹齡對橡膠品質影響較大,幼齡樹的天然膠乳分子量較小,熱穩定性差,但非膠組分較高[1];4年割齡橡膠樹生膠分子量較高,2年割齡橡膠樹且不使用化學刺激劑割膠的濃縮膠乳機械穩定性較高,相比其他割制,6天1刀割制所產鮮膠乳非膠固體含量、生膠門尼黏度和濃縮膠乳熱穩定性均較高[2]。③從加工工藝看,東南亞膠園在割膠后膠乳大多采用田間自然凝固而形成杯凝膠,在林間膠杯中微生物分解了部分非膠組分,改善了分子間結構。國內大多數鮮膠乳直接收集后送往加工廠,或在農戶家中添加甲酸或乙酸凝固。橡膠材料和制品領域部分專家指出,農藝因子不是關鍵,重要的是加工工藝;也有研究認為,地理環境和加工技術導致了國產膠與東南亞有較大差距[3]。20世紀80—90年代,幾乎每個橡膠種植農場都有初加工廠,大部分規模小,質量控制難度大;21世紀初,初加工行業開始關停并轉,合并后的部分加工廠年產能達到3萬~5萬t。④從制品環節看,國內制品企業在生產中一般不會針對國產膠特性而進行生產工藝調整,這可能是導致這些企業“用不好國產膠”的原因。
2012—2016年,桂林曙光橡膠工業研究設計院等單位使用國產天然橡膠制造的航空輪胎,通過了地面各項靜態、動態試驗檢驗,經過裝機試飛,檢測結果顯示,與現有應用的進口天然橡膠輪胎水平相當。21世紀初,寧夏有關企業以馬來西亞進口煙片膠為比照,選用國產優質天然橡膠(SCR RT)通過適當調整配方來改善整體性能,并進行裝機試驗,發現能滿足航空輪胎生產使用的要求,可替代目前航空輪胎生產中使用的進口煙片膠[4]。有研究對比分析國產SCR20與泰國STR20、馬來西亞SMR20后發現,SMR20、STR20的加工性能、低滾動阻力特性優于SCR20,而在拉伸力學、動態力學、耐屈撓龜裂、抗硫化返原等性能方面,SCR20與STR20、SMR20相近[5]。進一步試驗表明,海南天然橡膠的雜質質量分數及氮質量分數均低于馬來西亞SMR20的,將海南天然橡膠替代SMR20用于越野輪胎胎面膠,拉伸性能、抗撕裂性能和抗切割性能稍好,脆性溫度基本相同,生熱較低,高速性能較好[6]。有文獻對比國產2個品牌和泰國進口的2個品牌的濃縮乳膠發現,國產的相對分子質量較低,分子量分布較寬;進口的平均粒徑較大,粒徑分布相對較窄,鈣、鎂、鋅離子濃度較低,穩定性較好,機械穩定度較高[7]。
圖2 天然橡膠質量及其一致性的影響因素
天然橡膠某個質量指標高低對于制品企業而言,并不十分重要,通過配方或工藝調整可處理,但若批次之間的質量指標波動大,則需不斷地調整配方或工藝,這會導致生產成本顯著提高。因此,大中型制品企業特別是輪胎企業,致力于尋找穩定的天然橡膠供應商,以此獲得質量穩定的原料。以濃縮乳膠為例,有研究檢測中國海南、云南、廣東墾區和泰國、越南、菲律賓、喀麥隆的17個樣品發現,綜合質量最好和最差均來自國內,國內樣品的質量指標差異大[8],其中泰國產濃縮乳膠較海南濃縮乳膠的非膠物質含量低,穩定性較高[9]。從開割到停割,新鮮膠乳的干含量逐月下降。有研究表明,不同季節生產的濃縮乳膠質量指標也有一定的差異,夏季天然膠乳的總固含量最大,分子量最大,而冬季天然膠乳氮含量、抗熱氧化指數、熱穩定性最強,在定伸應力、拉伸強度、斷裂伸長率、回彈系數、力學性能方面,夏季>秋季>冬季[10]。國內濃縮乳膠市場容量大,市場開拓難度不大,國內企業往往缺乏持續改善穩定性的動力。
有文獻認為,國產膠質量穩定性的主要問題集中在前端,民營膠園大多數采用2天1刀的割制,橡膠樹體內合成物尚未達到最佳狀態就被采收;原料未經過充分混合、生產工藝管理差異也被認為是國產天然橡膠一致性較差的原因[11],尤其是在西雙版納。仍以濃縮乳膠為例,除加工工藝外,保存時間也是關鍵參數,泰國等進口濃縮乳膠需經過較長時間的海運,一般能夠很好地滿足保存時長,進而熟化;但國內部分小型企業在保存環節存在瑕疵,造成下游產品的次品率明顯提高。橡膠樹品種對濃縮乳膠質量有影響,如云研774蔗糖含量最高,熱研73397硫醇含量最高,RRIM600揮發脂肪酸值最高,熱墾525膠膜的物理機械性能最好[12];熱研879濃縮乳膠的總固含量最高,熱研8813鈣鎂含量最高,RRIM600分子量最大,硫化膠膜物理機械性能最好[13]。此外,土壤、施肥、割膠季節、膠乳早期保存等對產品質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14]。
綜上所述,結合實地調研和專家訪談,國產膠的質量指標確實有較大波動。雖然不能將某項指標變動作為質量好壞的標準,但這確實會對下游制品企業產生影響。造成質量一致性出現問題的主客觀原因均有,還沒有明顯的結論。
濃縮乳膠、技術分類天然橡膠、煙片膠各自滿足不同細分市場需求。全球及國內天然橡膠市場結構更傾向于是壟斷競爭市場,有為數眾多的買者和賣者,單一買者或賣者不足以對定價成果起到決定性作用,競爭比較充分;企業進入和退出沒有明顯的壁壘,不同廠家的產品具有一定差異,但仍然可被替代。天然橡膠市場具有層次性,膠鞋、汽車輪胎、航空輪胎、減震墊等產品對天然橡膠原料性能的要求各不相同。汽車輪胎生產中,20號標準膠使用最為廣泛,價格也相對較低,但生產飛機輪胎則需要使用煙片膠,尤其是印度尼西亞生產的1號煙片膠,其雜質含量很低,屬于淺色膠,價格高。標準膠主要是依據理化性能、灰分含量、雜質含量、氮含量、揮發分含量、塑性初值、塑性保持指數等指標進行分級,國內初加工企業普遍認為達到國家標準即可,對下游企業關注的差異化技術指標缺乏必要的了解和充分關注。一個比較清晰的事實是,國產天然橡膠確實存在品質不穩定的情況,比如批次之間、不同工藝、不同地區,若無法準確識別區分,產生錯配,則會產生不良結果。
一種解釋是使用經濟學中檸檬市場來探討這種類似于劣幣驅良幣的現象。2020年末,全國約有250個天然橡膠加工廠,其中不少規模小、生產設備落后,部分因環保等問題而關停并轉。部分小型工廠所生產的天然橡膠,并不直接流向市場,而是賣給大膠廠,加工成復合橡膠或混合橡膠,再流向制品企業,例如云南景洪曼列膠廠從周邊小廠收購天然橡膠成品再加工。如果這些小型初加工企業生產的不合格天然橡膠產品直接流向市場,且下游制品企業無法有效地將其與高質量產品區分開來,或者是不進行事前檢驗,將優品和次品進行區別,就會在實際使用中發現問題,造成損失。云南省西雙版納和普洱等地區,不少農戶采用代加工的方式,加工完成后稱重,再賣給加工廠,這明顯增加批次間質量指標的波動。如果這種現象發生的頻率或頻數增加,就可能對國產天然橡膠質量信號產生污染,并可能進入惡性循環。正如二手車市場的情形,由于無法確保購買到所需品質的產品,下游制品企業對國產天然橡膠支付意愿下降,部分可能轉向使用進口膠,這就會使國產膠在與進口膠的競爭中處于劣勢,并阻礙“優質優價”競爭體系的運行。
更為嚴重的潛在問題是品質的不穩定性,意味著同一廠商在不同批次或季節間的某些質量指標有差異,并足以影響下游企業生產。根據2020年9月18日西雙版納州質量監督局質檢中心介紹,云南主產區戶均種植面積大,部分農戶將鮮膠乳制成生膠片或膠塊,積累到一定量后再委托工廠進行單獨加工、出售,這可能會進一步加劇性能指標的不穩定。國產天然橡膠存在質量不穩定,會對整體的品質評價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實際使用者擁有更強話語權的情形下。下游行業對天然橡膠市場的影響大,下游產品市場變動對上游原料的影響要明顯強于上游對下游[15],西雙版納州質量監督局質檢中心等機構人員亦同意此觀點,市場上只要顏色等方面有細微瑕疵,國產膠就會被壓價。若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部分批次的天然橡膠使下游企業有所損失,例如乳膠制品中次品率提高、輪胎制造中硫化時間加長,就會使下游企業對國產天然橡膠品質提出疑議。一般而言,負面信息的傳播速度更快,對市場的沖擊更大,即使沒有直接涉及的企業,也會特別關注此類信息。這些信息一旦在較大范圍內擴散,將會進一步削弱上游市場主體在定價中的作用。
運用博弈論來探討天然橡膠市場供需雙方匹配過程。在天然橡膠市場中,初加工廠直接或通過收購商獲取加工原料,包括新鮮膠乳、生膠片、雜膠等,初加工廠使用離心機、凝固槽、破碎機、烘干機等設施設備,將這些原料加工成濃縮乳膠、技術分類天然橡膠并出售。加工廠生產的天然橡膠依據其品質滿足不同企業的需求,如圖3所示。在完全信息條件下,初加工廠A、B、C、D完全清楚種植主體H、I、J、K的原料質量,并如實向下游客戶報告產品質量信息,把不同質量層級的天然橡膠配置給制品企業V、W、X、Y、Z,這些企業依據質量等級支付,可以顯著減少交易成本。關鍵的問題是在信息不完全且無法保證每個參與者如實報告質量信息的情況下,低質量產品的初加工廠A可能虛報或其本身也不清楚此批產品的質量信息,將產品賣給需要高品質原料的制品企業V,造成資源錯配。若此類事件發生次數較多,下游制品企業就會將其歸類為國產膠質量有問題,容易在制品企業中形成關于國產膠的負面信息。
廣東、海南和云南農墾下屬天然橡膠集團(如圖3中的初加工廠D)具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優勢,與下游企業容易形成相對穩定的供求關系,供求雙方對產品質量擁有較多的共同知識,也由此獲得一定的溢價。西雙版納州曼列橡膠加工廠產品不僅成為上海期貨交易所交割品,還是日本普利司通在華工廠的供貨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供求雙方在產品質量信息交互上取得了相互信任。因為國產天然橡膠質量指標客觀上存在較大的波動,且沒有建立完全反映產品的信息清單,即便是較大型的初加工行業企業,同樣可能出現對產品品質穩定性的爭議,這在一定程度上還加劇了國產天然橡膠質量信號的“污染”。
圖3 天然橡膠市場匹配過程的示意圖
如果買賣雙方都對交易產品掌握充分的信息,根據產品質量等進行交易,那么上述的問題就迎刃而解,比如在二手車市場,需要有準確且可靠的質量信號傳遞,質量好的二手車可提供一份保證書作為實際的信號;再比如勞動力市場為例,勞動力異質性是客觀存在的,雇主無法很好地識別求職者的能力,受教育程度成為衡量工作能力的重要信號。國產天然橡膠市場存在較為嚴重的質量信息不對稱,同樣需要完善質量信號顯示機制。經分析,改變國產天然橡膠質量信息混亂的一個突破口是在國產大飛機上的應用。天然橡膠約占航空輪胎總重量的50%,占航空輪胎中彈性體重量的比例約75%。在航空輪胎制造領域,合成橡膠無法替代天然橡膠,高品質的1號煙片膠(RSS1)是首選,甚至部分生產企業需要特定膠園供應。由于環保等原因,高品質煙片膠供應不斷減少,主要發達國家加大對高質量產品的爭奪,獲取難度不斷加大。國產天然橡膠還沒有持續應用到大飛機的輪胎上,若能做到這點,則是一個重要的質量信號顯示,表明國產天然橡膠與國外并無明顯差異,同樣可以實現對高端制品需求的滿足。良好的信號顯示機制有助于飛機輪胎等高端制品企業在國內尋找穩定的供應基地,促進國內上中下游行業聯動發展,而不是僅僅依賴于進口煙片膠,促進國內上中下游行業聯動發展。
從以上分析可知,國產天然橡膠質量指標的波動性較大,相關質量指標的標識不夠齊全,容易產生市場錯配,進而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渾攪國產天然橡膠的質量信息。解決好天然橡膠市場信號不精確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構建質量信號顯示機制,使得市場主體能夠低成本準確識別天然橡膠的制品等級和相關指標。從市場機制的角度來看,關鍵是要減少由于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錯配。完善的質量及其一致性追溯體系,有利于建立生產質量的懲戒機制及科技工作者開展品質研究;闡明國產天然橡膠質量形成和調控機制,可運用多種技術手段減少某些質量指標的頻繁變動;在高端領域關鍵環節上使用國產天然橡膠,即使用量不大,也有助于完善國產膠的質量信號機制。構建天然橡膠質量清單的基礎是明晰其形成機制,這也是進行質量調控的基礎,但目前質量形成機理還未被清晰闡述,需要強化攻關。
雖然濃縮乳膠、技術分類天然橡膠等均制定了國家標準,但仍無法有效地區分同類型產品的不同質量層級。以濃縮乳膠為例,高氨保存膠乳的規格指標有干膠含量、總固體含量、非橡膠固體含量、氨含量、機械穩定性、凝塊含量、銅含量、錳含量、揮發脂肪酸值、氫氧化鉀值、殘渣含量、顏色和氣味,但缺少保存時間和條件、離心機等信息,不足以全面反映濃縮乳膠的整體質量。鼓勵大型企業、區域行業協會商會等主體建立團體標準,為不同細分行業的用膠需求建立標準體系,一方面,增加在細分行業領域上下游客戶對國產天然橡膠的一致意見,消除不信任,減少交易費用,以更加恰當的方式使用國產膠;另一方面,減少國產天然橡膠在市場的錯配,避免局部市場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依據標準體系,初加工企業針對每批次產品提供質量清單。除了產品標識外,提供質量指標檢測結果清單,確保下游企業用戶能夠輕松掌握產品質量的大部分信息,但如何分擔成本是關鍵。全面質量指標檢測會增加生產企業的成本,需購置檢測儀器設備、配備檢測人員,特別是小型加工企業可能難以承受邊際成本。鼓勵研發快速檢測方法,大型加工企業建立健全檢測體系,發展社會化檢測機構。加大質量基礎設施建設,擴大覆蓋面,支持全鏈條檢測服務,將天然橡膠納入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的試點范圍(國市監質〔2020〕177號),充分發揮好農業農村部天然橡膠檢測站的作用。建立高效運行的質量追溯平臺,公開每一批次產品的質量指標清單及其關于加工原料、工藝等信息,及時準確地錄入產品溯源系統。運用區塊鏈和大數據處理技術,優化數據采集和管理,通過二維碼,可查閱質量指標清單,追溯到加工廠及其原料來源地,比如細化到村莊。對高端和特殊領域企業的用膠需求,通過初加工企業提供質量保證書等方式,促進交易。
運用信息化手段,加強原料收購市場建設。原料收購市場的核心問題是干膠含量測定的不準確,雖然有機構研發了自動干含測定儀,能夠實現自動顯示,但原料收購商并不愿意采用;通過調節干膠含量測定和價格,原料收購商可提高獲利的靈活性,滿足不同地區農戶對干膠含量的偏好,部分地方甚至存在“送含量”的現象。雖然田間市場是掛牌收購,但價格無法真實反映交易情況[16]。在不強迫原料收購商采用新型干膠含量測定儀的情況下,海南白沙通過實施天然橡膠價格/收入保險和“期貨+保險”項目,建立橡膠生產銷售管理系統,農戶每次銷售的膠乳重量、價格和收入自動傳回數據中心;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干膠含量測定的監督,促進了公平交易,以“公開”促進“公平”,同時提高初加工原料的整體質量。
構建溝通協調機制,加強初加工廠與下游企業的聯系。上下游行業交流機制還不夠通暢,初加工企業對制品企業需求了解不足,制品企業由于信息不對稱,對國產膠質量產生錯覺,創新鏈存在斷鏈和孤點,產業鏈協作機制尚未構建。支持初加工廠與輪胎等制品企業開展定向合作,由下游企業提供技術要求,初加工企業按時供貨。品牌輪胎等橡膠制品生產企業對原料把關較嚴格,會對供貨商進行較長時間的質量跟蹤。初加工企業與大型用膠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有助于初加工企業改進生產工藝,加強原料把關,更新生產理念,進而獲得產品溢價。
研究國產天然橡膠在大飛機輪胎中對進口膠替代的可行性,將國產天然橡膠交由航空輪胎生產企業試制和測試。作為國產大飛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飛機研制測試階段將國產天然橡膠生產的航空輪胎列入,是一個可行的方案,這也符合全程國產化的理念。如果國產天然橡膠所生產的飛機輪胎在國產大飛機生產和測試中使用,作為原裝輪胎,就如米其林輪胎在空客飛機上、固特異輪胎在波音公司飛機上的應用。C919的輪胎由國際大型輪胎企業提供,CR929的輪胎研制分別由國內和國外企業承擔,可為國產天然橡膠應用于大飛機輪胎提供機遇。
[1] 范丹, 廖小雪, 廖雙泉, 等.不同割齡RRIM600橡膠樹膠乳組分及性能的研究[J]. 橡膠工業, 2015, 62(12): 735-738.
[2] 孫東華, 張煉輝, 趙立廣, 等. 不同采膠因素對天然橡膠性能的影響[J]. 熱帶農業科學, 2021, 41(10): 10-16.
[3] 錢伯章. 曙光院航空輪胎天然膠國產化項目通過鑒定[J]. 世界橡膠工業, 2015, 42(8): 33.
[4] 劉志輝, 劉家新, 馬建國. 國產天然橡膠在航空輪胎生產中的應用[J]. 特種橡膠制品, 2004(6): 17-20.
[5] 許體文, 賈志欣, 羅遠芳, 等. 國產天然橡膠標準膠與進口天然橡膠的性能對比研究[J]. 彈性體, 2015, 25(5): 5-11.
[6] 韓慧, 李德新, 聶萬江, 等. 海南天然橡膠在全鋼越野子午線輪胎胎面膠中的應用[J]. 輪胎工業, 2017, 37(1): 24-28.
[7] 雷根珠, 馬明月, 張志娥, 等. 國內外天然濃縮乳膠品質差異性分析[J]. 高分子通報, 2018(4): 79-87.
[8] 丁麗, 李藝璇, 黃紅海, 等. 國內外濃縮乳膠質量對比研究[C]. 第十四屆中國橡膠基礎研究研討會會議摘要集, 2018: 130.
[9] 趙立廣, 郭建峰, 李一民, 等.海南濃縮乳膠與泰國濃縮乳膠性能對比研究[J].熱帶作物學報, 2017, 38(9): 1 736- 1 741.
[10] 孔令偉. 天然膠的理化性能及不同季節、不同產地的差異性研究[D]. 青島: 青島科技大學, 2018: 39-56.
[11] 楊春, 高東陽, 張榮華, 等. 高性能輪胎專用天然橡膠加工工藝探索[J]. 熱帶農業科技, 2019, 42(3): 40-46.
[12] 王開典, 楊春亮, 呂明哲, 等. 不同品系天然橡膠性能的研究[J]. 安徽農業科學, 2013, 41(11): 5 029-5 031.
[13] 廖小雪, 吳翠, 廖雙泉, 等. 不同品系天然橡膠膠乳的性能研究[J]. 廣東化工, 2011, 38(3): 45-46.
[14] 曹海燕. 橡膠栽培因子對制膠工藝和產品質量的影響[J]. 世界熱帶農業信息, 2014(2): 1-5.
[15] 劉銳金, 伍薇, 莫業勇. 橡膠制品的縱向價格傳遞研究[J]. 中國物價, 2020(9): 94-97.
[16] 劉銳金, 楊琳, 莫業勇. 2020年天然橡膠市場形勢及2021年展望[J]. 農業展望, 2021, 17(4): 9-14.
The Quality Signal Mechanism of Domestic Natural Rubber: An Analysis Framework
LIU Ruijin WU Wei MO Yeyong
(Rubber Research Institute, CATAS, Haikou, Hainan 571101, China)
This paper tried to identify the key facts and formation of the stateman that domestic natural rubber is less useful than the imported. It finds that the indices of natural rubber from domestic produced areas are volatile among batches and regions while measures including standard system and labeling of quality may not provide enough information for rubber manufacturers to distinguish high and low quality, which induces that “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 The poor mechanism caused by asymmetric information weakens the competitiveness of domestic natural rubber. So, the revelation mechanism of signals about quality is necessary for sound development of natural rubber market at home, such as full list of quality, origin traceability system and implication in vital strategical areas.
natural rubber; signaling mechanism; quality consistency
F326.2
A
10.12008/j.issn.1009-2196.2022.10.020
2022-04-12;
2022-06-06
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No.2019RC325;No.720QN353;No.721QN339);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No.1630022022022;No.1630022022004)。
劉銳金(1984—),男,博士,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熱帶農業經濟和科技創新,E-mail:liuruijincl@gmail.com。
(責任編輯 龍婭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