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是虞城縣一大優勢糧食作物。為切實做好麥播技術服務工作,扛穩糧食安全重任,2022年10月11日上午,在虞城縣科技特派員辦公室陳海峰主任的帶領下,河南省科技特派員張格良、曹海昌、李立冬到聞集鄉王樓村開展麥播技術專項培訓,50多位農民朋友參加了技術培訓,并發放了《虞城縣2022年麥播技術明白紙》等技術資料。

培訓會上,科技特派員張格良重點講解了以下麥播技術要點。一是選用優良品種。推薦選用百農207、百農307、百農4199、周麥36、商麥156、鄭麥136、周麥27、鄭麥583、存麥11、周麥33、鄭麥1860、鄭麥369、鄭麥7698和豐德存麥21等品種。
二是提高整地質量。他強調要落實以深耕、鎮壓為主要內容的高質量、規范化整地技術。對連續旋耕兩三年的麥田,深耕或深松一次,耕深以25~30 cm為宜,做到機耕機耙相結合;對旋耕整地麥田,旋耕深度要在15 cm以上,旋耕2遍后鎮壓耙實。秸稈還田要做到切碎撒勻、秸稈土混勻;適墑鎮壓,做到鎮壓耙實、踏實土壤。
三是實施節肥增效。增施有機肥,底肥與追肥合理配施,努力實現化肥減量增效。對于667 m2產量500~600 kg的高產田塊,667 m2總施肥量為氮肥(純氮)14~16 kg、磷肥(五氧化二磷)7~8 kg、鉀肥(氧化鉀)6~8 kg,其中氮肥底施與拔節期追施比例以6∶4為宜,或者667 m2底施45%[m(N)∶m(P)∶m(K)=25∶12∶8]或相近配方的配方肥50 kg。
四是做好藥劑拌種。小麥莖基腐病和根腐病重發區選用咯菌腈、戊唑醇、苯醚甲環唑、氰烯菌酯等殺菌劑進行拌種;預防紋枯病,可用咯菌腈、戊唑醇或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進行拌種;小麥全蝕病重發區選用硅噻菌胺懸浮劑拌種,一般發生區可選用苯醚甲環唑、嘧菌酯、苯醚甲環唑+咯菌腈等進行拌種;對多種病蟲混合重發區,用殺菌劑和殺蟲劑進行混合拌種,起到“一拌多效”的作用。
五是適期足墑播種。在虞城縣,一般半冬性小麥品種適播期為10月8—15日,優質強筋中強筋小麥品種要適當晚播。一般667 m2播量為12.5 kg。播種時要做到行距一致、播量準確、深淺一致,播種深度3~5 cm。注意足墑播種,確保一播全苗。對于秸稈還田地塊,播種后應進行鎮壓,壓實土壤與秸稈,促進種子與土壤緊密接觸,防止跑墑。
科技特派員曹海昌、李立冬仔細講解了麥播病蟲害防治和冬前化學除草技術。培訓會結束后,科技特派員深入田間地頭,對正在撒施化肥準備整地備播的農戶進行了現場指導。
此次培訓受到農戶的熱烈歡迎。廣大農戶表示,將按照科技特派員培訓時所講的技術要求,高質量種好小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