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卓慜
(浙江財經大學,浙江 杭州 310018)
近年來,我國旅游業的接待規模呈現逐年上漲態勢,2011年行業接待量為26.41億人次,2019年行業接待量為60.06億人次,年均增長10.96%,國內旅游市場保持持續、平穩發展態勢[1]。鄉村旅游不僅是旅游業的組成部分,還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力量,在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城鄉融合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2]。此外,大力發展鄉村旅游能最大限度地提升鄉村資源利用率,助力農民增收,有利于保護和傳承鄉村優秀文化、保護農村生態環境[3]。但由于發展經驗不足、發展歷程相對較短,我國鄉村旅游市場化建設面臨重重問題,如消費市場影響力不足、市場關注度不高及同質化現象嚴重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鄉村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在互聯網時代,應用信息技術開發鄉旅類App產品,有助于消費者進行旅游地選擇、獲取旅游服務等,提供給旅游消費者更加靈活、個性化的服務,增強消費者的服務體驗,從而有助于拓寬消費市場,提升市場影響力和市場關注度,是促進鄉村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現有涉及鄉旅內容的App產品類型主要有政務服務類、綜合服務類、戶外旅游類等(見圖1)。多數鄉旅類App從屬于地方政務平臺,為地方政府服務類App的二級甚至三級分支內容[4]。目前,市面上真正符合消費群體信息獲取需求的鄉旅類App相對較少。筆者通過相關資料調查和網絡檢索,對幾種較為典型的、有鄉村旅游信息服務特色的App進行匯總(見表1)。從調查結果來看,絕大多數鄉旅類App具備最基礎的信息服務功能。但從近年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情況來看,消費群體更加注重內容更為豐富、操作更加簡便、交互體驗更優的影像服務,快手、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的火熱便是證明。對于鄉旅類App的設計者來說,需要補足操作和交互體驗方面的短板,為消費者提供更具個性化、針對性的旅游信息服務,優化消費者使用App產品時的體驗。“到鄉間去”App的設計能滿足上述要求,能夠為旅游目的地提供宣傳服務,為游客提供鄉村信息咨詢、活動預訂等個性化、針對性服務,為商戶提供產品營銷推廣服務等,而且用戶在使用中通過簡單操作即可完成信息交互,避免冗長雜亂的操作邏輯導致用戶體驗較差等。

表1 部分鄉旅類App設計與應用現狀

圖1 現有涉及鄉旅內容的App產品類型
圍繞推動新農村發展的現實需求,為強化數字化信息的推廣應用,積極傳播鄉村文化,讓人們通過網絡信息了解鄉村、熱愛鄉村、建設鄉村,筆者研制了一款基于行業平臺型商業模式(Online-Merge-Offline,OMO)的綜合性服務型鄉旅類App,名為“到鄉間去”。在“到鄉間去”App開發過程中,筆者嘗試在滿足用戶體驗、吸引游客走進鄉村的同時,通過互聯網信息平臺傳播優秀的農村文化,促進文化交流,實現文化賦能。
目前,大部分鄉旅類App帶有較為濃重的政治色彩和地域色彩,而該款App的研發以助力鄉村旅游業發展、促進新農村建設為主要目的,集服務性、交互性等于一體,具有一定的開創性。此外,市場上關于鄉村旅游的App數量非常少,部分產品內容泛泛,只有框架。為解決這一問題,筆者在“到鄉間去”App設計中,立足靈活的網絡信息搜集功能,引入真人實地旅游信息搜集,同時提供以VR為主要功能的交互服務,增強消費者在手機端瀏覽信息時的臨場體驗,幫助消費者解決在旅游消費前、中、后3個階段可能面臨的旅游消費問題,發揮一站式的移動互聯服務優勢。
“到鄉間去”App的目標用戶主要有以下3類。第一,學習型研究者。即以新農村建設、旅游產業等主題為研究方向,希望在App中查找有價值的信息并進行研究的學者,如高校教師及研究機構相關人員。第二,旅游愛好者。即喜歡旅行、聚焦鄉村特色、愿意體驗旅游文化的用戶。第三,設計創造者。即具有一定設計能力、希望在新農村建設中尋找二次創作靈感的用戶。目標用戶的共同特征是對鄉村文化有較高的興趣,喜歡探尋傳統文化與現代形態相結合的新形態,同時在意其體驗性。
通過分析目標用戶的行為需求(見表2),構建“到鄉間去”App的功能框架,確定該款軟件的主要功能與主要服務。該款軟件主要具備以下4個功能。第一,為特色鄉村做宣傳,將當地原生態的自然美景、美食、特色文化展現出來,同時挖掘并呈現具有地域特色的鄉村文化創意產品與當地特產;第二,提供深度、優質的鄉村旅行生活信息,如鄉村特色民宿、客棧、農莊與路線,提供在線預訂服務與旅行行程推薦,帶領用戶體驗當地人原生態的自然生活;第三,搭建社交平臺,滿足用戶隨時隨地分享旅行過程、記錄旅途精彩時光與個人足跡的要求,應用語音識別技術為用戶提供智能鄉村旅行生活,在享受科技與鄉村文化魅力的同時讓用戶享受沉浸式體驗;第四,提供發表窗口,供相關設計人員、作家等參與鄉村介紹。同時,該款軟件主要提供以下3項服務:為旅游目的地提供宣傳服務;為游客提供鄉村信息咨詢、活動預訂等服務;為商戶提供產品推廣營銷服務等。

表2 行為—需求—功能分析
堅持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原則,圍繞當前移動互聯網用戶在App使用中追求簡易功能、視聽感官享受和交互體驗的需求,“到鄉間去”App應用扁平化分層架構,為用戶提供更加清晰、準確的模塊功能按鈕,使用戶能夠通過簡單操作完成信息交互,避免冗長雜亂的操作邏輯導致用戶體驗較差[5-7]。同時,結合對其他鄉旅類App設計存在問題的研判,“到鄉間去”App設計風格以簡潔、清晰為主,頁面主要由首頁、視頻、我的、消息和社交5大版塊構成(見圖2)。

圖2 “到鄉間去”App信息架構
首頁版塊包含推薦內容、搜索框。其中,推薦內容涉及當地的美景、美食、文化、建筑、展覽活動與鄉旅有關的信息,如民宿、路線等,一方面為旅客提供信息,另一方面呈現鄉村面貌,吸引更多游客前來。
視頻是目前較為流行的信息傳播方式,相較于文字,視頻播放能夠更加直接地提升用戶的觀看興趣。用戶可跟隨視頻的視聽感受,透過屏幕直接體驗鄉村生活。同時,視頻版塊包括轉發、評論、點贊、收藏等互動功能,有利于增強用戶的參與性和互動性。
“我的”版塊包含個人資料、設置、其他(收藏、訂閱、歷史),為用戶收藏、保存相關內容提供服務等。
社交版塊為用戶分享鄉村文化、參與相關活動提供了有效載體。用戶能夠通過發布和閱讀鄉村主題文章,實現信息的分享和交流,還能與當地的文化傳承人直接互動,讓更多的人了解鄉村文化,幫助鄉村文化“走出去”。
消息版塊包括通訊錄、更多(創建鄉村交流區、停用鄉村交流區、私信存檔、消息設置)、回復我的、系統通知、消息助手、加入鄉村交流區等。其中,通訊錄展現已添加好友信息和對話窗口;消息助手主要進行信息提示,供用戶瀏覽新消息;鄉村交流區會呈現鄉村美食、風土習俗、歷史故事等內容。用戶能夠參與或創建自身喜歡的鄉村交流話題圈,實現社交功能。
“到鄉間去”App的圖標設計以漢字“鄉”為基礎,旨在簡潔明了地點出App類別為鄉村類應用軟件。在字形上,“鄉”字中隱隱可見鄉間的路與鄉間的水,而且字與樹葉圖形交叉的藝術設計能滿足當下用戶的審美需求(見圖3)。配色上大膽采用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綠色與黃色,給人以清新之感,使人自然而然感受到鄉村的魅力。該App圖標設計的原則是在確保信息傳播和展示直觀性的同時,能夠體現鄉村文化的深層內涵。

圖3 “到鄉間去”App圖標設計
根據功能架構圖,該App應用界面主要包括起始界面、主應用界面、商城及購物界面、短視頻界面、發現界面、鄉村交流區界面、個人關注界面及個人中心界面(見圖4)。八大界面涵蓋了App的主要應用功能,能夠滿足用戶的基本需要。

圖4 “到鄉間去”應用界面設計
在App的導航設計方面,采用“狀態欄+模塊按鈕+主頁信息+底端功能欄”的常規UI模式,突出清晰的交互語言特性,符合用戶操作習慣,跳轉方式精簡、布局合理、結構扁平化。
在App的視覺設計方面,將鮮明的綠色作為主要配色方案,使用戶可以感受到撲面而來的鄉村氣息。在圖標的設計中,采用的設計元素主要是大眾常見的方形圖標,適用面廣。圖文排版則遵循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原則(User Centered Design,UCD),主次分明,布局緊湊,為用戶高效率獲取信息提供便利。
在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的背景下,鄉村旅游業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但在傳統市場消費模式中,消費者難以通過有效渠道獲得關鍵性的鄉村旅游信息,無法根據自身消費需求做出旅游消費判斷;鄉村旅游產品缺少平臺進行推廣,導致其消費市場影響力不足、市場關注度不高[8]。消費者與鄉村旅游產品供給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是鄉村旅游業發展面臨的痛點問題。雖然近年來部分地區開始了網絡化平臺建設,但是受限于平臺本身的影響力,這些網絡平臺所取得的市場宣傳效果甚微。鄉旅類App需要具有綜合服務能力,能夠跳出傳統App在用戶服務內容單一、服務方式復雜等方面的局限,為用戶展示更為真實、生動的旅游信息,促使用戶前來旅游消費[9]。“到鄉間去”App無論從圖標的圖案和色彩所體現出的親和力,還是功能模塊的簡答交互,都貼合消費者的網絡使用習慣,而且其可為旅游目的地提供宣傳服務,為游客提供鄉村信息咨詢、活動預訂等服務,為商戶提供產品推廣營銷服務等,從而可大大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