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帽子的魚

最近我愛上了騎行,尤其是搬家之后離海岸線很近,騎車半小時就能到海邊。我喜歡在太陽下山時出發,到達的時候正好能看見晚霞暈染的天空。晚上八九點的時候,我會開始返程,騎累了就停下來,仰望滿天的星光,這足以讓我忽略家里剛發現的蟻害、糟糕的水壓和壞掉的電器們。
直到我的膝蓋出現酸痛的問題。
“神燈”先生幫我檢查自行車后,告訴我把座椅高度調得太低了,最適合的高度應該是我坐在座椅上,把腳踏板踩到最低時,大小腿能完全伸直成一條直線。現在長時間彎曲地蹬車給膝蓋的壓力很大。
“可是這樣我的腳就夠不著地面了。”我說。
“這才是正確的騎行姿勢,可以保護你的膝蓋。”他說。
“我喜歡腳可以輕易夠到地面的安全感,想停就能馬上停下來。”
“那你可以用剎車停車,不需要用腳踩地。”
“我想怎么騎就怎么騎,我又不是專業運動員,能出什么大問題。”我在馬路上是個特別膽小的人,后車靠近的車輪聲就足以讓我像只謹慎的鵪鶉那樣馬上從車上跳下來,腳掌撐地成防御姿勢,還是腳踏在地上更讓我有安全感。
“你這種所謂的安全感根本就是虛的,實際是對自己的傷害!”神燈完全不能理解我的想法。
不過他不會強硬勸說,默默等待事情的發展。又騎了一段日子,我的膝蓋果然越來越不得勁,于是安靜地把車推到他面前,讓他幫我調高座椅。
我試著信任金屬的剎車零件,而非我自己本能地用腳剎車。其實這只是一種方式的轉換,適應起來很快。終于,我不用抱著膝蓋的傷病,遺憾告別我的沿海騎行和星光趕路。
“現在技術不錯嘛!”一個晚上,和神燈吹著海風競騎的時候,他夸我。當然夸的是我剎車方式的改進,現在停停走走如魚得水,控車自如,連我的膝蓋也好受了許多。
我這才知道,之前用腳剎車的安全感,并非保護自己本身,而是在保護自己的懦弱。人活于世,安全感的確重要,但其中有些是不必要的,反而把我們困在一成不變的世界里,不敢踏入新的領域,不敢嘗試新的東西。在日新月異的時代,不用別人擊敗,自己就能把自己淘汰了。
事過之后,我還坦白了一點:“其實我之前更多是對自己的騎車技術不自信,所以才用安全感當借口。”
安全感是一塊適用面超廣的盾牌,有了這種正當的理由,別人的規勸就變得很不體貼和強人所難一樣。若不是膝蓋受不了,我能一直用安全感當借口,得過且過地繼續騎下去,免得要去費力地學習更高難度的騎車技巧。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借口,別人沒法勉強你改變,你只能靠自己清醒認知,但靠自己沒有旁觀者清,真的很難察覺問題。
到最后,我還承認了一點:“還有,其實我也沒有那么愛騎車,渾身流汗的感覺很不清爽。我之所以喜歡騎行,是因為它看上去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讓我能合理地溜出來,像做了一點什么正能量的事……”其實它掩蓋了我有時在家不想學習和拖延工作的問題,是在逃避面對真相。
這種“正能量”的偷懶,別人完全看不出來,只有自己知道。這也許是有些人看上去生活很充實,實際上完全沒有進步的真相吧?可在自我成長這件事上,欺騙了別人又有什么用呢?你的成長,是為自己負責的。
“趕緊回去把事情都完成了!”神燈沉下臉說。
(摘自《文藝風·愛格》(博聞版)2022 年第4 期,陳卓今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