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賢彪
(山東省鄒城市太平鎮人民政府,山東 鄒城 273500)
想要通過鄉村旅游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一方面,需要突出自己的特色與優勢;另一方面,還需要注重對環境的保護以及污染的治理,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鄉村旅游在經濟、社會方面所帶來的效益。那么,目前我國鄉村旅游經濟的發展潛力如何,鄉村旅游對于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又體現在哪些方面,如何進一步發揮鄉村旅游在社會、經濟領域帶來的紅利,正是本文接下來所要闡述的內容。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居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的鄉村旅游產業也因此而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我國諸多文化旅游地區也逐漸形成了體系龐大、結構完善的鄉村旅游產業,給當地的經濟發展帶來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同時,如今人們之所以會如此熱衷于鄉村旅游,也與當前快節奏的城市生活有著很大的關系,與嘈雜的城市相比,農村原始的寧靜與祥和往往能夠讓長期久居城市中的人卸下疲憊、使精神狀態得到更好的調整[1]。從每年的官方數據中可以看出,鄉村旅游人次正在以逐年遞增的方式攀升,很多農村地區也因為旅游價值的開發而逐漸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民俗產業鏈。因此,想要促進我國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以及產業結構的升級,旅游產業的開發是一條十分可觀的道路。
對于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來說,旅游產業的開發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豐富當地的產業結構,提升當地居民的經濟收入,對于其民俗文化也能起到一定的保護效果。具體來說,通過旅游產業的開發,能夠進一步引導游客在當地的消費,比如衣、食、住、行等,這樣就能為當地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促進當地基礎設施的建設,從而吸引更多農村青壯年積極回鄉,同時也能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據有關數據調查顯示,在旅游行業中如果能夠多增加一位從業者,那么將會給社會創造大約6~8個就業機會。所以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能夠充分發揮農村地區充沛的自然資源以及民俗資源,對于當地綜合效益的提高也有著十分明顯的改觀,使農民的經濟來源不再局限于農作,使當前的閑余勞動力也能充分實現就業。除此之外,旅游產業的興起往往還能帶動當地其他產業以及基礎設施的發展,比如交通設施以及通信設施的建設、娛樂場所的發展以及餐飲市場的興起等[2]。
在鄉村旅游產業得以興起的過程中,往往還能對其傳統農業的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比如會間接推動當地果園經濟、養殖場經濟的發展,農田基礎設施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開展,甚至還會促進當地農業生產方式的優化與創新。具體來說,可以將當地傳統的果園在通過改造之后創建為新式的觀光景點,養殖場以及農田也同樣可以將其改造為觀光性的養殖場與示范性農田,這樣就能充分展現農村地區的特色。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借助于一些新媒體平臺不斷擴大宣傳,以此來讓更多人了解到這些特色的鄉村旅游項目。同時,通過對這些具有鄉村風格的旅游項目進行開發,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滿足城市游客們的獵奇感,讓他們近距離地了解到農村地區的生產生活方式,從而在這些慢節奏的生活中去更好地體會自然。
在對上述這些鄉村旅游項目進行初步開發的過程中,往往很難吸引足夠多的游客,對此就需要在前期不斷加大對這些項目的投入與宣傳,然后待具有足夠穩定的客源之后,旅游產業的發展往往也能拉動當地其他地區產業的興起,比如可以引導一部分村民開設民俗,還可以積極鼓勵村民們開設餐館等,這樣就能發展旅游相關產業,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充分帶動當地的就業與經濟發展。不過想要確保鄉村旅游得到充分有效的發展,就必須要得到穩定的資金投入,但是實際上農村地區的經濟來源往往比較單一,因此需要得到社會各方的充分支持,否則鄉村旅游也很難得到成功的開展。
從當前我國農業發展現狀來看,很多地區的農業經濟往往以種植業為主,因此導致我國農村地區的產業結構十分單一,第三產業的占比往往非常小,從而阻礙了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而通過對鄉村旅游業的建設,除了能夠直接促進當地旅游產業的發展以外,對于農村地區的服務業、制造加工業以及建筑業的發展也能起到非常有效的推動作用,這樣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農村地區第三產業的比例,促進當地產業結構的優化與調整。一般情況下,在對任何一個景點以及旅游項目進行開發的過程中,往往都需要具備十分完善的交通基礎設施作為支撐,而農村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往往又能為農產品的運輸帶來很大的便利,這樣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當地農產品的商品化,促進其商品價值的不斷提高,有效增加當地農民的農作收入。除此之外,在對鄉村旅游產業進行開發的過程中,往往會更加注重其觀賞性,這樣就能借助于旅游景點以及旅游項目的開發使當地農業產業結構實現優化,對于當地農業特色產品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宣傳作用[3]。
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其最重要的目的便是有效改善當前農村地區經濟落后、基礎設施落后的現狀,除此之外,還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當地農民的思想觀念以及社會環境。比如,在形成一定的旅游產業規模之后,其鄉村地區就會自然而然地吸引更多的外來人員以及外來投資,這對于過去傳統的農村地區來說是十分新穎的事物,對于其傳統的思想觀念也會帶來很大的沖擊。具體來說,在于外來人員以及游客進行交流的過程中,當地村民的思想觀念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會逐漸了解到更多的現代化思想,對于城市生活以及未知的事物也會產生很大的好奇心,從而促進了城市地區與農村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這對于進一步吸引投資,強化城鄉之間的經濟交流也有著很大的裨益。除此之外,這種通過旅游產業所建立起來的經濟、文化之間的交流,還能讓更多的農村居民產生“走出去”念頭,也逐漸會接觸到更多前沿的宣傳手段與宣傳方式,從而促進農村開發度的不斷提高,進一步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縮小城鄉之間經濟上的差距。
想要通過鄉村旅游帶動農村地區經濟的向好發展,首先必須要加大對環境的保護力度,這樣才能將農村的自然資源轉化為旅游資源,促進當地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如上文所說,對于大多數的城市游客來說,其目的往往是為了能夠直接體驗農村地區自然的新鮮空氣與原始的生活風味,如果農村地區的環境未能得到有效保護,那么也就難以吸引游客的到來,鄉村旅游的發展便成了一座“空中樓閣”。對此,就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確保景區內的生態環境。第一,需要不斷加大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如今隨著我國旅游行業的不斷發展,很多旅游景點每日往往會接待數以萬計的游客,因此如何有效解決園區垃圾的處理,對于園區的生態環境質量將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無論是當地的村民還是游客,都需要盡可能地節制自己的行為,減少垃圾的制造與隨意的丟棄,這樣才能構建一個山明水秀的旅游景點,提升鄉村旅游的體驗質量,促進當地經濟的不斷發展。對此,可以每日組織志愿者對環境保護知識進行宣傳,通過標語的設置來提醒人們,以此來形成更為濃厚的生態保護氛圍[4]。第二,加大對環境的監管力度。雖然通過宣傳能夠對人們的行為進行更好的指導,但是卻依然沒有足夠的強制性。對此,有關部門需要盡快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景區也需要不斷完善相應的環境保護制度,這樣才能更為有效地制止環境污染、環境破壞的行為,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之間的統一。
對于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來說,必須要充分挖掘當地的文化特色與自然特色,這樣才能與其旅游項目相結合,為游客們提供更為豐富與高質量的體驗。對此,就需要在環境保護的基礎之上加強對新項目的開發,借助于鄉土風情以及綠色理念來成功吸引游客。具體來說,如果某些地區以水產為特色,那么就可以開發一些垂釣項目;如果某些地區以種植業生產為特色,則可以建設一些觀光體驗類的采摘園,供游客們欣賞與體驗;如果某些地區的自然景色十分優美,那么就可以專門設計一個農家院體驗項目,讓游客們去體會到真實的農家生活,從而實現對當地特色資源的充分利用。除此之外,基于環境保護的需要,還應當專門設計一些廢物處理與廢物利用專區,以此來完成對景區內垃圾的充分處理與利用,從而達到保護環境、降低污染的效果。
在鄉村旅游產業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之下,如何將當地的民俗文化以及自然景觀充分地展現在游客們面前,對傳統文化進行充分的利用,逐漸成了當前鄉村旅游是否能夠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對此,就需要強化對旅游景觀的設計,通過外立面、區域空間以及建筑外部的景觀,展現當地文化與自然景色的風采。
3.1建筑外立面的設計。將當地的鄉土符號通過建筑裝飾進行表達,能夠更為直觀地向游客展現當地所特有的文化風格。首先,外立面的色彩選擇、紋路肌理及材料材質的選擇都需要盡可能地做到與當地自然環境相融合,比如土木、砂石,草竹、蘆葦等,既能遵循環保理念,迎合游客返璞歸真的消費需要,同時也讓游客們能夠體驗到鄉土般的生活氣息。其次,為了能在建筑設計中更好地傳達當地民俗特色與文化精神,那么還需要借助于建筑的外部細節設計,向人們展示當地鄉土文化所特有的文化符號,使游客能夠更為直觀與形象地感受到當地的鄉土風味。
3.2區域空間的設計。在對室內區域空間進行設計時,需要盡可能地保持與外立面的一致,使人們進入到建筑內之后,能夠進一步的感受到鄉村所特有的文化特點與自然景貌。同時,還需要借助于建筑內部的整體設計及區域劃分,使游客感受到與現代生活所截然不同的鄉土氣息。具體來說,首先在對住宿與休息區域進行設計時,需要盡可能地基于當地居民實際生活狀況進行整體風格的設計,力圖做到盡可能地還原生活風貌,并保障游客的居住舒適度。其次,在對一些文化體驗區域進行設計時,需要做到讓游客們在觀光過程中,逐漸對當地的鄉土文化進行了解,感受到其中所蘊含的人文魅力,以此來促進當地鄉土文化旅游的發展[5]。
3.3外部的景觀設計。在景觀設計中融入自然元素與文化元素,能夠對當地傳統建筑起到烘托的作用,通過一些植被的合理選擇,能夠促進游客整體感官體驗的提升。具體來說,首先在對植被進行選擇時,需要對當地所特有的植物進行了解,選擇所特有的鄉土植物,以此來增強景觀建筑的鄉土氣息。并且,當地的鄉土植物也是基于當地環境、氣候及土壤的自然選擇,與其建筑能夠非常自然的相互映照,從而讓游客們通過植被的設計去感受當地的鄉土文化氛圍。其次,在對植物進行選擇的過程中,需要基于四季變換的情況。盡可能地做到一年四季都有植物供游客們進行欣賞,這就需要選擇能夠適應不同季節的不同植物品種。最后,在對植被裝飾進行設計時,需要盡可能地使用石材作為裝飾,并選擇合適的裝飾材料,以此來達到點綴或烘托植被的效果。除此之外,也可以將我國古代的一些園林設計理念融入景觀設計之中,比如“曲徑通幽”“障景”的設計方式,根據當地的地域特點以及氣候,通景觀來延續地方特色。而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動用鄉土資源的過程中,除了需要使民宿景觀與當地鄉土文化相結合以外,還需要盡可能地迎合當前游客關于鄉村自然的消費理念,以及所倡導的環保設計理念,因此在建筑材料以及裝飾材料的選擇上可以選用一些天然的材料,比如石頭、木材、泥土等,從而向游客們展現一種人與自然相和諧,與生態相協調的景色。
基礎設施的建設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推動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能夠與其達到相互促進、相互發展的效果。具體來說,通過對鄉村旅游產業的開發,能夠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從而使當地的基礎設施因此而得到了完善。而當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完善與優化的過程中,那么就能為游客們提供更為便利與優質的旅游體驗,從而進一步促進當地旅游產業的發展[6]。
綜上所述,鄉村旅游產業的開發對于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想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那么還需要加大對農村地區的環境保護力度、不斷豐富旅游項目的種類、強化對旅游景觀的優化設計以及完善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提高農村綜合效益、擴大農村經濟增長的渠道、優化當地的產業結構、促進農村開放度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