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媛媛 李 煒 宋朝功
(河南推拿職業學院中醫系,河南 洛陽 471023)
據第七次人口普查統計,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2.64億,占總人口比重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億,占13.50%)。然而國家衛健委表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患有一種及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比例高達75%,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過4000萬,老年人對健康養老服務的需求非常迫切。目前我國健康養老產業正處于起步發展階段,需要大量專業技術人才作為保障,但專業養老服務人才的匱乏,已成為制約健康養老產業發展的瓶頸之一,如何深化產教融合,探索適應健康養老產業調整變化的人才培養路徑顯得尤為重要。
當前我國老年人口持續飆升,呈現出老齡化規模大、增速快,且老年健康問題突出,然而以家庭、社區和機構為主的養老模式,僅能滿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休閑娛樂,難以保證患病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質量,所以將醫療服務與養老手段有效結合是重要途徑。早在2013年國務院就提出要“推動醫養融合發展”,2017年《關于促進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又指出“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是醫養結合的重要內容”。中醫藥具有豐富的治未病、防衰老的理論體系和實踐經驗,在養生保健、疾病防治方面有著明顯優勢[1],故發展中醫藥健康養老產業,能夠滿足老年人養生保健和看病就醫等健康需求,提高生命生活質量。
老年病是指老年期患有的一類疾病,范圍比較廣泛,具有衰老致病、多病并存、起病隱匿、臨床表現不典型、發展迅速、猝死率高、并發癥多,以及病情重、病程長、恢復慢,易出現藥物不良反應等特點[2]。隨著老年人口的不斷攀升,老年病已成為臨床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從養生、保健、預防到醫療、康復,都貫穿著“未病先防”的思想,能兼顧老年人身心狀況,在老年慢性病、疑難病的防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中醫藥特色的食療、藥物及針灸、推拿、拔罐等療法對于慢性病的調理效果顯著,能夠增強免疫力,預防疾病的發生,中醫藥“簡便廉驗”的特點,更容易被老年人接受和使用[3],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等中醫傳統保健運動,能強身健體,有效預防和改善亞健康狀態[4]。
調查顯示,老年人對于中醫藥健康服務接受度非常高[5-6]。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明顯提高,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相當數量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均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為發展中醫藥養老事業打下了基礎[7]。各地也都在積極推動中醫藥與養老服務的融合發展,探索發展中醫藥特色養老機構,如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哈南分院“醫養結合”項目,中醫藥特色的醫養服務讓這里的老人們不得病、少得病、不得大病,達到了延長老年健康壽命和節約社會醫療資源的目的[8]。
養老服務產業涉及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及休閑、娛樂、文化等多種行業和業態,包括醫療保健、康復護理、養老保險、老年人托管托養以及地產、金融、中介咨詢服務等,產業鏈條長、覆蓋領域寬、衍生行業產品多[9]。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環境改變、人們養老觀念的轉變,傳統的居家養老方式已逐漸淡出。但是,目前社區養老多是提供基礎性的日常生活照料,機構養老也是以基本的生活照料和護理服務居多,專業的醫療、康復、護理服務以及精神照料等服務較少。可見,我國養老服務產業發展還不完善,與醫療衛生、養生保健、科技、文化等產業結合不緊密,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產業結構相對單一,產品種類較少,規模化和產業集群效應不明顯。中醫藥在養生保健、疾病預防、醫療康復等方面歷史悠久,且療效確切,群眾基礎深厚,能更好地滿足人們的健康養老需求。中醫藥健康養老產業由中醫藥產業與養老產業等融合產生,針對產業發展水平不高的問題,也應當面向市場需求,加強與其他產業的密切聯系,延伸發展產業鏈。
健康養老服務產業以老年人的健康需求為目標來提供服務,在我國強大的市場需求下,發展前景廣闊。然而由于起步較晚,產業水平不高、發展不完善,且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不健全,導致市場供需失衡,遠遠滿足不了老年人群多樣化、個性化的健康養老需求。目前,專業人才的缺乏制約健康養老產業的發展,急需大量有中醫藥、養老、護理等背景的從業人員。
我國養老服務專業人才的匱乏,與從業人員工作強度較大,薪資待遇和社會認可度較低,培訓提升機會少等有關,關鍵是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不健全,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目標的調整明顯滯后于產業調整,導致人才供給難以滿足產業崗位需求。如中醫藥健康養老產業涉及養生保健、康復護理、健康管理、心理咨詢、文化旅游等多方服務,但目前各院校培養人才多數仍是面向各級醫療機構所需醫療人才,而各類養生保健、康復養老等機構專業人才非常短缺。因此,高等職業院校應該明確自身發展定位,面向健康養老產業需要優化專業結構與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健康養老產業發展所需的應用型技能人才。
2017年《意見》提出“加大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應用型人才培養力度,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學校設置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的相關專業,深化全國職業院校健康服務類、養老服務類示范專業點建設”。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推動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2020年教育部又提出“大力發展中醫藥職業教育,支持建設一批中醫藥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專業(群)”。專業群是對應區域中某一支柱產業的上下游聯系鏈條而發展形成的辦學載體,一般以對應產業核心環節的主干專業為主,圍繞服務和支撐主干專業,由具有共同主干課程和實訓條件的若干專業共同組織形成[10]。中醫藥職業院校作為培養中醫藥養老服務技能人才的主體,應當抓住發展機遇,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健康養老產業結構調整,面向產業需求優化專業建設及培養目標,積極參與構建高水平中醫藥醫養結合特色專業群,培養健康養老產業發展所需的高素質實用型人才,緩解養老專業人才缺乏的問題。
專業群的組建遵循“專業基礎相通、技術領域相近、職業崗位相關、行業業務相連、教育資源共享”的邏輯,主動對接區域產業鏈發展需求[11]。因專業培養某一個或幾個崗位所需人才,專業群培養某幾類崗位或一系列崗位群所需人才,崗位群組成了產業鏈,所以專業群對應產業鏈,專業對應具體的崗位,連接點是人才培養。因此,產業所需人才的數量、規格與質量的變化決定了專業的存在與興衰,專業人才培養規格與標準的變化。高職院校主要培養服務區域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其發展要與區域產業結構調整相匹配,即專業建設和培養目標要與產業需求相適應,實現專業(群)與職業崗位(群)、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職業崗位任職資格標準、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的對接。由于專業群對應的是產業鏈,而產業的發展是一個動態過程,伴隨著科技發展、社會需求變化而升級和優化,產業鏈隨之延伸或萎縮,相關職業崗位群隨之減少或增加,專業群的建設也應隨之進行動態調整。
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長形成了龐大的老年消費市場,且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的人口和家庭結構、城鄉和社區結構、社會階層結構等都出現了新的變化,老年人群的多樣化需求日益增長,但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緩慢,產業鏈不完整,已經不能滿足現有的健康養老需求,養老產業的優化、升級是必然趨勢。因此,精準把握老年人群特征,圍繞其多樣化的養老需求,優化產業內部結構,進而動態調整健康養老專業群,促進產教深度融合,實現資源共享,培養產業急需的人才,實現校企互利共贏,是推動健康養老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河南推拿職業學院等相關職業院校主動適應區域健康養老產業調整對健康養老人才需求的變化,精準對接健康養老產業鏈上崗位群對職業能力的要求,適時調整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目標,動態建設高水平專業群,提高專業群畢業生對健康養老產業鏈上崗位的適應能力,具體措施總結如下。
3.1實施“1+X”證書制度,促進書證融通
充分發揮健康養老護理教育培訓基地的優勢,積極組織開展健康養老護理教育培訓工作,鼓勵學生畢業前考取養老護理員證,普及養老服務技能培養。院校組織對各專業實習學生進行關于養老護理行業發展前景、養老護理員相關知識技能等免費培訓,對于培訓合格的學生,頒發健康養老護理教育結業證書,優先推薦就業。通過專業建設、課程建設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緊密結合,推進“1”和“X”的有機銜接,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和學生就業能力,為老齡化社會輸送高水平的老年服務人才。
3.2開展模塊化實訓教學,強化中醫技能培養
加強校內技能實訓室建設,精準對接健康養老產業鏈上崗位群對職業能力的要求,優化課程設置,開展模塊化實訓教學,強化老年慢性病管理、中醫養生保健等技能培養。將崗位所需各項技能劃分成老年病診療技能、老年病殘康復技能、老年病護理技能、老年人健康評估及用藥指導、中醫養生保健技能等不同訓練模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授課、模擬仿真訓練,不僅培養了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加提高了學生的老年慢性病管理、中醫養生保健技能水平。
3.3加強“孝文化”教育為核心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強調“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在全社會營造孝親敬老的氛圍,有利于凝聚社會力量共同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孝親敬老的思想內核是感恩與回報,培養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人才,應當在教學活動中融入“孝文化”。一方面,通過開展感恩主題教育、家庭孝親實踐課、敬老志愿服務等活動,大力弘揚孝親敬老典型事例,激發學生的感恩意識;另一方面,組織學生到養老機構從事康復護理、用藥指導、精神慰藉、生活照護等方面的頂崗實踐,使學生了解行業發展前景,提升職業認同感,堅定其從事老年服務事業的決心。在大學生的教育過程中融入“孝文化”教育,不僅提升大學生的個人品德修養、增強社會責任感,還能促進尊老愛幼等家庭美德的普及,促進大學生到健康養老產業就業創業。
總之,中醫藥特色健康養老服務能延長老年人健康壽命,提高生存質量,滿足多樣化養老需求,深受老年人認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社會老齡化的步伐加快,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需求的總量和質量將迅速攀升,發展前景廣闊。中醫藥健康養老產業在規模擴增和結構調整的同時,必然需要大量有中醫藥、養老、護理等背景的從業人員,但目前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專業人才的匱乏已經制約健康養老產業的發展。中醫藥職業院校主動適應健康養老產業結構的調整變化,通過精準對接健康養老產業鏈,動態建設中醫藥特色健康養老專業群,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養老人才,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