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杰
隨著我國的商業秘密侵權行為的逐漸增加,為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鼓勵和保護公平競爭,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加大對侵權者的懲罰力度,我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以下簡稱《反不正當競爭法》)進行了兩次修正。商業秘密具備多樣化的信息,極易被傳播,如果商業秘密被泄露,對其所有者造成的損失是不可預計的。在《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設定懲罰性賠償的意義就在于嚴厲打擊侵權行為,并威懾、警告部分人潛在的侵權意識,并對侵權者進行從重懲罰,從而降低商業市場的侵權行為的出現。針對商業秘密侵權案件懲罰性賠償的適用條件,需要根據具體的侵權情節判斷其需要賠償的金額倍數,這就需要我國人民法院在審理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探究和總結。
我國制定的懲罰性賠償制度使侵權者付出高額的賠償代價,嚴厲打擊了侵權行為,與此同時,過于嚴苛的賠償制度也會產生負面影響。對于侵權者的懲罰屬于刑事方面的職權,懲罰措施的過度使用會嚴重限制創作者的主動性,不利于我國科技的發展,導致信息在傳播的過程中缺少活力。同時,商業秘密的權利者最終獲取超出實際賠償金額的數值,使權利人產生不利的獲取性質,而這種賠償方式與懲罰性賠償制度建立的目的相違背。所以,懲罰性賠償制度要堅持適度的原則,不能迷失制度建立的初衷[1]。
根據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的規定,懲罰性賠償的具體金額需要根據侵權者獲利的數值,以倍數的形式增加賠償的金額。對侵權者懲罰賠償的金額倍數,要與其情節的嚴重性進行對應,并采取適度的賠償原則,因此,在具體的商業秘密侵權案件中,確定侵權者需要賠償的金額時,需要嚴謹的分析侵權者的主客觀行為意識,而對于故意性的侵權意識,需要加大對其的懲罰力度,包括侵權者獲得的利益、侵權的時間,侵權的范圍、侵權對社會造成的影響等,要對其故意侵權的行為進行嚴厲的懲罰[2]。
我國的商業秘密侵權案件是知識產權侵權案件的重要類型之一。在對侵權案件處理的過程中,要嚴格遵循有關的法律規定。在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中,確定侵權行為需要侵權者滿足具體的條件,如果在判定的過程中侵權者存在主觀意識的錯誤,這就需要管理部門進行重點關注。侵權者主觀意識存在的錯誤主要由于侵權者故意的心態導致。我國制定的懲罰性賠償制度,進一步加重了對侵權者的懲罰力度,讓侵權者明確自身行為對社會造成的影響。侵權者的主觀過錯會通過某種行為表現出來,并根據其具體的行為判斷其過錯的嚴重程度。依據我國侵權案件的具體條例,針對如何準確判斷侵權者的行為給出了詳細的指引,但是在實際的侵權案件中,具體的情況會發生改變,所以不能局限于某種固定的思維方式,而要采取主觀的判斷標準,同時作為權利人要提供直接的證據,并對侵權者的行為進行舉證,侵權者故意的侵權意識適用懲罰性賠償的制度[3]。
在日本預將漢方藥更名為東洋藥的侵權案件中,中國的漢方藥在日本一直被稱為“漢方醫藥”,隨著日本的東洋醫學會組織的不斷擴建,使得東洋醫學會組織成為研究中藥的主要組織,部分日本人想要將我國的中藥更名為“東洋醫藥”,并且具體的更名計劃正在實施中,同時日本還希望對中藥的更名計劃能夠獲得更多國家的支持。日本雖然只有200多種來自中國的漢方藥,但是卻在國際市場中占有巨大的比例。研究發現,日本在國際市場中的中藥銷售額十分可觀,但是我國在國際市場中的中藥銷售額卻只占有極少的比例,中藥大都是以原材料的方式進行出口,嚴重限制了我國中藥在國際市場的發展。相關專家分析,由于日本對我國的中藥進行了多年的研究,加之日本漢方藥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導致多數日本人認為漢方藥才是中藥,而我國的中藥配方不正宗,使得部分日本人想要將“漢方藥”改名為“東洋醫藥”。因此,對于主觀方面故意性侵犯他人商業秘密的侵權者,要加強對其懲罰性賠償的應用,這種違法行為會嚴重威脅到企業以及社會的經濟發展,基于此,在財產權益受到損害時,應該要嚴厲打擊侵權者的行為,并使其支付相應的賠償金額,對侵權者形成有效的震懾與警示的效果。
當侵權者滿足主觀侵權的條件后,需要對其情節的嚴重性進行判斷,考量其是否適用懲罰性賠償的制度。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侵權的行為,比如部分公司以侵權為核心工作,從事著明顯的商業侵權活動,對我國的知識產權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因此,對于此類侵權案件需要相關的執法部門將其作為重點的打擊對象。同時,想要鑒定界內侵權者的行為,需要從主客觀的角度進行分析。從客觀的角度考量,侵權者已經坐實侵權行為,并且是其所屬企業的業務構成主要的利潤來源;從客觀的角度考量,侵權者如果為企業的管理層,卻故意地進行侵權行為[4]。
在美國相關法院對侵權案件的處理中,通過對案件情節的詳細分析,確定了侵權者需要賠償的具體數額,在判定的過程中,更加注重該侵權行為對社會發展產生的嚴重后果,以及潛在的危害等。在判斷懲罰性賠償制度是否適用的過程中,難以精確地計算出賠償的數額,因此,美國的法院利用“五因素測試法”,對侵權案件進行具體的審查。第一,根據侵權者財產的情況判斷其是否有能力支付賠償金額;第二,補償性賠償數額與懲罰性賠償數額的比例;第三,侵權者主觀錯誤的嚴重程度;第四,侵權者的主要目的;第五,有關的其他因素。而針對其他因素的判斷中,包括了侵權行為的持續時間;侵權者利用非法方式獲得的利益;侵權者是否有彌補的措施;在商業秘密侵權案件中,所有人受到的損失與懲罰性賠償數額的比例等。在我國相關的司法制度中,對于侵權者情節嚴重的考量需要根據事實內容進行分析,并作為是否構成懲罰性賠償的關鍵因素,所以在判斷侵權者是否適用于懲罰性賠償的制度時,需要考慮案件整體的因素,對侵權者的行為進行綜合性的判斷。
比如,在苗族傳統服飾外流嚴重的侵權案件中,我國少數民族的服飾吸引了眾多外國友人的喜愛,促使我國少數民族的服飾逐漸成為商業活動的主要對象,從而使我國民族服飾出現外流現象。我國苗族的服飾由于具有鮮明的特點,比如工藝精湛、服飾外表彰顯雍容富貴、造型十分獨特等,苗族服飾便成為我國最具有民族代表性的服飾之一。我國黔東南地區的苗族服飾曾被譽為“一部無字的歷書”,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部分商人涌入黔東南地區,并慫恿當地的苗族百姓出售其傳統的苗族服飾,并通過高價進行轉讓,而購買的人多數是外國人。在法國的一家私人博物館中,收藏了4000多件苗族的傳統服飾,而收藏苗族服飾的這位外國人曾說中國人可以免費到他的博物館進行參觀,并自豪地說:“中國人想要進一步研究苗族服飾,可能需要到我的博物館進行考量”;美國專門研究苗族服飾的專家也曾收藏了中國大量的具有文化價值的物品。
侵權者是否已經造成對他人商業秘密的侵權,商業秘密侵權行為可以分為直接侵權與間接侵權行為。我國鄭思成教授將間接侵權行為分為兩種:第一種,間接侵權屬于對他人侵權行為的繼續;第二種,即使本人沒有直接地參與到他人的侵權過程中,但是仍然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另外,李明德教授將間接侵權的行為用第三人責任進行替代,教授認為間接侵權行為主要是指第三人雖然沒有直接性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但是卻為他人侵權活動提供了一定的幫助,或者與直接侵權者存在法律方面的某種關系,因此,第三人要承擔相關的賠償責任,在此過程中第三人需承擔的責任有幫助侵權者以及替代責任。而這兩種觀點具有共性,李明德教授認為第三人承擔的責任包括幫助他人、替代責任,在本質上與鄭思成教授對間接侵權的認知相同。由此可見,從間接侵權的具體定義中可以進一步發現,從第三人幫助侵權者甚至引誘其侵權的角度分析,這種不良行為要具備主觀上的故意性質才能有懲罰性。在對直接侵權行為探究的過程中,直接侵權者由于直接性地對他人商業秘密造成了侵犯,且獨立享有,所以已經滿足了需要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的條件。對于商業秘密的間接侵權行為,比如幫助他人進行侵權等,間接侵權人是否應該賠償相應的金額,如果商業秘密間接侵權行為構成了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的適用條件,那么間接侵權人便需要支付一定的賠償金額。主要原因在于:在發展較發達的國家與地區中,商業秘密懲罰性賠償制度中并沒有將間接侵權行為置于制度外,因此,我國更沒有合理的理由反道而行。同時懲罰性賠償制度建立的根本目的是及時的制止與震懾不法侵權行為的再次出現,嚴厲打擊侵權者主觀方面的故意侵權,以及對社會正常運行造成負面影響影響的商業秘密侵權者,商業秘密侵權行為中無論是間接侵權還是直接侵權,對其適用懲罰性賠償都可以在一定條件下符合該制度的適用原則。
不同的侵權行為有不同的證據標準,在沒有掌握侵權者充足的證據時,需要從公平公正的判定角度出發,有效地把控證據衡量的標準,并對已經掌握的證據內容進行合理的分析考量。從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威懾作用方面分析,其制度適用存在一定的風險性,需要根據精準的證據信息進行判斷,同時在具體的侵權案件中,要利用直接的證據證明其他違法行為存在的事實,避免用推論的方式判斷事實的真相。針對懲罰性賠償制度的適用,必須要有直接的證據,并按照證據的標準對侵權者的行為進行進一步的判決,需要圍繞侵權案件的具體情節,將直接的證據與懲罰性賠償的適用因素進行有效的對應,防止在審查過程中,出現濫用懲罰性賠償制度的現象,有助于更好地體現懲罰性賠償制度的作用[5]。
在河南省相關民間文化遺產項目商標被搶注的侵權案件中,我國的淮陽市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的城市之一,其中“太昊陵”被注冊為產品項目商標,并且為了擴大宣傳的效果,采用了書籍、宣傳手冊、圖片、明信片等傳播形式,導致淮陽人不能繼續使用“太昊陵”的名稱,一旦進行使用,就會造成侵權的行為,同時還需要給注冊商一定的費用;被列為世界文物遺產的洛陽“龍門石窟”被某家機構搶注成為商標,其使用的范圍從商品變化到書籍方面等,嚴重阻礙社會對“龍門石窟”的進一步研究考量。河南省文化遺產的專家曾說:“我國的民間文化遺產是全社會乃至全民族的共同財富,不能被個人或者企業機構進行搶注甚至壟斷”。想要增強我國民族文化的價值,需要做到堅決維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知識產權,強烈禁止搶注民族文化遺產的侵權行為,這種行為不僅有損我國的民族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我國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綜上分析,在我國商業秘密侵權案件的處理過程中,需要根據侵權者的具體行為意識,判斷其是否適用懲罰性賠償制度,同時要嚴格執行適用懲罰性賠償制度,不能存在攀比競爭的心理。建立相關的法律制度,進一步強化對我國的知識文化產權的保護,促使社會能夠投入更多的資源增加創新的活動,從而對社會起到警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