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爽 楊海龍
(長春工業大學,吉林 長春 130000)
我國目前所存在的人口總量增多以及老齡化嚴重的雙重壓力是一種新型的社會形態,我們在應對這種現象時沒有成熟的歷史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同樣在國際上也沒有相應的模式供我們借鑒,所以我們要做的是自己探索研究,走出適應我國當前人口構成模式的發展道路。由于老齡化的增加,使得我國慢性病、癌癥等疾病的患病率大大增加,這些都導致我國需要臨終關懷的對象在增加,使得我國的臨終關懷任務大大加重。同時,由于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的增加,對于生活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一種關懷事業需要得到大力發展。本研究深入分析了當前我國臨終關懷的供需情況以及在老齡化背景對我國的臨終關懷事業的影響,找出發展阻力并提出針對性的原因。
1.1老齡化的加劇擴大需求
從2013年開始,我國的老年人口以800萬的速度增長,在未來幾十年我國的高齡人口將急劇增長,這也將大幅度地拉動了我國臨終關懷的需求量。由于對于失能失智等現象治愈的可能性很小,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提高對這些老人的整體照護,例如臨終關懷和緩和醫療等措施。此外,我國的癌癥和腫瘤的患病率也大大增加,其中大部分都是老年人,為了提高他們后期的生活質量,臨終關懷,在這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據研究顯示我國每年需要臨終關懷的病人可以達到750萬人,并且我們不僅只著眼于當前的老人,還要著眼于未來的老人,所以需要臨終關懷的病人基數將更大,而其中能享受到臨終關懷服務的不足1%。這給我們反映出的現象是我國對臨終關懷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而臨終關懷的供給情況確實為不樂觀。除此之外,由于當代年輕人的生活競爭壓力很大,很多老年人的子女也是上有老下有小,而且工作時間非常繁忙,空閑時間較少,這樣使得他們對于老年人也疏于照顧,所以對于老年人的臨終關懷,主要依靠社會工作者。這一系列的現象都在表明,我國的臨終關懷需求量大大增加[1]。
1.2人口死亡質量低下
由于人們現在生活質量的提高,對于所有的事物都提出了高質量的要求,甚至包括死亡。經濟學人智庫在其所發布的死亡質量指數中明確提出,高質量的死亡應被視為一種人權,而我國在該報告中的臨終關懷情況排名卻非常不容樂觀。我國人口的死亡質量低下也從側面反映了我國的臨終關懷發展水平的低下,臨終關懷的實施可以讓很多人能夠在走向生活的過程中避免不必要的疼痛。而我國老齡化的存在使得臨終關懷不僅需要提高其在數量方面的承擔能力,同時也要做好高質量的服務,這樣就使得我國臨終關懷的任務大大加重。
據2015年經濟學人智庫報告指出,我國僅在400多家專業的腫瘤醫院設有臨終關懷的服務。其余只有減少量的慈善機構和社區提供一種關懷服務。而且這些臨終關懷服務的分布特點就是集中于一二線城市,分布范圍非常的局限。設有關懷服務項目的地區,他們的臨終關懷服務也沒有國家層面的專業指導,所以臨終關懷的開展質量非常低下。通過調查發現很多的養老機構并不提供臨終關懷服務,主要原因是成本高,而且對于工作人員專業要求高,除此之外,臨終關懷項目的開展風險也非常的高。對于一個專業工作人員的培養不僅是金錢的問題,時間也是需要重要考慮的一方面。由于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重,很多疾病的患病率大大增加,使得醫院內的床位非常的緊張,從而使得原先設置的臨終關懷服務的相關床位被迫讓出。除此之外,除了一些公立的醫院外,一些民營醫院雖然是有一種關懷服務項目,但是由于其費用較高,使得很多的家庭并不愿意接受這項服務。所以不論是社會因素、醫院因素還是患者因素都使得我國臨終關懷服務嚴重的不足。此外,我國目前臨終關懷事業發展不完善,非常缺少相應的高醫學水平和知識儲備的專業人員,相關專業人員的培訓機構更是少之又少,這都使得我國的臨終關懷事業存在很大的漏洞。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是我們急需解決,也是做好我國臨終關懷發展的必要措施[2]。
我國臨終關懷在1948年興起的時候,雖然它的速度很緩慢,至今有30家醫院提供臨終關懷服務所涉及的機構約有近百所,但是這些臨終服務的場所都集中在一線、二線城市。我國至今為止還沒有比較完善的相關國家政策指導以及資金協會支持,這就使臨時關懷發展的速度極為緩慢,甚至出現發展進度滯后。相比于美國來說,我國的發展進度極為緩慢,美國自1971年就建立起第一所相關院所。然而我國第一所國臨終關懷院1988年才在天津建立,我國臨終關懷事業所以說有必要對其他國家的臨終關懷發展企業的相關內容進行學習和借鑒,進一步加快我國的臨終關懷發展[3]。
眾所周知,我國的老齡化嚴重,在這個背景下,這一系列問題都會與臨終關懷的發展相關聯,這就存在一些潛在的問題需要來解決,所以說臨終關懷機構在我國的發展歷程中具有很多的難題,發展尤為艱難。我國的臨終病人護理工作者一般都是在醫院工作的,即使國內的ICU護理一定的發展水平,但是醫院也會勸離臨終病人離開醫院。有些也開始了專門的臨終關懷、企業病房,但是最后都是因為賠錢而倒閉,如果現階段在養老院開設臨終關懷相關護理,但是設備不完善,會存在一些潛在的技術問題,那么就不能夠有足夠的資格去開設專門的臨終關懷機構,所以說在養老院開設臨終關懷機構是不合適的。要想開設完備的臨終關懷,機構要有一定的技術水平和一定的條件,才可以設置相關的臨終關懷服務,我國存在不少的醫療養老機構,但是很少有設有臨終關懷機構等,因為臨終關懷機構存在高風險、高成本等問題。
臨終關懷機構的主要任務是要為生命即將到盡頭的患者提供優質的服務,使其在走向死亡的過程中能夠減少不必要的痛苦,提高死亡質量。由于目前年輕人的工作壓力很大,空閑時間很少,這就使得很多的子女將其老人送往臨終關懷機構,讓其父母長期受到優質的照顧。因為臨終關懷機構也不是一般的養老院,由于養老院內的老人較多,所以工作人員壓力很大,很多的老人并不能得到很好的照顧。然而臨終關懷機構內的工作人員不僅具有較高的專業知識,而且其提供的服務質量遠高于養老院。臨終關懷機構的費用比養老院高,但是由于目前經濟的發展,很多子女能夠負擔得起高昂的住院費,所以很多生活條件較好的子女就會將其老人送往臨終關懷機構。這就使得臨終關懷機構的性質改變,這樣不僅阻礙了臨終關懷事業的發展,還會誤導人們對臨終關懷的理解。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群眾對于臨終關懷的了解甚少,也與我國醫院以及養老機構的床位緊張有很大的關系。
獨立的臨終關懷醫院它不屬于公共的服務設施機構,一般它的規模不太大,在臨終關懷獨立機構的運行中,它不能夠得到政府的相關補貼以及相關法律的支持,獨立臨終關懷醫院也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進行基礎設施的完善,除此之外還要配備相應的相關人員以及專業人員,大眾也對臨終關懷的概念認識層次很低,大部分都缺乏相應的知識培訓,對于這個機構的接受度低,且受傳統的倫理觀念影響,大部分的病人的家人不愿意將老人送進臨終關懷院。另一種臨終關懷院是設在一個醫院的專門的病區,它具有國家政策支持和法律維護,也有相應的資金支持,這是它所存在的優點,但它一樣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以及耗費巨量資金來進行建設基礎設施,相應的,醫療技術也需要雇傭大量的專業人員進行操作,能夠讓病人得到更專業的服務,還能夠保障關懷的質量。所以說臨終關懷醫院的存在非常的艱難,它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以及相應的資金支持和高技術的基礎設施完備,因此,對醫院來說,開設臨終關懷醫院不僅僅技術難度高,而且還面臨著賠錢的風險,想要在各大醫院普及難度相當之大[4]。
現在,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各大醫院的醫療保障制度不斷完善,我國的大多數城鎮居民具有醫保保障,相關的醫療醫院也納入了醫保系統,但是臨終關懷醫院卻未納入其中,原因可想而知,因為臨終關懷院所需要的資金巨大,病人無法承擔起巨額資金的束縛。
臨終關懷院所面對的是高齡的老人,他們大多數具有疾病或者是相關的不健康條件,然而,臨終關懷醫院卻沒有生前預囑這個項目,這使病人與家人之間的臨終愿望不能夠實現,看似是一個沒有必要的項目,但是卻具有不平凡的意義,這能夠尊重人們的個人生活方式,以及讓病人有拒絕和接受治療的權利,也有選擇死亡的權利,而臨終關懷所最終的目的是讓病人在臨終前得到相應的心理保護,臨終前,無論患者的意愿如何,最終還需要家屬來進行決定,臨終遺囑使死亡成為一個有價值的最后文件。
臨終關懷院所需要的資金巨大,則需要一個穩定的資金補助場所,也就是政府,政府需要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以及相應的法律維護,從而要臨終關懷醫院能夠得以具有充足的資金補貼來完善其基礎設施,以及不斷地進行技術完善。除了對臨終關懷醫院本身的資金補貼,還需要考慮到臨終病人的醫療資金進行補助,要對其進行相應的補貼,從而避免高齡病人承擔巨大的醫療費用,醫保政策仍需要繼續完善,將臨終關懷項目加入其中。讓需要關注的臨終老人都能夠加入臨終關懷醫院的期限照料,而不是僅限于有錢人的享受,醫療保險服務要不現貧富,讓更多的臨終老人都能夠享受同等的待遇。
要添加生前預囑的服務項目。據統計發現,人們在臨終前的清醒時刻,仍然需要對自己的尊嚴進行維護,大部分人愿意自己具有尊嚴的離開,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自己的痛苦。生前預囑是這個過程中最具有意義的項目,這個文件雖然不具有法律的意義,但是能夠照顧到臨終老人在生前清醒時刻所做出的選擇,能夠充分地照顧到每個人的尊嚴,并希望得到這個尊嚴希望能夠讓自己的家庭看到。因此,生前預囑這個項目需要在各個開設臨終關懷醫院的各大醫院進行健全,政府也需要頒布相應的法律法規來進行簽署,從而實現項目的盡快建成。
要對醫療人員進行相應的死亡教育知識,讓醫護人員在職業生涯中關注到臨終前病人的心理問題,并能夠應用死亡教育知識對病人進行心理的保護,從而達到讓病人了解死亡在科學意義上的真正意義。除此之外。還需要進行臨終關懷教育的宣傳,讓更多人不會對臨終教育這個機構產生顧慮,從而實現臨終關懷教育的更多推廣宣傳,可以通過新聞報紙以及電視網絡方面的資源進行推廣,讓這個臨終關懷項目推廣到世界各地,讓真正的臨終關懷教育在大眾面前進行發揚。只有這樣,才能夠推動臨終關懷的普及和實踐[5]。
總而言之,在我國老齡化嚴重的大背景下,做好我國臨終關懷的發展實踐分析是每個科研人員迫在眉睫的使命。本文以老齡化背景下我國臨終關懷實踐發展為研究對象,按照分析現狀,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研究思路,展開寫作。了解了老齡化對我國臨終關懷需求與供給的影響,以及當前我國供給現狀,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我國臨終關懷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例如,發展缺乏活力,服務項目不完善等,然后對此提出了相應的突破對策,例如更新關懷模式、創新服務項目等,希望本研究能夠為我國的臨終關懷發展實踐提供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