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澍東
(山西省兒童醫院 太原 030000)
綠色建筑技術是以可持續發展觀為基本理念的一種新型建筑技術,實施這一建筑技術需要以保障合理居住條件為前提,同時兼顧節能減排與環境保護,并以改善生態環境為目標。
實施綠色建筑技術首先要對建筑物的安全系數進行嚴格控制,使其符合相關法律規范,其次在實施綠色建筑技術過程中需要堅持建筑材料損耗最小化、能源消耗最小化與排放量最小化的原則,最后在建筑工程的后續維護中,也要堅持成本最小化與使用率最大化的原則,并以此規范建筑行業,使其與科學發展觀更為契合。在用地日漸緊張的當今時代,將綠色建筑與園林建筑景觀進行有機結合已成為園林建筑領域中的重要問題。
改革開放近半個世紀以來,建筑行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園林建筑景觀作為一項兼具觀賞性與實用性的建筑類型,在時代發展的推進下已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與此同時,隨著綠色建筑理念不斷得到推廣,其在園林景觀中也得到了日漸廣泛的應用。對新時代園林建筑進行深入研習不難看出,其中綠色建筑理念已無處不在,園林建筑作為綠色建筑中的組成部分之一,不僅體現了綠色建筑的結構美感與形態美感,更體現了蘊含于其中的生態美與自然美。
綠色建筑是依托于綠色將園林景觀進行串聯的合理體現,其中綠色不僅在于園林中所用的綠色植物,更在于新時代人民群眾追求對大自然的享受與追求環保理念的體現。
園林景觀自身屬于一種人造景觀,綠色建筑更是其中重要的人造組成部分。在園林建筑景觀中應用綠色建筑理念是由設計人員對其進行合理搭配的成果,最終以人為力量創造出一種和諧統一的景觀,為受眾群體帶來美的享受之余,也能有效落實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理念[1]。
綠色建筑是新時代中日漸為人所依賴的居住場所,相較于普通建筑物,綠色建筑不僅能為居住者提供居住地,更為重要的是能使居住者的生活環境與自然發展更為貼近。綠色建筑不僅能節約資源,更能保護環境,同時使生態環境得到合理協調,使居住者處于更為健康的居住環境中。綠色建筑設計能夠滿足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需求。近年來的生態環境所遭受的破壞有目共睹,氣溫明顯提升的同時,霧霾與酸雨等各類現象也日漸嚴重。面對此類問題,建筑行業需要積極采取措施,進行綠色建筑設計,以此使環境破壞程度有效減少,從而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例如在綠色建筑設計環節加入更多天然能源,使自然環境能夠在建筑中得到有效利用等方法,都能夠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提供保障[2]。
現代建筑已對綠色建筑理念日漸重視,但建筑中的文化因素卻并未獲得應有的重視程度,尤其對于建筑中的地域文化并未得到有效應用。在此情況下,建筑往往千篇一律,無法為受眾群體帶來更為豐富的審美。在園林景觀營造過程當中,此類問題尤其需要避免。
建筑是園林景觀的主體部分,它的風格特色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園林景觀的整體風貌,不同的地域園林景觀有著它不同的風貌特征,因其不同地域風格和文化特色的影響,因此,成功綠色建筑的設計可以體現出不同地域之間的文化差異和風格特點。例如福建的土樓建筑,因其獨特的文化特色和地域風格創打造出別具一格的建筑風貌[3]。
綠色建筑理念是對國家政策的響應。在目前環境情況下,我國提出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戰略,為環境保護工作指明了方向。這一戰略方針是經濟政策與社會政策互相融合的產物,也是建筑行業應當遵守的重要原則。
在響應國家提出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戰略過程中,建筑企業需要注重對環保建材的使用,在保障工程質量的同時盡量對資源進行循環利用,以此縮減建筑材料的成本,不僅能夠為建筑企業節約成本,也能夠為環境保護工作貢獻力量[4]。
園林景觀中的軟質景觀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包括各類喬木與灌木植物,以及溫室花卉與草坪等。就園林景觀的整體而言,軟質景觀是使其觀賞效果得以有效提升的關鍵,此外,軟質景觀也承擔了對園林景觀小生態環境的保護作用,對園林中的動植物、水與土壤,軟質景觀都能夠最大限度進行保護。相關人員應以園林景觀的整體景觀設計為依據,對軟質景觀進行合理施工。
3.1.1 針對水體景觀
風景園林中植物種類繁多,因而通常存在的問題是水資源不足及水質相對較差等,同時由于風景園林所在區域的地形地貌限制,其水體景觀也相應受到影響,使得園林中的水體景觀不能達到預計中的美觀程度,甚至存在氣味難聞的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應當優化水體結構的形狀,使其時刻保持梯狀,以達到能夠及時進行補充的目標。在對水體區域進行規劃時,需要充分考慮風景園林所在區域的地形,并盡量順其自然,盡量不破壞原有的地形。對地形過多改造將增加建筑成本,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觀賞效果。在完成風景園林的整體施工后,也不能忽視對水體的維護,應當定期測量水質,一旦發現問題需要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進。
3.1.2 針對植物景觀
風景園林從本質上看也是一個小生態系統,因而植物在其中占據了極大作用,在選擇植物時,需要注意保持其多樣性,單一的植物不易保持風景園林中的生態系統平衡,一旦發生病害則容易整體受損。此外,植物景觀中容易存在的問題是缺乏對其有效的后期維護,使植物疏于修剪,這一情況使得病害更容易傳播。針對這些問題,相關人員應當首先充分考慮對植物的規劃,對季節等因素都進行全面考慮,使風景園林在一年四季中都有不同的植物與其景觀相映成趣。與此同時,在對植物種類進行選擇時,應當充分考慮植物的經濟性,盡量選擇幼苗,在種植過程中也應當為其預留足夠的成長空間,使其達到風景園林的設計效果。在此基礎上,對植物景觀的后期維護也很重要,定期的修剪與施肥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適當修剪能夠防止植物頂端吸收過多的養分,從而使植物的生長狀況更為健康。對于肥料的選擇也要遵循一定的科學性,可選擇不同肥料交替使用,以防土地發生板結[5]。
我國的基本特點是人口密度大,人均可居住面積相對較小,因此建筑物具備更為多樣化的需求。在設計建筑物時,其建筑形態與節能設計應當保持相得益彰的狀態,使建筑物既美觀又符合綠色建筑設計理念。例如在設計建筑時,可最大限度設計高層建筑物,使建筑體積得以合理應用,同時將建筑密度進行有效降低,對地下空間進行有效挖掘,使綠化狀態得以改善。在此前提下,自然環境與建筑物自身能夠達到相互融合的境界,與此同時,也需要重視建筑物具備的采光性與通風度。當今時代的居民往往使用空調完成室內通風,但空調的過度使用對環保極為不利,也容易導致全球氣溫提升的問題。針對這一情況,在綠色建筑設計過程中應當使其保持自然通風的最佳狀態,以此減少居民使用空調的次數,從而實現環保與節能的雙重目標。
例如在進行建筑設計時充分對建筑物的朝向進行合理分析,并與當地氣候特點與空間布局等各方面進行有機結合,以此使空氣在建筑物中能夠自然流通,從而有效降低建筑物整體布局中的空調使用率,也能夠達到使空氣流通的效果,同時實現了自然通風,實現了能源的節約。
在園林建筑景觀中優化設計配置,最為重要的體現之一在于園林景觀中存在的“空中花園”。在現代建筑領域中,空中花園是設計人員落實綠色建筑理念的有力手段。
由建筑專業角度出發,園林景觀中的空中花園也存在“屋頂花園”的美譽,此建筑并非新時代的產物,而是最早可追溯至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古巴比倫王國,空中花園也因自身精巧的構造躋身世界八大奇跡,也有“懸園”的稱謂。空中花園的造景手法通常采用立體造園方法,配有灌溉系統。園內種植各種花草樹木,遠看猶如花園懸在半空中,因此得名。
風景園林中植物種類繁多,因而通常存在的問題是水資源不足及水質相對較差等,同時由于風景園林所在區域的地形地貌限制,其水體景觀也相應受到影響,使得園林中的水體景觀不能達到預計中的美觀程度,甚至存在氣味難聞的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應當優化水體結構的形狀,使其時刻保持梯狀,以達到能夠及時進行補充的目標。在對水體區域進行規劃時,需要充分考慮風景園林所在區域的地形,并盡量順其自然,盡量不破壞原有的地形。對地形過多改造將增加建筑成本,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觀賞效果。在完成風景園林的整體施工后,也不能忽視對水體的維護,應當定期測量水質,一旦發現問題需要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進。
風景園林從本質上看也是一個小生態系統,因而植物在其中占據了極大作用,在選擇植物時,需要注意保持其多樣性,單一的植物不易保持風景園林中的生態系統平衡,一旦發生病害則容易整體受損。此外,植物景觀中容易存在的問題是缺乏對其有效的后期維護,使植物疏于修剪,這一情況使得病害更容易傳播。針對這些問題,相關人員應當首先充分考慮對植物的規劃,對季節等因素都進行全面考慮,使風景園林在一年四季中都有不同的植物與其景觀相映成趣。與此同時,在對植物種類進行選擇時,應當充分考慮植物的經濟性,盡量選擇幼苗,在種植過程中也應當為其預留足夠的成長空間,使其達到風景園林的設計效果。在此基礎上,對植物景觀的后期維護也很重要,定期的修剪與施肥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適當修剪能夠防止植物頂端吸收過多的養分,從而使植物的生長狀況更為健康。對于肥料的選擇也要遵循一定的科學性,可選擇不同肥料交替使用,以防土地發生板結。
綜上所述,綠色建筑理念在新時代已日漸為人所認可,正確有效的綠色建筑理念能體現地域文化特征與風土人情,同時對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極為必要。更為重要的是綠色建筑理念已成為當今時代建筑領域的整體發展趨勢,因此將其與園林建筑景觀進行充分結合也是園林建筑景觀工作的重要方向。為在園林建筑景觀中落實綠色建筑理念,相關從業人員需要以自然規律為依據,融入以人為本的發展觀,使綠色建筑能在園林建筑景觀中發揮更大作用,提升園林整體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