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 潔,顧 韓*,喬雪松,鄒海洋
(1.重慶交通大學,重慶 400074;2.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上海 200000;3.重慶尚源建筑景觀設計有限公司,重慶 400000)
中國城市化的高速發展使得中心城市人口聚集,城市生態健康與可持續承載力面臨風險與挑戰[1]。健康城市概念的引入,使得政府及大眾關注到城鄉藍綠系統與城市綠色空間對維系城市的生態,保持城市健康至關重要,城市公園是藍綠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加強城市公園的健康評價,對后續的規劃、建設、保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景觀健康”概念,可以追溯到20 世紀40 年代英國學者Leopold 在“土地健康”的研究中提出,Bertollo[2]在此研究基礎上提出“highly governed landscape”(高度管理景觀),總體而言,景觀健康來源于生態系統健康與土地健康,其概念可以理解為人類的干預、活動能讓景觀自身的結構、功能保持相對的穩定,不會伴隨時間的流逝,景觀的演變與發展不會影響或損害到鄰近景觀及人類社會。景觀健康歸納為三個部分,即景觀本體的健康、景觀生態功能健康、社會價值效益健康,體現出穩定性、生態性、社會經濟性[3-4]。
健康的城市公園本質上應該具有景觀格局的相對穩定,有利于最小人工管控下實現景觀格局的動態,同時公園綠地能發揮其生態效益及服務功能,能讓使用者獲得最大限度的滿意度。有關景觀結構健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態領域,主要是利遙感或GIS 技術對景觀格局指數進行分析,構建安全格局模型,根據城市公園綠地的特征,我們可以參考景觀生態學涉及的指數,選取與城市公園密切的指標進行評價(綠地面積、綠地率、綠地覆蓋率、斑塊數、斑塊平均面積、斑塊密度、多樣性指數、優勢度指數、均勻度指數、人均公園綠地面積)。
城市公園生態效益的評價已經開展了相當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降溫增濕、減噪降塵、固碳釋氧、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目前還通過實測觀察與模擬公園的小氣候舒適度、碳匯潛能。Ganez、Change、Golden、任學慧等中外學者通過觀察發現,公園綠地對城市下墊面溫度、空氣溫度有顯著的降溫積極作用,是城市高溫的冷凝器[5]。同時還發現,公園綠地是城市重要的碳庫,對降低城市CO2濃度,減輕碳排放發揮著積極的作用[6]。
公園綠地中的空氣負氧離子濃度較城市建成區有明顯的提高,負氧離子是空氣中的清潔劑,在改善空氣質量、抑制病菌、改善人體微循環及消除疲勞等方面具有積極效益[7-9]。在公園綠地體系中,健康評價的方法主要有AHP、模糊數學、神經網絡等,相關的研究方法相對成熟,應用比較廣泛。
公園健康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主要通過篩選能反映公園健康的指標,通過定量和定性指標對公園健康進行描述。在確定單一指標的過程中,通過把內在聯系緊密的指標進行歸類和組合,形成一定的邏輯體系,從而構建完成公園健康體系評價。
通過對前面選取的公園斑塊密度、景觀形狀指數、景觀破碎度指數、人為影響指數、景觀多樣性指數、公園植被覆蓋率、公園二氧化碳濃度、公園空氣負離子濃度、公園空氣微生物濃度、公園美景度、娛教吸引度、設施完善度、潛在經濟價值13 個指標進行因子分析,采用KMO 和巴特利球形檢驗結統計量為21.976(p<0.001),KMO 值為0.803,可使用因子分析法進行分析(見表1)。

表1 KMO 和巴特利球形檢驗
通過分析原始變量的變量共同度(見表2),我們發現初公園潛在經濟價值外,其他13 個因子的變量共同度分布在85%以上,證明了因子的選取與原始變量之間的關系緊密,選取的因子具有較高的作用。

表2 變量共同度
表3 計算得出了不同因子分析各個階段的特征根與方差貢獻表。我們可以通過初始特征值欄計算出初始的樣本的相關系數矩陣或協差陣的特征根。表列共有合計、提取平方和載入、旋轉后平方和載入三項。表內的縱列第二項為合計列,表示各因子對應的特征根。從分析的結果可知,有4 個因子對應的特征根大于1,因此可以繼續分析對應的4 個相關因子;縱三列為方差%,表示不同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第四列為累計貢獻率%,表示各因子的累積方差貢獻大小。提取平方和載入欄給出提取出的因子方差貢獻表,提取出的4 個因子按方差貢獻的大小自上而下列出。進一步分析可知,前面4 個因子的已經可以解釋原始變量86.89%的方差,證明這4 個因子的信息量大部分已經被涵括。旋轉后平方和載入欄給出提取出的公因子經過旋轉后的方差貢獻情況。從中可以看到,由于經過了旋轉,4 個因子的方差貢獻已經發生了變量,但是4 個因子總的累積方差貢獻率并沒有改變,依然是86.89%。

表3 特征根與方差貢獻
通過進一步分析指標因子各個階段的特征根與方差貢獻及因子載荷矩陣(見表4),可以判定公園斑塊密度、破碎度指數、景觀形狀指數、人為影響指數、多樣性指數、植被覆蓋率因子之間具有較大的內在聯系,因此將上述因子歸一為一個大類即“景觀健康結構因子”;同理,因子“二氧化碳濃度、空氣負離子濃度、空氣微生物濃度”可以歸為“景觀健康生態因子”。公園美景度、娛教吸引度、設施完善度、潛在經濟價值與“景觀健康社會價值因子”。

表4 旋轉后的因子載荷陣
因子,通過分析將13 個獨立的因子進行了歸一分類,形成了公園景觀健康評價,三個主要因子群“景觀健康景觀結構因子”、“景觀健康生態效益因子”、“景觀健康社會價值因子”(見圖1)。
本研究構建了以公園綠地景觀健康為評價核心的公園健康評價體系,在評價體系構建的過程中采用統計學方法對指標因子進行載荷矩陣分析,科學有效的將不同健康因子進行歸類,構建了基于景觀視角的城市公園評價體系,為健康城市、生態公園的建設提供了可參考的一種模式。同時,評價體系的構建也為下一步對現有城市公園健康景觀質量的評價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