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弦
去淮安河下鎮(zhèn),印象最深的是那里鋪路的石板。
那些青磚黛瓦的建筑,古意盎然,使我在某些瞬間產(chǎn)生了錯覺,仿佛看到的人都是古人,影子,晃動在從前的某個朝代里。
街道邊的石頭也容易讓人產(chǎn)生錯覺,丟在墻旮旯雜草里的一塊沒用的石頭,或是擺在墻根下做凳子用的石頭,猛一看,覺得很普通,再看,感覺就不一樣了,它們身上坑坑洼洼,由于歲月的磋磨,有的甚至褪盡了當初鏨鑿的痕跡,變得圓潤光潔,有點像古老河灘上的卵石。
歲月如流。這樣的詞有多么準確,看看這些石頭就可以知道了。
古鎮(zhèn)里最多的是鋪路石,許多已廢棄,隨便丟在巷子深處,或者擺在窗前屋下。在一大院里,我們忽然見到了大批的這種條石,幾千塊,堆積如山。長的在一米以上,短的不盈尺,上面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凹坑、車轍印,不見尖銳的棱角,有些石頭呈現(xiàn)出柔和的曲線,看上去給人軟塌塌的感覺。我踩著積水過去,在這些石頭上站了一會,心中感慨萬千:有什么能禁得住歲月的擊打呢?連堅硬的石頭到最后都擺出了這樣的姿勢,仿佛當初強硬的立場和世界觀都改掉了。
這種石頭,無論放在哪里都是扎眼的。我到后來才注意到,這不光是因為它們的外形,還因為它們的顏色。它們大都是土黃或者透出點紅色的麻石,一塊一塊,像固體的陽光,帶著一點溫暖,一點黯淡,與青灰色的鎮(zhèn)子形成了鮮明對比。
從前的輝煌,歷經(jīng)歲月淘洗遺落下來,是否就該是這種顏色呢?除了堆積在院子里的和零星散置的,許多這樣的石頭還在被使用。小鎮(zhèn)深處,古意更濃,老巷子彎彎曲曲,舊民宅瓦椽不整,老店面窗鋪半朽,隨便走進一處宅院,都能在濃重的濕氣中嗅到深長的歷史氣息,雕花窗欞、檐獸、陶缸、紅木桌椅和青花瓷器上幽幽的釉面,隱隱透出了前世的熱鬧和繁華光澤。它們以最低的姿態(tài),托舉著小鎮(zhèn),使它達到繁華的頂點。
這曲折的石板上,走過最多的大概就是鹽車。除了鹽,還有糧,還有竹木銅鐵……商業(yè)的發(fā)達,許多外地人紛至沓來,聚居于此,帶來了更多的塵世浮華。
曲折深巷的院子里,曾飄蕩過多少朗朗的讀書聲,當報喜的駿馬跑過,伴著清脆的馬蹄聲,又有多少人的心也像這石板一樣,迸發(fā)出璀璨火星。
少數(shù)的石頭見證過更久遠的歷史。這里是古代名將韓信、梁紅玉的出生地。無數(shù)風景在回聲中浮現(xiàn),無數(shù)人間煙火、歌舞升平和繁華豪奢依稀可見。
但所有的煙云都跑過去了,只有這座鎮(zhèn)子還留在這里,只有這些老石板還留在這里。坑坑洼洼的石板上,踩來踩去的已經(jīng)是現(xiàn)代人的腳步。歲月是崢嶸的,而這些石板的外表卻越來越隨和、溫婉,棱角卻都已失去,像磨損了邊角的古籍。
順著一條小巷走到盡頭,登上幾十級臺階,站到古運河的大堤上。運河水在靜靜流淌,雖然多日落雨,河水也不見洶涌之勢。一條古老的河,由于見過太多,也許已變得寵辱不驚了吧。回頭看鎮(zhèn)子,許多屋脊已落在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