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楊洋 趙曉明
今年5月1日正式施行的《江蘇省院前醫療急救條例》全文僅18 條,體例簡約不設章節,劃定場景在“院前”,重點在“急救”,本質上是一種“醫療”服務,目的是發揮立法對這項工作的規范、保障和促進作用,極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如今,每一陣急救警報聲響起、每一次救護車的飛馳而過,都已成為“小快靈”立法為生命開辟綠色通道的生動實踐。
進入新時代,立法工作如何不斷探索創新,堅持“急用先行”,積極回應時代所需所盼、解決社會治理痛點難點、突破通達群眾“最后一公里”的“瓶頸”,顯得尤為重要。
回顧過去五年,在國家立法的示范帶動下,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在立法實踐中堅持問題導向“對癥下藥”,實事求是“量體裁衣”,在經濟社會發展、區域協同和民生保障方面,推動一大批接地氣、立得住、真管用的地方性法規先后制定出臺,為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注入新動力。“小快靈”立法這一概念也開始為更多人所知。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研究豐富地方立法形式,可以搞一些‘大塊頭’,也要搞一些‘小快靈’,增強地方立法的針對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崩鯌饡瘑T長也多次強調,要善于通過“小切口”解決實際問題。
2022 年5 月23 日,江蘇召開省委人大工作會議。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吳政隆在會上強調,要以高質量立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要積極探索創制性立法,不斷豐富新時代地方立法形式。此前,省委印發《關于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加強和改進人大工作的實施意見》中明確,要積極開展“小快靈”立法,以小切口解決大問題。
為有針對性地推動江蘇“小快靈”立法規范化、常態化開展,今年2 月,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將推進“小快靈”立法列為省人大常委會今年改革10 個重點項目之一。法制委、法工委2月起啟動專項調研及指導意見起草工作,征求各方意見后,研究提出《關于深入推進“小快靈”立法的指導意見(草案)》,并于今年正式出臺?!耙猿雠_指導意見的形式推進‘小快靈’立法,是增強地方立法針對性、適用性、可操作性的務實舉措?!笔∪舜蟪N瘯?022 年重點改革推進成果交流會上,省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黨組副書記李小敏說道。
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堅持問題導向,把著力解決實際問題作為立法的首要目標,通過“小快靈”立法有針對性地解決本地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問題??梢?,“小快靈”立法所面臨的現實迫切需求是立法的前提和基礎。
將時間的指針回撥至2020 年春節,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戰大考中,“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全省認真落實分區分級精準防控措施,堅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兩手硬”。工作中人們意識到,疫情防控越是最吃緊的時候,越要堅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軌道上統籌推進各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
此時,“大塊頭”立法的時效性難以滿足疫情防控的緊迫要求,立法速度上要講求以快制勝,追求高質高效。省人大常委會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在疫情防控關鍵時刻進行“小快靈”立法。僅在江蘇啟動疫情防控一級響應半個月后,2020年2月8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及時通過《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并于當日起實施?!翱臁笔谴舜瘟⒎üぷ鞯孽r明特點,以高效的制度設計對疫情防控中群眾關心的政府控制措施、單位和個人防控義務、物資保障和政務服務等予以充分回應,為動員全社會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形成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強大合力提供法律依據,體現人大擔當作為。
快速精準做好制度設計的同時,“小快靈”立法要注重選題精準性和解決問題的針對性,切小題目、切準特色、切細內容、切實措施。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健全人大討論、決定重大事項制度,各級政府重大決策出臺前向本級人大報告”。黨中央《關于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加強和改進人大工作的意見》以及省委實施意見,也對此項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地方人大如何細化落實要求,明確事項范圍,突出重大決策中的重點事項,實現工作計劃有序推進?
“小智治事,大智立法。”9 月29 日,省人大常委會在全國省級層面首次以地方性法規形式明確政府重大決策出臺前要向同級人大報告,出臺《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省人民政府重大決策出臺前向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的決定》。以僅有10 條的“小身材”,直指關鍵,提出細化性和針對性的工作程序與要求,可謂“條條管用”“條條不可或缺”。
今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修改的《地方組織法》明確了區域發展合作機制的內容,增加規定省、設區的市兩級人大及其常委會根據區域協調發展的需要,可以開展協同立法。這是對包括長三角地區地方實踐經驗做法的總結固化,也是對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后,滬蘇浙皖三省一市人大常委會多次開展“小快靈”立法實踐的肯定和支持。
11 月12 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三周年工作現場會在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召開。三年時間,這片由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組成的2000 多平方公里土地,在制度持續供給中探索著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路徑。示范區成立之初,在跨省級行政區、沒有行政隸屬關系、涉及多個平行行政主體的框架下,如何探索一體化推進?滬、蘇、浙人大常委會攜手靶向精準、化繁為簡,制定出臺《關于促進和保障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若干問題的決定》,決定雖僅有7條,但內涵豐富、意義深遠,絲毫不遜于其他任何一個地方立法項目。
該決定在“不破行政隸屬、打破行政邊界”原則下,理順了法律關系、工作組織架構和相關職責,更為重要的是為一體化示范區賦權賦能,加大支持力度,既明確了政府及部門的支持,還明確了對與地方性法規不相適應的地方予以調整。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治江理念,不僅是一句口號,也是實現人與自然更好融合的現實命題。因長江具有流域性及水生生物資源流動性的特點,長江禁捕工作需要協同立法來保障,滬蘇浙皖三省一市人大常委會首次聚焦長江流域禁捕工作這一“小切口”,同步作出《關于促進和保障長江流域禁捕工作若干問題的決定》?!皼Q定條款并不長,僅有11條,但非常精煉、管用,從決定動議到出臺只用了2—3個月,科學劃定禁捕區域、構建聯合監管工作體系、對違法行為設置相應罰則等,立法的靈活功效得到彰顯,充分體現‘小快靈’的立法特點。”2021年4月1日,在滬蘇浙皖三省一市人大常委會聯合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江海交匯第一灣。 陳林/攝
“在上海醫院看門診,刷醫??ň湍苤苯咏Y算,不用兩地來回跑,方便還省錢?!笔芤嬗陂L三角地區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江蘇蘇州市民陳阿姨看病更省心了。今年9 月底,三省一市人大再次攜手并進,從一張“小社??ā敝?,思慮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步作出關于推進長三角區域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若干規定,讓百姓安心攥緊穩穩的幸福。
如今,長三角地區首條跨兩省一市的快速通勤鐵路——滬蘇嘉城際鐵路在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興三地同步開工;經常在江蘇南京、鎮江和安徽馬鞍山江段“串門”的江豚翻轉跳躍、捕食嬉戲;138 個政務服務事項在長三角41個城市實現跨省市通辦……每一部“小快靈”協同立法的生動實踐都讓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愿景愈加清晰。
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江蘇圍繞限制開山采石、長江水域禁止非法采砂、蘇錫常地區限期禁止開采地下水等先后作出決定,開啟了“小快靈”立法的江蘇探索。
五年時間里,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不斷提高地方立法質量和效率,堅持“特色為魂、精細為本、創制為要”的原則,加強民生保障領域立法,著眼解決實際問題,以立法高效能更好保障人民權益、增進民生福祉?!皩嵺`證明,‘小快靈’立法切口小、反應快、形式靈活,更有利于解決地方治理和行政管理的實踐急需,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反映強烈、意見集中的突出問題。”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曲福田感慨。
從守護百姓“舌尖上的安全”這一“小切口”著手的《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小餐飲管理的決定》,到全國第一部專門規范地震預警工作的地方性法規、2021年江蘇“小快靈”立法項目——《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地震預警管理的決定》,再到規范院前醫療急救、開辟生命綠色通道的《江蘇省院前醫療急救條例》,一批有特色、真精準、敢創新的“小快靈”法規相繼制定出臺。
這些法規的共同特點是:立法切口小,體例簡約;法規條文較少,有的全文僅有18 條;立法快捷高效,大多不到半年時間,就完成從啟動立法程序到提交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或表決通過的全過程。
小餐飲里有著大民生。破解小餐飲食品安全監管“老大難”,留住小而暖的幸福感,法治是關鍵?!傲⒎ú豢赡苊婷婢愕?,規范所有內容,要以問題為導向,解決小餐飲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薄傲⒎ǖ倪x題角度小,解決問題就有針對性,該決定要就餐廚垃圾、污水處理、油煙排放做出剛性規定?!薄督K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小餐飲管理的決定》出臺前的審議階段,委員們提出相關建議,使立法更具操作性和針對性。實施后,大家一致認為,該決定規范了各方責任及有關罰則,充分體現了小而精、真管用的要求。
同樣聚焦“小切口”,《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地震預警管理的決定》共20 條。地震預警信息只能由省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統一向社會發布;在地震預估參數達到確定的閾值時,由地震預警系統自動向相關區域發布地震預警信息……決定內容直奔主題、直指工作實際,通過立法讓地震預警在與自然災害這場“速度博弈”中,用及時的警報為人民筑起生命防線。
值得一提的是,“小快靈”法規雖然普遍篇幅不大、起草過程高效,但高標準、高質量貫徹實施的要求卻絲毫沒有降低。為讓“抓早”“抓小”的院前醫療急救事業更好發展,追加進入今年省人大常委會立法計劃并于5月1 日正式施行的《江蘇省院前醫療急救條例》,以18條的“小體量”有針對性地解決多年來全省院前醫療急救的突出問題。條文雖不多,但內容豐富且專業性較強,在省人大常委會召開的條例實施座談會上,各級衛生健康部門表示,將對標條例完善配套政策,全力推進急救站(點)建設,加強急救隊伍建設,進一步規范急救行為,構建急救信息化平臺。
縱觀五年的立法過程,正如省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員王臘生所說,“本屆以來,省人大常委會在地方立法工作中從實際出發,著眼于當時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有幾條就定幾條,不拘泥于條例結構完整,不追求‘大而全’‘小而全’,收到了很好的立法效果?!彪S著立法選題、體例結構和工作安排等方面持續突破,以小切口解決大問題,切實增強立法的針對性、時效性、可操作性,“小快靈”立法定有“大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