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光

看著家里老舊的愛普生3D投影機、松下等離子3D電視,筆者思緒回到了10多年前《阿凡達》的國內公映開始。這在當時是世界首部3D電影,確實引發了不小的震撼,3D技術帶來的視覺提升是非常明顯的,3D電影特有的景深效果, 電影中人物特效場景仿佛“脫框而出”的錯覺,這些確實是2D電影無法帶來的觀影感受。
自此3D技術在電影中被廣泛地大規模應用,從索尼、富士的3D攝像機和相機,到電視產品,都受到了“3D熱潮”的影響,消費者也對在家中就能體驗到震撼的3D電影效果充滿了期待。3D電影、DVD 3D片源不斷,發行浪潮一波高過一波,以至于國內多家出版物宣布2010 年為“3D電視元年”。
然而這個人人都看好的技術,只持續了大約四年。到 2015 年,3D電視已成為一種褪色的時尚,到2017 年,最后幾家制造它們的廠商,比如LG 和索尼根本不再生產它們。3D 電視已成為Microsoft Zune和Betamax的代名詞,淪為技術革新中的棄子。
3D電視出了什么問題?有人說是片源較少,對于企業來說,顯示3D內容的能力增加了這些電視機的成本,并且需要專門游戲機或藍光播放器才能播放該內容,對于家庭用戶來說,技術難度太大。
然后是3D眼鏡。無論是被動式還是主動式快門式 3D 眼鏡(后者需要充電),在家的觀眾都必須佩戴它們。這些眼鏡的鋰電池本身就是微型元件,經常擱置到沒電,續航很成問題。相比之下, IMAX影院中的塑料3D眼鏡反而更加好用。再到后來,消費者在更新換代中更傾向于購買具有4K分辨率的電視機。
如此看來,失敗仿佛是時機不對。
時間來到2022年末,近期研究公司 A2Z Market Research 的一份報告數字表明,3D 電視作為一種消費技術可能再次獲得青睞。根據該報告的摘要,全球3D電視市場預計從 2022 年到2028年將增長近 25%。該報告包括索尼、通用電氣醫療和三星等主要消費和醫療制造商的數據,十分具有可信性。
潮流回歸不僅可能受到電影和視頻游戲的推動,還可能受到3D裝置的直播體育、商業和醫療應用的推動,以及裸眼3D顯示器的潛力——任天堂 3DS的高階版本。某VR產品市場人員表示:“世界杯期間,很多體育賽事都采用直播,但并不是所有球迷都可以去卡塔爾,花小幾千元,就可以在舒適的家中用VR觀看現場直播的3D體育賽事,這種趨勢在未來幾年可能會大有可為。”
另外一個重要因素,科技巨頭公司方面,亞馬遜Prime Video、奈飛、Apple TV+ 或Disney+ 等流媒體服務都決定押注3D技術,寄望3D 流媒體可以扭轉局勢。隨著流媒體服務尋求差異化的競爭,這些服務可以提供新的 3D 內容以及現有 3D 電影的深度目錄[就像所有在影院上映的3D電影的MCU(漫威)和星球大戰電影],與電視制造商合作推動裸眼3D作為一種新電視技術中的功能。
另外,還有來自卡神《阿凡達:水之道》的影響,該片將于12月16日起在北美等地上映,同時也很有希望登陸內地院線,而此次活動無疑是為這部年度最重量級引進大片的登場預熱。對于《阿凡達2》的期待,人們更多關注的還是技術創新,顯然裸眼3D全息技術就是《阿凡達 2》的重點。之前卡梅隆導演就透露使用一種新型投影技術,讓《阿凡達2》的觀眾拋棄3D眼鏡,劍指裸眼3D場景。
卡梅隆的每部新作幾乎都為行業掀起“技術革命”。《終結者2》首次使用動捕技術,《深淵》將電腦動畫引入拍攝,《阿凡達》借助頭戴式攝像頭和軟件算法改進動捕,正式開啟電影的3D時代,這些能被寫進影史教科書的工業創新,也讓他獲得了“工業狂魔”的稱號,希望這次,裸眼3D能夠再次改寫未來視聽的技術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