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仍肆虐全球。世衛組織11月15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6.3253億例。根據國家衛健委統計,截至2022年11月15日24點,全國新增本土病例1568例,新增本土無癥狀感染者18491例。眾所周知,新冠病毒一直在變異,當下席卷全球的新冠毒株是奧密克戎BQ.1和 BQ.1.1。自進入奧密克戎時期后,新冠病毒的變異頻率有所提高。
天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王濤表示,新冠病毒是RNA病毒。這類病毒的結構不穩定,在自身復制的過程中,不會清除掉突變基因,導致突變基因不斷累積,病毒不斷變異。另一方面,奧密克戎變異頻率的提高,與其特性有關。
相比于此前的變異毒株,奧密克戎的毒性減弱,傳播速度加快,這導致感染的人數激增,并且病毒在人體內存活的時間也被延長。因此病毒自我復制的次數增多,突變的概率也增大,出現亞變體的數量也就越多。病毒變異不停,我們對病毒變種的認知也要跟上。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生物微醫學學專家Manal Mohammed整理了3條關于奧密克戎BQ.1 和 BQ.1.1大眾應該知道的事。

是的。盡管病毒傳播速度受多方面影響,但根據現階段的數據來看,奧密克戎BQ.1 和 BQ.1.1的傳播性比之前的變異毒株都強。它只需19天就能從5個序列增長到200個序列。
現階段的各種數據表明,奧密克戎BQ.1 和 BQ.1.1具有高度的免疫逃逸特性,更容易逃脫由先前感染或接種疫苗產生的抗體。
有研究表明,以前的微粒亞譜系的感染和疫苗接種引起的免疫很可能不會對BQ.1.1感染提供廣泛的保護。免疫逃逸能力的增強意味著患者將重復感染,美國華盛頓大學(圣路易斯)流行病學家曾表示,多次感染者患重癥或死亡的累積風險可能會更高。
同時,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稱BQ.1 和 BQ.1.1 變體會對免疫系統嚴重受損的人構成威脅,例如器官移植患者和接受癌癥化療的患者。這類人群會服用一種名為 Evusheld 的抗體藥物來保護自身免受嚴重疾病的侵害,但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稱,BQ.1 和BQ.1.1 變體可能對 Evusheld 具有耐藥性。
那該怎么辦?疫苗豈不是白打了?并不是。
全球各地的數據都表明,疫苗雖然不能夠阻斷奧密克戎BQ.1 和 BQ.1.1的傳播,但能夠大幅度減小感染后重癥以及死亡的概率。所以,接種疫苗依然是現階段人類自我保護的有效手段。同時,為了避免反復感染,戴口罩與勤洗手依然是非常有效的阻隔傳播的方法。
現階段沒有數據表明與此前的變異毒株相比,奧密克戎BQ.1 和 BQ.1.1引發嚴重疾病的能力增強。奧密克戎從2021年11月26日出現,迄今已近1年時間,我們并沒有發現其他類型的變異株出現。這說明,奧密克戎很有可能在進化過程中,完全淘汰了Delta等流行株。
奧密克戎本身還在繼續變異,有科學家認為,它會達到某種均態,成為地球上常駐病毒,甚至是常常流行的地方流行性疾病。比較有可能的是,奧密克戎就是新冠病毒的終極形態,雖然它本身仍然在不斷變異中。
同時,另一個數據也帶來了好消息:全世界的COVID-19死亡人數逐漸降低到了2020年3月Pandemic開始以來的最低點。

圖片來源:OUR WORLD DATA
最后,我們必須承認,新冠疫情還沒有結束。新冠病毒也一直在變異中,我們仍需時刻關注病毒的變異情況,不斷調整研究與防疫的目標和方法。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SF中文”公眾號,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