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圓
前不久,“蜜雪冰城黑化”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大家發(fā)現(xiàn),蜜雪冰城悄悄把LOGO 上的白色雪人調成了黑色。一時間,大家都在猜測,這是個什么梗。有人說這是蜜雪冰城的夜間模式,也有人說是因為天氣太熱,雪王被曬黑了。對這些猜測,蜜雪冰城官方微博不置可否,卻用兩句反問:“連日高溫?雪王新皮膚?”再次為“黑化事件”設下懸念。事情發(fā)酵了一天之后,官方終于回應了“黑化”的原因:雪王去桑葚園摘桑葚被曬黑了,在回應的同時也官宣了新品——桑葚果茶。
原來,這是一場推桑葚果茶新品的營銷活動。桑葚果茶是今年夏天各大茶飲品牌的主推品,蜜雪冰城靠LOGO 變黑事件,用極低的成本,賺足了眼球,成了這輪桑葚口味戰(zhàn)的最大贏家。
這讓我想到一件事。LOGO 是消費者識別品牌最重要的符號,得保持穩(wěn)定,即使要變也是慎之又慎地微調。比如,小米花200 萬元請設計大師原研哉來調整LOGO,卻只是把外框的直角變圓滑了一點。雷軍也說,一個成熟的品牌,LOGO只能小改。
這可能是之前品牌對LOGO 的態(tài)度。但現(xiàn)在的新消費品牌在營銷上很敢創(chuàng)新,特別愛通過“百變LOGO”來吸引流量。
除了前面說的蜜雪冰城“黑化”,還有幾個例子。比如,另一個茶飲品牌樂樂茶,在6 月上海剛剛解封的時候,把LOGO 的底色由透明色調成了綠色,而且將LOGO 上的拼音“l(fā)elecha”變成了“l(fā)vlecha(綠了茶)”,意思是祝大家有綠碼傍身,暢快出行。

此外, 在疫情期間, 還有很多品牌用調整LOGO 的方式,提醒大家做好防護。比如,星巴克給LOGO 上的美人魚戴上了口罩,可口可樂把LOGO 上原本連在一起的“CocaCola”字母全都分開,并配了一句口號:保持距離就是團結。

再比如,喜茶前段時間推出了瓶裝飲料,怎么讓用戶注意到這件事情呢?還是拿LOGO 做文章。喜茶的LOGO 上本來是一個拿著敞口杯的小男孩,他們悄悄把小男孩手里的杯子換成了瓶子,也不正式說明。結果,有眼尖的用戶發(fā)現(xiàn)后,在社交媒體發(fā)起了熱烈討論,給喜茶的瓶裝飲料狠狠刷了一撥存在感。大家開玩笑說,如果不是十級喜茶LOGO 學家,還真是發(fā)現(xiàn)不了這個彩蛋。

喜茶不但自己拿LOGO 開涮,還鼓勵用戶親自動手,對LOGO 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前面說的那位拿著敞口杯的小男孩,在原版LOGO 上只有上半身。后來有用戶腦洞大開,給小男孩畫了張全身圖。喜茶看到后,官方點贊,同時宣布“重金”尋找靈魂畫手,為小男孩征集更多全身照。大家的創(chuàng)作熱情被點燃了,有人畫坐在火箭上喝茶的小人、站在體重秤上喝茶的小人,還有人畫從阿拉丁神燈里竄出來喝茶的小人。喜茶的全身照LOGO 在社交平臺風行一時。
過去品牌保持LOGO 不變, 是為了強化認知,讓用戶覺得“它就是這樣”;現(xiàn)在新品牌總拿LOGO 搞事情,是為了打破認知,讓用戶覺得“啊?它還可以這樣”。
(摘自“得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