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偉
朋友供職于某三甲醫院的ICU(重癥監護室),接觸過的重癥患者很多,其中一個讓他印象格外深刻:幾年前的一天夜里,他們科室收治了一個創傷性大出血的危重病人。因為全身是傷,出血量很大,病人迅速進入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凝血功能衰竭的狀態,被送到ICU 的時候,每個針眼、傷口都在滲血。
“如果是血管性的出血,我還可以外科止血。但是滲血根本沒有辦法止住,只能夠輸血,不停地輸血。”朋友特別強調,“我們給他拼命地輸血,輸血漿,輸凝血物質。但到最后,血漿快打完的時候,患者的生命體征還在持續惡化……”朋友說自己當時很絕望,直覺告訴他,這個病人可能救不回來了。
可是,接下來發生在患者身上的一幕,卻震驚了所有人:突然一下子,所有傷口的出血,在一瞬間全都止住了。經過積極救治,半個月后,病人痊愈出院了。
為何如此兇險的大出血能突然止住?專家組事后分析,這應該是觸發了身體的某種自我保護機制。在這場與死神的賽跑中,醫生固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最后關頭將病人從“死神”手里拽回來的,是他自己,確切地說,是他自己的身體。
“我們經常被教育,做人要努力。其實你并不知道,你的身體,你身體里的細胞,比你還要努力:人在大出血的時候,血壓會迅速下降,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了減緩出血的速度。而且腎臟會沒有尿,把有限的血流供應給更關鍵的大腦和心臟。”朋友感慨道,“心臟每一次收縮跳動,它的電活動是從竇房結,到房室結,再傳導至心室。在危急關頭,竇房結失敗了,不能夠跳動了,房室結開始替它跳。房室結也敗下陣來,不能傳導的時候,心室開始自主逸博跳動。這時候的心跳,表現在心電圖上已經面目全非,血流也非常微弱。但即便是這么微弱的血流,也可以保證身體關鍵部位的供血,等著援兵的到來。”
“我們人體每天會有3300 億個細胞死亡,同時也會有3300 億個細胞新生。你每天都有大約5次得癌癥的概率——會有1 ?5個細胞發生癌變。可絕大多數情況下,你體內的T 細胞可以及時殺死癌細胞。如果人體遇到危險,在危急時刻,所有這些組織和細胞都在為你拼命,拼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即使你自己都放棄了,但你的身體依然沒有放棄你。”朋友繼續說。
“講這么多,其實就是要告訴你,我們沒有資格熬夜、抽煙、喝酒,虐待身體里的這些組織和細胞。而且,在困難面前,我們也沒有資格輕言放棄。”朋友最后總結道。
(張秋偉摘自“博愛雜志”微信公眾號,王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