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阿瓜
“愿在裳而為帶,束窈窕之纖身?!蹦隳芟氲剑@是那個淡泊的陶淵明寫的嗎?這句出自陶淵明的情書《閑情賦》,讓人看到了陶淵明的另一個樣子。
描寫佳人的詩句中,有一種是華麗的,還有一種是質樸的。陶淵明的詩哪種也不是,它是鮮活的。《閑情賦》的開頭是這樣寫的:夫何瑰逸之令姿,獨曠世以秀群;表傾城之艷色,期有德于傳聞。佩鳴玉以比潔,齊幽蘭以爭芬;淡柔情于俗內,負雅志于高云。
一段“彩虹屁”下來,陶淵明想說的無非就是:哎呀呀,這個姑娘實在是太美了吧!美到只有玉佩才能配得上她的純潔,幽蘭才能比得上她的香味吧。
喜歡人,你就去追呀!但陶淵明又不自信了:欲自往以結誓,懼冒禮之為諐,待鳳鳥以致辭,恐他人之我先。
想要靠前,卻又不敢向前,怕失了禮節;想要以書信表誠心,卻又怕別人捷足先登,像不像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年?如果,你以為,陶淵明寫的情書只像個情竇初開的少年,那你又錯了。
實際上,陶淵明的情書“油膩”得很。
陶淵明生活在一個流行辭藻華茂的年代,他寫質樸的詩,幾乎沒有人懂得欣賞他。直到幾百年后,他才有了第一位粉絲:梁代太子蕭統。他是難得發現陶淵明質樸價值,并大力推廣陶淵明詩歌的人。但連他都看不下去陶淵明的情書,評價道:“白璧微瑕,唯在《閑情》一賦?!北緛硖諟Y明是他心中的白月光,但在看了《閑情賦》之后,他覺得:OMG !我的白月光被玷污了。
那我們來看看,究竟是什么樣的詞,能讓他的頭號迷弟都直呼沒眼看?
愿在裳而為帶,束窈窕之纖身;嗟溫涼之異氣,或脫故而服新。
愿在發而為澤,刷玄鬢于頹肩;悲佳人之屢沐,從白水以枯煎。
這段文字大概意思是:讓我成為她的褲腰帶吧,這樣我就能纏繞在她窈窕曼妙的身體上。但是女孩子的腰帶總會換,她一換,我就要離開她。那不然我成為她頭發上的發膏吧,我就能撫摸她啦!可是她只要一洗澡,我就會馬上化在沸水里煎熬。
看完之后是不是覺得陶淵明好像有那么點不忍直視了?但又過了幾百年,蘇軾卻為陶淵明洗白,他認為《閑情賦》“合乎風騷之旨”。
因為《閑情賦》在之后的六個愿想中,不再停留于肌膚之親,轉而對姑娘有了精神上的寄托。陶淵明希望成為喜歡的人的陪襯:愿在晝而為影,常依形而西東;悲高樹之多蔭,慨有時而不同。甚至希望成為她的木琴,能與她有靈魂的共鳴:愿在木而為桐,作膝上之鳴琴;悲樂極以哀來,終推我而輟音。
但他始終在擔心,擔心他沒有辦法為他心愛的姑娘做到最好……所以該怎么辦呢?在這篇賦的最后,陶淵明經過一夜輾轉反側,也沒有想出答案。終于在無計可施中放棄了對愛人的追求。發乎情,止乎禮。
那陶淵明的這首《閑情賦》是寫給誰的?有人說是寫給他死去的妻子,也有人說是寫給陶淵明心中那個并不實際存在的理想對象。他究竟想寫給誰,應該只有陶淵明自己才知道。
原來陶淵明并不是不懂人間百態,他是食盡了人間煙火,才得知了世間的清歡。
(摘自“意外藝術”微信公眾號,西米鹿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