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主持人:周長軍
主持人語:在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時代背景下,受到合作性司法理念影響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注重引導控辯雙方放棄對抗并轉向溝通與合作,強調簡化乃至省略訴訟環節,在提升訴訟效率、節約司法資源、化解社會矛盾、優化職權配置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些年來,該制度歷經試點與立法階段,于2018 年10 月被正式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目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深刻影響了中國刑事法律體系并推動刑事訴訟構造轉型,正在形成豐富刑事司法與犯罪治理的“中國方案”。當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正處于深化與拓寬適用階段,并在理論與實務層面衍生出諸多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改革內涵。本期欄目的3 篇論文就是從不同維度對上述“中國特色”進行總結和展望的成果。
周長軍教授的《認罪認罰案件中法院變更量刑建議的法理分析》一文專注于拓寬法學界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影響審判權與公訴權之間配置關系的討論場域,在將有關法院變更量刑建議的現有學說觀點分為“一般禁止變更說”和“自由變更說”并對其加以辨析的基礎上,借助實證分析方法描繪實務樣態,進而提出了值得省思的觀點,即量刑建議和量刑事實不屬于審判對象、法院對二者的調整和變更行為不宜被定性為公訴變更活動、法院對量刑建議的調整和變更不受控審分離原則的調控,在此基礎上根據正當程序之精神,探討了法院變更認罪認罰案件量刑建議的若干舉措。
周新教授的《涉罪企業合規不起訴制度重點問題研究》一文聚焦于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拓寬適用于企業犯罪治理領域的最新形態,即企業犯罪案件合規不起訴制度的中國化進程,在準確界定研究主題基本含義的基礎上,對當前正在推行的企業合規不起訴制度試點工作進行深度剖析并準確地提煉出其中的重大難題,最后著眼于將來立法修改,圍繞涉罪企業合規不起訴制度入法路徑提出了富有建設性的改革方案。
趙恒副教授的《自訴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研究》一文集中于探討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拓寬適用于自訴案件審判活動的合法性與可行性,在國內研究成果中較早地論證了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引入自訴案件審判領域的正當性,指出了由此可以產生的多維法治價值,隨后以裁判文書分析和調研訪談獲得的實證研究資料為基礎,梳理了現有地方探索的實務樣貌及其爭議難題,最后從四個方面對自訴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整體架構進行了前瞻性闡釋。
主持人簡介:周長軍,男,山東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大學法學院院長。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