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編委會國際化對我國英文科技期刊學術質量的影響研究

2022-12-08 01:51:44呂志軍常冬雨
出版科學 2022年6期
關鍵詞:國際化英文質量

呂志軍 常冬雨 劉 爽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大連,116024)(大連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大連,116024)(教育部高等學??茖W研究發展中心,北京,100080)

1 引 言

科技期刊是最新科研成果的重要載體,宣示著一國的科技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1]。實施科技期刊“走出去”戰略是增進國際學術交流,推動科技進步的重要手段。其中,英文科技期刊是我國期刊參與國際競爭的主力軍[2]。然而,我國英文科技期刊對國際優質稿源缺乏吸引力。2020年,我國SCI期刊中83.81%的論文均由本國作者貢獻[3]。同時,國內作者的優秀論文大量流向外刊,導致我國英文科技期刊優質稿源匱乏[4],總體學術質量亟待提升。

優質稿源是期刊學術質量的基礎[5],而編委會是獲得優質稿源的有力保障[6]。國際編委可為期刊吸引海外優質論文,從而提升期刊的學術質量[7]。然而,有學者指出,國際化編委會未能充分發揮其資源優勢來提升期刊的學術質量[8]。尼桑格(Nisonger)[9]最早運用定量方法檢驗了153種期刊的編委會國際化構成指標與學術質量評價指標的相關性,發現只有在剔除美國期刊后,剩余31種期刊的兩項指標才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關。彼得森(Petersen)等[10]以138種管理學期刊為樣本開展實證研究,發現編委國籍多樣性對期刊學術質量不存在顯著影響。國外相關研究所得結論不盡相同,未必適用于我國英文科技期刊。

拓展國際優質稿源、為期刊的學術質量把關是國際編委的主要職責[11]。然而,編委會與稿源的國際化程度與我國英文科技期刊的學術質量是否呈顯著正相關?其內在作用機制如何?鑒于此,本研究探討編委會國際化對我國英文科技期刊學術質量的影響,以編委會國際化為切入點為我國英文科技期刊學術質量的提升獻計獻策。

2 研究方法

為深入分析上述問題,本研究采用“先定量后定性”的解釋性混合研究順序設計,如圖1所示。解釋性順序設計是一種混合研究設計類型,先采用大樣本數據的實證研究對復雜的管理現象進行實證分析,再采取定性研究的方法探究定量研究結論背后的作用機制[12]。

圖1 混合研究設計圖

3 編委會國際化對我國英文科技期刊學術質量影響的實證研究

3.1 文獻回顧與假設提出

3.1.1 編委會國際化與期刊學術質量

編委會國際化是指編委在地域分布上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13]。國際化程度包含兩個維度[14]:深度與廣度。深度指編委會中國際成員的參與度(involvement)或“滲透”程度(penetration),廣度指地理分布的多樣性(geographical diversity),期刊編委會國際化深度可由國際編委占比等來反映,廣度可由編委國別分布數量等來反映。由于兩種維度內涵存在差異,本文分別探討兩種維度對期刊學術質量的影響。

編委會是科技期刊在學術上的領導和決策機構,主要負責制定期刊報道范圍與發展方針,組織、評審稿件及宣傳期刊等[15]。編委會國際化深度的增加有助于期刊提升論文創新水平、廣泛獲取國際稿源、高效評審稿件,全方位提升期刊的學術質量。研究表明,受“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資助的領軍期刊中,國際編委占比高達80%以上的期刊超過半數[16]。

編委會國際化廣度的適度增加可提升期刊學術質量。成員多樣性可增強組織的吸收能力,推動組織創造力的提升[17]。來自多個國家的編委可拓寬期刊研究范疇,率先發表優秀論文[18]。然而,當編委會國際化廣度不斷增加乃至超過一個臨界水平時,跨地域管理難度、文化距離的增大將提高編委會運作成本、阻礙知識流動[19],此時對期刊學術質量產生的消極作用很可能超過之前帶來的積極效應。故提出假設:

H1a:編委會國際化深度對期刊學術質量存在正向影響。

H1b:編委會國際化廣度對期刊學術質量的影響呈現倒U形。

3.1.2 編委會國際化與稿源國際化

根據國際化程度的內涵及維度的劃分,期刊稿源國際化深度可由國際論文占比等反映,廣度可由論文作者國別分布廣泛程度等反映。一方面,編委易于吸引與自己聯系緊密的作者進行投稿[20],因此,較高比例的國際編委可憑借其豐富的社會網絡及海外合作經歷為期刊吸收更多國際稿源[21],增加稿源國際化深度。遍布世界各地的編委可為期刊廣泛邀約稿件,擴大稿源國際化廣度[22]。另一方面,國際編委普遍是領域內資深專家,具備深厚的知識基礎,可親自為期刊供稿。因而,較多的國際編委將增加期刊的稿源國際化深度,國別分布廣泛的編委將相應增加期刊的稿源國際化廣度。故提出假設:

H2a:編委會國際化深度對稿源國際化深度存在正向影響。

H2b:編委會國際化廣度對稿源國際化廣度存在正向影響。

3.1.3 稿源國際化與期刊學術質量

作者的投稿可反映其對某期刊的認可,擁有國際化作者群說明期刊在國際學科領域中具備一定影響力。稿源國際化深度越大,說明期刊對國際作者越具有吸引力。研究表明,海外論文占比越高,期刊在同學科領域中世界排名越靠前[23],國際作者合著論文的學術質量高于國內作者獨著論文的學術質量[24]。

稿源具備一定的國際化廣度,即論文作者涉及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其中不乏學科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有助于期刊提升學術質量。而來自不同國家的論文作者與審稿人之間存在語言鴻溝[25],若稿源國數量過度增加,審稿質量將難以保證。有學者發現中國和非中國作者論文的高被引比例并無顯著差異,認為應辯證看待國際稿源對期刊學術質量提升的貢獻[26]。加茲尼(Gazni)[27]指出,海外論文的學術質量優勢并不明顯高于國內論文。遂提出假設:

H3a:稿源國際化深度對期刊學術質量存在正向影響。

H3b:稿源國際化廣度對期刊學術質量的影響呈現倒U形。

3.1.4 稿源國際化的中介作用

英文科技期刊的高質量發展既離不開高層次國際化編委會的支持,也離不開國際優質稿源的積累[28]。國際化編委會不僅能通過提升論文創新水平、把控審稿質量等手段直接影響期刊學術質量,也可通過廣泛獲取國際稿件來影響期刊稿源國際化程度,擴大國際作者隊伍,從而間接影響期刊的學術質量。其中,編委會國際化深度與廣度分別通過增大稿源國際化深度與廣度來間接作用于期刊的學術質量。即:

H4a:稿源國際化深度中介編委會國際化深度對期刊學術質量的影響。

H4b:稿源國際化廣度中介編委會國際化廣度對期刊學術質量的影響。

綜上,構建出如圖2所示的假設模型。

圖2 假設模型

3.2 實證研究設計

3.2.1 變量測量

因變量為期刊學術質量,由期刊平均影響因子百分位來衡量。該指標作為衡量期刊學術質量較為理想的指標,近年來在領域內被廣泛應用。自變量分別為編委會國際化深度與廣度,深度由國際編委占比來衡量,廣度由編委國別分布數來衡量。中介變量為稿源國際化,亦分為深度和廣度,深度由國際論文占比來衡量,廣度由稿源國數量來衡量[29]。因變量選取2019年的數據,自變量選取2017—2018年的數據。為了使數據分析更科學嚴謹,本文選取可能影響期刊學術質量的其他4項變量作為控制變量,包括期刊年齡、載文量、編委規模及往年影響因子。期刊年齡指期刊自創辦年至2021年所歷經的年數,載文量為期刊于2017年和2018年兩年間刊載的可引用論文數均值,編委規模即包括主編、副主編、編委會成員和顧問編委在內的期刊2017—2018年編委總數,影響因子選取2017年的數據。

3.2.2 樣本選取與數據收集

由于被SCI收錄的期刊國際顯示度相近,相關數據易獲取,且其編委及作者群具備一定國際化程度,便于對本研究提出的假設進行檢驗,因此以被SCI收錄的我國英文科技期刊為研究樣本。從中國知網數據庫刊源中選取被SCI收錄的共139種我國英文科技期刊為初始樣本,記錄各個樣本期刊的創刊年份、編委規模、編委國別分布情況。借助Web of Science數據庫收集樣本期刊的平均影響因子百分位、影響因子、載文量、國際論文篇數、稿源國信息。最終保留所需數據完整的期刊共99種。

3.2.3 數據處理與分析方法

用SPSS對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相關性分析及回歸分析,檢驗前3組假設,并運用軟件中的MEDCURVE插件檢驗中介效應假設。

3.3 實證分析

3.3.1 相關性分析與共線性診斷

回歸分析前,先對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及共線性診斷。發現所有相關系數均低于0.8,方差膨脹因子值均小于5,表明變量間不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其中,編委會國際化深度、稿源國際化深度與學術質量之間的相關系數均正向顯著,初步支持了H1a、H2a和H3a。

3.3.2 回歸分析

為檢驗H1a—H4a,構建了回歸模型1—6,結果如表1所示。根據回歸系數及其顯著性的相關判斷標準可知,H1a、H2a、H3a均得證,且按照巴倫(Baron)等提出的判斷標準[30],認為稿源國際化深度在編委會國際化深度與期刊學術質量之間起到完全中介作用,H4a得證。

表1 a組假設回歸分析結果

為檢驗H1b—H4b,構建了回歸模型7—13,結果如表2所示。根據相關判斷標準可知,H1b、H2b、H3b均得證,其中,采用逐步檢驗法對H4b進行檢驗,發現稿源國際化廣度在編委會國際化廣度對期刊學術質量的影響中起到中介作用,初步支持H4b。

表2 b組假設回歸分析結果

3.3.3 非線性中介效應檢驗

由于采用逐步檢驗法可能會歪曲非線性中介效應的檢驗結果[31],因此需要進一步檢驗H4b。借鑒海耶斯(Hayes)和普里徹(Preacher)提出的方法[32],檢驗稿源國際化廣度的瞬時中介效應,結果如表3所示??梢?,在3個不同水平的自變量下,稿源國際化廣度的中介效應95%置信區間均不包含0,表明稿源國際化廣度中介了編委會國際化廣度對期刊學術質量的影響,H4b得證。

表3 瞬時中介效應檢驗結果

4 編委會國際化對我國英文科技期刊學術質量影響機制的質性研究

4.1 研究問題確定

國際化編委會究竟通過怎樣的內在機制影響我國英文科技期刊的學術質量?需要通過質性研究方法對實證分析結果進行解釋和補充。因此確定兩個研究問題:(1)國際化編委會有哪些特征與能力可對我國英文科技期刊學術質量產生影響?(2)這些特征與能力通過怎樣的作用機制來影響我國英文科技期刊的學術質量?

4.2 質性研究設計

4.2.1 研究方法選取

元分析是對一定數量的以往相關研究進行綜合分析的一種方法,包括量化元分析和質性元分析。其中,質性元分析是從研究主題相近的多個先前案例研究中收集質性數據的一種方法[33]。選取該方法的原因如下:(1)本研究需要識別國際化編委會有助于提升我國英文科技期刊學術質量的特征與能力,以多個辦刊案例為樣本進行分析可使研究結論更具普適性;(2)采用該方法可以借助相關理論視角深入挖掘國際化編委會對期刊學術質量的影響過程;(3)所需樣本量充足、易獲取,且可信度較高,易于促成本研究問題的解決。

4.2.2 數據收集

為獲取內容描述豐富的辦刊案例,本研究以近9年(2013—2021年)公開發表的相關論文為樣本。為保證案例的可信度與嚴謹性,本研究選取經同行評議的期刊論文為樣本。在中國知網數據庫中檢索“英文科技期刊”“學術質量”“編委會國際化”相關主題的文獻,從中選取研究所需文獻共28篇(C1—C28)作為最終樣本。

4.3 數據分析與效度分析

4.3.1 數據分析

對每個案例中涉及國際化編委會的特征、能力以及期刊學術質量的文本部分進行數據提取與編碼分析,歸納出期刊學術質量的影響因素、國際化編委會特征和能力的構成維度。首先,依次進行摘錄、編碼和歸類,形成原始數據提取結果[34]。接下來,采用焦亞(Gioia)等[35]提出的編碼方法。在一階編碼中,將主要的主題和詞語貼上分類標簽。而后,根據相似性和差異性對一階編碼的內容進行區分和聚類,并對這些類別進行描述,由此得到二階主題。最后,將二階主題進行凝練,得到更聚合的概念。

4.3.2 效度分析

首先,在樣本選取過程中確保每個案例都與研究問題有關,并匯聚多個研究基礎,使研究結論具備一定普適性。其次,由兩位研究者分別對每個案例進行逐條編碼分析,確保編碼結果的嚴謹性。最后,對于案例描述中不完整之處,采用額外數據來源進行補充分析,通過三角驗證方式提高研究的效度[36]。

4.4 研究發現

4.4.1 我國英文科技期刊學術質量的影響因素

分析結果表明我國英文科技期刊學術質量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稿源質量和審稿質量,與先前研究的觀點相一致[37]。兩種影響因素微觀構成要素的編碼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期刊學術質量的數據編碼

4.4.2 我國英文科技期刊國際化編委會的特征

分析結果顯示國際化編委會的特征主要體現在三方面:構成、知識基礎、社會資本。編碼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國際化編委會特征的數據編碼

4.4.3 我國英文科技期刊國際化編委會的能力

經分析發現,國際化編委會的能力主要體現在資源整合能力和跨文化吸收能力兩方面,具體編碼結果分別如表6、表7所示。

表6 資源整合能力的數據編碼

表7 跨文化吸收能力的數據編碼

資源整合是指組織對多種異質性資源進行甄選、獲取、調配和融合,提升資源的價值性,從而對核心資源體系進行重構的一個動態過程[38]。資源整合能力不僅包括從外部環境中識別和獲取資源的能力,也包括對內部資源進行配置和利用的能力[39]。國際化編委會的資源整合能力是指其識別、獲取、配置以及利用以稿件資源為主的辦刊資源的一種動態能力。

跨文化吸收能力是指組織通過動態的跨文化學習過程,整合不同文化背景的企業內外部知識資源的能力[40]。國際化編委會的跨文化吸收能力是指其克服文化差異帶來的學習障礙,對國際學術界及自身辦刊工作中涉及的知識內容進行識別、消化和轉化,并在此基礎上對整合后的知識進行應用的能力,包括知識識別能力、消化能力、轉化能力和擴散能力。

4.4.4 編委會國際化對我國英文科技期刊學術質量的影響機制

為深入分析我國英文科技期刊編委會國際化對期刊學術質量的影響,本研究借鑒吳小節等[41]構建的“情境(Context)—理論基礎(Theoretical Perspective)—前因(Antecedents)—行為(Behaviors)—后果(Consequence)”的CTABC分析框架,歸納出如圖3所示的影響機制模型。

圖3 影響機制模型

編委會本質上是知識的管理組織,其知識管理過程可劃分為知識匹配階段、知識評估階段、知識整合階段和知識擴散階段。在不同階段,國際化編委會的各項特征會對其相應的能力產生影響,從而影響期刊的學術質量。編委會國際化深度和廣度在各階段中對期刊學術質量產生的影響存在差異。

在知識匹配階段,編委會的知識識別能力、資源利用能力、資源識別能力與資源獲取能力是關鍵。編委會國際化深度和廣度的增加均有助于知識基礎與結構資本的積累,促進上述能力的提升,從而導致稿源國際化程度的增加。其中,編委會國際化深度增加將導致稿源國際化深度的增加,編委會國際化廣度增加將導致稿源國際化廣度的增加。

在知識評估階段,編委會應利用自身知識基礎和關系資本來提升知識消化能力,以保障期刊的審稿質量。編委會國際化深度的增加有利于知識消化能力的提升,而其廣度的過度增加將導致稿源異質性過大,不利于知識消化能力的有效發揮。因此,編委會國際化深度的增加對論文的學術質量具有積極影響,而其廣度的過度增加會給論文學術質量帶來挑戰。

在知識整合階段,編委會應具備較強的知識轉化能力與資源配置能力。編委會國際化深度的增加既有利于知識基礎的積累,也有利于外部結構資本、內部關系資本的利用,因此,編委會國際化深度的增加可保障期刊的學術質量。編委會國際化廣度的增加雖有利于知識基礎的積累與外部結構資本的利用,但不利于內部關系資本的利用,將會削弱知識轉化能力和資源配置能力,從而對期刊學術質量造成不利影響。

到了知識擴散階段,編委會需要利用知識基礎與認知資本形成知識擴散能力,從而促進期刊的宣傳與推廣。編委會國際化深度的增加有利于知識擴散能力的提升,可為期刊提升稿源國際化深度;編委會國際化廣度也有利于該項能力的提升,可進一步提升稿源國際化廣度,從而對期刊學術質量持續產生影響。

5 研究結論與實踐建議

5.1 研究結論

本研究通過探討編委會國際化對我國英文科技期刊學術質量的影響,發現編委會的構成特征、知識基礎和社會資本影響著自身的資源整合能力和跨文化吸收能力,在各項辦刊工作中會對期刊學術質量產生循序漸進的影響。其中,編委會國際化深度的增加在知識管理各階段都會對期刊學術質量產生積極影響,而其廣度的適當增加雖也可在某些階段對期刊學術質量產生積極影響,但其過度增加會對期刊學術質量產生抑制作用。

5.2 實踐建議

5.2.1 合理配置國際化編委會人員

我國科技期刊應當重視編委隊伍的建設[42]。我國英文科技期刊在組建國際化編委會時,應從編委會整體的構成、知識基礎與社會資本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對人員進行合理配置,充分發揮各層次編委的作用。

在編委會人員構成方面,可適度提升編委會國際化深度與廣度,但不宜過度追求廣度,以免導致稿源國際化廣度過高而使稿源質量與審稿質量超出編委會的可控范圍。在知識基礎方面,應當提升編委會的知識深度和廣度。編輯部應注重邀請本學科發展領先的國家的優秀學者擔任編委,同時擴大整個隊伍的專業覆蓋面,這樣既可拓寬稿件來源,又可有效控制審稿質量。在社會資本方面,期刊應當爭取邀請外部社會資本豐富的海外專家擔任編委,利用編委會豐富的人脈資源、廣泛的地理分布來獲取有價值的外部知識。同時應充分利用內部資本,促進編委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增強編委對辦刊目標的認同感,提升整個隊伍的凝聚力;也可設立編委績效管理體系,根據辦刊工作參與度對編委會進行動態調整,重視對期刊貢獻度較高的編委成員,為其頒發獎項,激勵其投入期刊工作。

應充分調動不同類型的海外編委為期刊發揮作用。學術聲望高、人脈廣的資深學者往往被多種職務纏身,精力較分散,更適合承擔約稿與宣傳工作。近年發文較多、活躍于國際學術會議的后起之秀則適合承擔審稿、專欄及選題策劃等工作。這些“潛力股”精力相對充沛,緊跟研究熱點,將有助于調動整個隊伍的工作活力及創造力。同時,編輯部也應加強與海外編委成員的聯系,善用隊伍中的“社交媒體達人”來提高期刊的曝光度,間接提升期刊的學術質量。

5.2.2 充分發揮國際化編委會能力

為提升期刊的學術質量,我國英文科技期刊辦刊人應當充分發揮國際化編委會的資源整合能力和跨文化吸收能力。

為發揮編委會知識識別能力,辦刊人應積極召開研討會,邀請國際編委為期刊的選題工作出謀劃策,對稿源進行精準定位,逐步提升期刊的稿源質量。為提升編委會對優勢資源的識別與獲取能力,辦刊人應動員海外編委參加學術會議,結識本領域內的優秀學者,邀請其向期刊投稿,爭取高水平研究成果的首發權。為發揮編委會的資源配置能力,可由編委負責組織???、專欄,集中獲取優質稿件。為發揮編委會的知識消化能力,在稿件的評審工作中,應督促編委嚴格控制海外來稿的質量。當收到質量欠佳的海外來稿時,編輯部應謹慎對待,邀請編委隊伍中與稿件作者研究方向相近的“小同行”認真、細致地反饋審稿意見,或者推薦更合適的外審專家來幫助作者完善稿件。為發揮編委會的知識轉化能力,可邀請國際編委參與期刊出版策劃工作,利用其先進的出版經驗對出版流程進行優化。為發揮編委會的資源利用能力,編輯部應與編委專家建立良好的編作關系,鼓勵海外編委親自為期刊貢獻高水平稿件,并借助編委的社會網絡利用國外資源為期刊服務。國際化編委會的知識擴散能力也不容忽視,辦刊人可憑借國際編委的學術影響力加強對期刊的海外宣傳,從而持續吸引國際優質稿源。

6 結 語

本文運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混合研究方法探討了我國英文科技期刊編委會國際化對期刊學術質量的影響。我國英文科技期刊辦刊人應辯證看待國際編委與國際稿源對期刊學術質量的提升作用,從編委會人員配置和能力發揮兩方面入手,有效提高期刊的學術質量,爭創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注 釋

[1]初景利,閆群.我國科技期刊國際化戰略與策略[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8,33(12):1358-1365

[2]范愛紅,管翠中,曾曉牧.英文科技期刊辦刊現狀調查及發展對策研究[J].出版科學,2018,26(2):56-61

[3]《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21)》編寫組.《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21):開放科學環境下的學術出版專題》內容簡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1,32(12):1477-1480

[4]陳浩元.中國特色科技期刊強國之路的若干思考[J].編輯學報,2021,33(2):229-230+236

[5]楊丹丹,胡心婷.學術期刊對稿源質量的影響研究[J].出版科學,2017,25(3):10-15+24

[6]丁佐奇,鄭曉南,吳曉明.從編委的高發文和高被引看藥學期刊編委的貢獻[J].編輯學報,2012,24(1):55-57

[7]朱曉文,宋冠群.編委會對提高期刊質量所起的作用[J].編輯學報,2013,25(6):564-566

[8]閆群,張曉宇,劉培一,等.中國科技期刊辦刊隊伍現狀、問題與發展策略[J].科技與出版,2017(7):104-107

[9]Nisonger T 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editorial board composition and citation measures in political science,business,and genetics journals[J].Scientometrics,2002,54(2):257-268

[10][17]Petersen J,Hattke F,Vogel R.Editorial governance and journal impact: a study of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journals[J].Scientometrics,2017,112(3):1593-1614

[11]王攀智,董燕萍,雷水英.拓展國際稿源 提高國外論文比:以《國際肝膽胰疾病雜志》(英文版)為例[J].編輯學報,2010,22(4):343-344

[12]原長弘,章芬.戰略管理學的混合方法研究:設計策略與技巧[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4,35(11):28-39

[13]張慧,冉強輝,鮑芳,等.國際化編委會在英文科技期刊被SCI/SSCI收錄中的作用與實踐:以《運動與健康科學》為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26(5):470-474

[14]Woo L,Assaf A G,Josiassen A,et al.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hotel performance: Agglomerationrelated moderato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19,82 :48-58

[15]Hames I.Editorial boards: realizing their potential[J].Learned Publishing,2001,14(4):247-256

[16]楊睿,王寶濟.“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資助期刊特征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0,31(9):1101-1109

[18]Wu D,Lu X,Li J,et al.Does the institutional diversity of editorial boards increase journal quality?[J].The Case Economics Field,2020,124(2):1-19

[19]唐銀輝,顧金亮.文化距離對我國頂尖英文科技期刊稿源國際化的影響研究:基于中科院最具國際影響力英文科技期刊的實證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7,28(9):865-871

[20]Zhang T J,Shi J,Situ L Y.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uthor-editorial cooperation and the author’s publications in journals[J].Journal of Informetrics,2021,15(1)

[21]Xu J,Wang J Y,Zhou L H,et al.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a’s English-language academic journals: An overview and three approaches[J].Learned Publishing,2019,32(2):113-125

[22]李雪,趙一方,王少朋,等.科技期刊編委國際化分析與策略研究:以海洋學期刊為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9,30(10):1066-1072

[23]黃英娟,孫一依.我國英文科技期刊中作者國際化程度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0,31(7):836-844

[24]Montefusco A M,Nascimento F D,Sennes L U,et al.Influence of international authorship on citations in Brazilian medical journals: a bibliometric analysis[J].Scientometrics,2019,119(3):1487-1496

[25]徐會永.從稿源外流和中英文特點談中國科技期刊發展[J].編輯學報,2020,32(4):372-375+379

[26]向麗,邱敦蓮.辯證看待國際稿源對英文科技期刊論文被引的貢獻:“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第一期項目的啟示[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7,28(4):358-364

[27]Gazni A.Globalization of national journals: investigating the growth of international authorship[J].Learned Publishing,2015,28(3):195-204

[28]王燕.《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對所資助期刊提升作者國際化水平的作用[J].編輯學報,2018,30(1):46-50

[29]花芳,馮玉林.期刊國際化程度的量化指標研究[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3,24(6):1104-1108

[30]Baron R M,Kenny D A.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 conceptual,strategic,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51(6):1173-1182

[31]楊苗苗,王娟茹.跨界搜索、知識整合與企業可持續競爭優勢[J].科學學研究,2020,38(4):696-704

[32]Hayes A F,Preacher K J.Quantifying and Testing Indirect Effects in Simple Mediation Models When the Constituent Paths Are Nonlinear[J].Multivariate Behavioral Research,2010,45(4):627-660

[33]Hoon C.Meta-Synthesis of Qualitative Case Studies: An Approach to Theory Building[J].Organizational research methods,2013,16(4):522-556

[34]陳小梅,吳小節,汪秀瓊,等.中國企業逆向跨國并購整合過程的質性元分析研究[J].管理世界,2021,37(11):159-183+11-15

[35]Gioia D,Corley K,Hamilton A.Seeking Qualitative Rigor in Inductive Research : Notes on the Gioia Methodology[J].Organizational research methods,2013,16(1):15-31

[36]Ai Q,Tan H.Acquirers’ prior related knowledge and post-acquisition integration[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Management,2017,30(4):647-662

[37]藍華,于渤.科技學術期刊學術質量影響因素分析[J].編輯學報,2009,21(5):392-393

[38]董保寶,葛寶山,王侃.資源整合過程、動態能力與競爭優勢:機理與路徑[J].管理世界,2011(3):92-101

[39]馬鴻佳,葛寶山,湯浩瀚.科技型創業企業資源獲取與動態能力關系的實證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8(11):139-143

[40]孟凡臣,肖盼,劉博文.跨文化吸收能力對國際并購績效的影響分析[J].科研管理,2016,37(6):151-158

[41]吳小節,譚曉霞,汪秀瓊,等.新興市場跨國公司國際擴張:知識框架與研究綜述[J].南開管理評論,2019,22(6):99-113+199

[42]曹子郁,方卿.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三個維度[J].出版科學,2021,29(3):64-72

猜你喜歡
國際化英文質量
聚焦港口國際化
金橋(2022年10期)2022-10-11 03:29:46
“質量”知識鞏固
質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人民幣國際化十年紀
中國外匯(2019年12期)2019-10-10 07:26:56
做夢導致睡眠質量差嗎
從園區化到國際化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18
英文摘要
鄱陽湖學刊(2016年6期)2017-01-16 13:05:41
英文摘要
直銷企業國際化并不難
英文摘要
財經(2016年19期)2016-08-11 08:17: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2048国产精品原创综合在线| 亚洲第一视频免费在线| 国产精品视频999| 5555国产在线观看| 免费人成又黄又爽的视频网站| 国产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综合天天色| 欧美人与牲动交a欧美精品|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无码观看| 99成人在线观看|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无码精品一区| 又爽又大又光又色的午夜视频| 男女性色大片免费网站|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发布|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欧美亚洲一二三区| 午夜丁香婷婷| 蝌蚪国产精品视频第一页| 毛片久久网站小视频| 欧美成人怡春院在线激情| 男人天堂伊人网| www.亚洲国产| 男人天堂伊人网| 狠狠色婷婷丁香综合久久韩国| 四虎在线高清无码|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欧美午夜网站| 嫩草国产在线| 欧美三级视频网站| 国产丝袜啪啪|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黄色网在线|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aⅴ影院| 日本黄网在线观看| 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免费看久久精品99| 国产系列在线| 国产尤物jk自慰制服喷水| 四虎综合网| 国产女人在线| 91在线精品免费免费播放|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久久综合一个色综合网| 成人国产精品2021| 国产丝袜第一页| 熟女视频91|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 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 国产区成人精品视频|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不卡f|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日韩一级毛一欧美一国产| 免费播放毛片| v天堂中文在线| 免费人欧美成又黄又爽的视频| 狠狠亚洲五月天| 欧美视频在线不卡| 精品国产91爱| 成年人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黄色一级视频| 99热最新在线|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91在线一9|永久视频在线| 福利在线不卡|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欧美一级爱操视频| 国产十八禁在线观看免费| 五月婷婷精品| 精品色综合| 国产女人爽到高潮的免费视频|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片| 国产成人AV综合久久|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 国产免费自拍视频| 直接黄91麻豆网站| 99久久亚洲精品影院| 永久天堂网Av| 国产91无毒不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