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
經濟快速發展下,建筑行業的發展機會變多,并且能夠支持地區經濟的增長。建筑業發展中,存在的不良問題較多,例如設備安裝問題。長期以來,建筑設備的安裝操作水平低下,且管理方法不先進,未遵循建筑業發展而轉變,導致施工質量、安全隱患增多。為了確保建筑行業的穩定發展,要規范設備安裝管理,從而處理好不良問題。建筑工程施工中,需要應用各類設備機械,所以設備安裝質量的影響非常大。盡管我國的設備安裝水平提升,然而存在的不良問題仍然較多。本文研究中,討論建筑工程設備安裝問題,并且提出一系列管理措施,僅供參考。

建筑設備安裝管理,會影響整個建筑行業的發展,可以加強建筑質量優勢。第一,在安裝建筑設備時,保證設備處于良好運行水平,充分發揮出設備的性能與作用。當設備運行效果不佳時,則會影響建筑工程的質量。因此,遵循標準規范要求安裝建筑設備,可以維護運行效果。第二,科學管理建筑設備安裝操作,保證各項指標、參數滿足規范要求,實現建筑設備安裝的穩定發展,從而提升建筑整體水平。
在安裝建筑設備時,施工人員立足于標準要求、規范流程操作。變配電設備、發電機組完工后,再安裝水箱、冷水機組。此種施工順序與流程,對設備運行的影響非常大,增加變電設備的檢修、更換難度。
建筑設備安裝操作時,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特別是技術資料管理、臺賬管理、維護記錄等,都缺乏相應的制度機制。盡管制定了設備、人員制度,然而設備保養管理的形式化嚴重,影響建筑設備管理的有序性。施工企業沒有制定、執行設備管理制度,影響整體管理水平。
施工部門的配合度不足,會導致機電設備出現安裝質量、使用的隱患。例如,施工部門、設計部位的聯系度不足,對于預埋件位置、連接點、敷設方式,沒有詳細標注到電氣圖、土建圖內,無法發揮出施工圖的作用,危害機電安裝操作。施工人員憑借自身經驗安裝設備,容易引發安全事故。
施工企業不注重施工人員的教育與培訓,導致其只是片面了解安裝施工技術、工藝要求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更新速度慢,很難將新技術、新方法應用到安裝施工中,影響設備的安裝技術水平。施工人員沒有遵循標準規定操作,出現大量違規操作行為,很難維護設備安裝質量,從而引發質量事故。
安裝設備機械之前,應當做好一系列準備工作,涉及到以下內容:第一,清潔、除銹處理:在安裝設備之前,應當清理設備表面的油漬、灰塵、銹斑。銹斑處理的難度大,需要準確測量銹斑面積。當面積較小時,只需砂石打磨銹即可,再涂抹防銹漆。但面積較大時,則要換成新的外殼,降低安全事故率。第二,明確、調整基準線:安裝設備之前,遵循設計標準與要求,明確邊緣線、標高線、軸線,提前規劃各施工環節,把控好細節問題。在測量操作時,以基準線為主,可以降低誤差。設備安裝時,確保設備處于規定位置,并進行找平操作,維護設備的運行效益。
在安裝設備機械時,應當注重隔離管控,比如安裝隔音門、消音器。在消音處理時,按照不同的施工類別分析,選擇適宜的隔振元件,降低設備運行的噪音影響。注重設備的合理規劃與布局,降低振動噪音干擾。管道選擇金屬軟管材質,風機進出口、管道、設備的連接部位,應當采用軟物件接頭,從而降低振動。
第一,科學管理施工技術:施工組織設計、技術交底、方案管理,都會影響建筑設備的安裝質量。由于上述內容缺乏標準體系,因此存在多種不良問題,要立足于實際情況,制定詳細的施工方案,科學指導設備的安裝施工。在制定施工方案時,要關注設計說明、工藝標準等資料,確保其滿足施工要求,持續提升方案效果。分包方編制施工方案時,應當協商各參建方,做好技術交底工作,減少質量管理標準的差距。在施工方案中,由于進度計劃、技術保護、質量驗收標準的缺乏,且審查工作過于形式化,并沒有落實到實際的施工操作中。此種現象的成因,主要是缺乏質量管理體系。施工人員安裝設備時,應當立足于具體情況,完善施工管理方案的內容,并且應用到具體施工中。崗位人員應當接受教育培訓,要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技能。引入優秀的技術人才、管理人才,維護施工管理水平。施工企業要根據行業、市場的發展,優化設備的安裝工藝及標準,推廣應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此外,落實責任管理制度,涉及到個人責任,確定部門、個人的責任,當出現不良事件后,可以及時追究相關責任。
第二,科學管理施工材料:在建筑設備安裝中,注重檢查施工材料的性能、質量,以雙人復核法為主,保證材料滿足設計要求。例如,安裝給排水設備時,根據標注的管徑,核對管材的型號。遵循設計標準、施工要求,檢查管材材質。注重進場材料數量的核對。同時,注重管控材料的性能、質量,注重設備安裝質量的改進。施工企業要檢查輔助材料,比如在安裝中央空調時,要檢查密封膠的規格、質量、保質期等,遵循標準要求檢查主料、輔料,從而消除建筑設備安裝施工的安全隱患。
第一,合理預埋:在預埋操作中,增加預埋管道、洞口的數量,既要滿足機電設備的運行要求,還要預留充足的發展空間,保證后期擴展空間。應用此種預埋法,雖然很難在短時間內獲得經濟效益,但是可以減少擴展性不足,降低擴容成本,長期效益明顯。
第二,智能化系統安裝,涉及多個工序內容,應當協調土建工程,減少施工沖突,保證智能系統設計效益。前期工作中,要做好可行性驗證,降低后續的誤操作率。比如,專業管道穿主梁時,會影響結構的應力狀態,影響建筑整體的穩定性。采用地面線槽、轉接箱方式,可以減少上述問題。廚衛空間的防水要求高,因此要優化防水設計,做好施工成果檢查。
第三,在安裝系統時,可能會與暖通、排水沖突,所以要實行屏蔽措施,以免影響系統運行。深入分析建筑管道的敷設情況,調整智能管道的布設。如果條件允許時,則在上方布設智能管道,確保管道相互獨立。保護層厚度應當超過15mm,從而發揮出防護效果。
第四,敷設線纜:線纜應當具備完整性特征,中間無接頭,以免使用時信號衰減。線纜兩端要設置標簽,保證標簽內容的清晰度,做好施工標記。按照設計規范與要求,做好線纜終結余量的控制。安裝施工人員,應當遵循通風管道、電氣線槽、消防噴淋、照明設計的要求,優化機電設備的管線布設。操作實踐中,嚴禁在居中布置電氣線槽、通風管道、噴淋管道,還要預留燈具安裝空間,以免集水盤溢水,從而淋濕吊頂板,影響建筑美觀性。
第五,系統調試:為了判斷系統的運行狀態,需要進行調試運行。在調試操作時,對系統的各線路進行測試,檢查線纜布設、接地情況。注重導線標志的核對,判斷施工操作的一致性。在檢測之前,要檢查好設備安裝質量、穩定性,有序開展檢測工作。開展檢查工作時,應當將經濟性、合理性作為參考,檢查施工現場的裝載工作,確保檢查結果達到標準。通電調試期間,監理人員介入具體工作中,不熟悉調試過程,也不能簽署調試文件,致使人力、物力資源的浪費,未全面發揮出建立人員職責,影響通電調試效果。
為了維護設備安裝質量,增加施工效益,科學管理安裝工程進度。設備安裝操作中,存在的影響因素比較多,需要科學管控機械設備使用率、施工人員素質能力等。施工企業要掌握工程特征,制定適宜的進度計劃與目標。在設備安裝操作中,注重優化施工進度的計劃,編制日計劃、月計劃。總結每一天的施工情況,掌握潛在的施工問題。管理人員要檢查進度計劃的執行情況,提出相應的整改意見,確保設備安裝可以按時完工。
在安裝設備時,人員會直接影響安裝質量的影響大,因此要科學管理安裝人員。設備安裝工作,往往涉及到較多內容,遵循不同需求,合理劃分施工人員,細化各崗位、各工序人員的職責,準確安裝設備。
第一,在選擇安裝人員時,根據專業基礎、專業能力,選拔、任用安裝人員。
第二,定期組織安裝人員參與教育與培訓活動,完善專業知識結構,加強實踐操作能力。
第三,在提升安裝人員工作能力的同時,要做好思想教育、安全教育,強化安裝人員的質量責任意識。
第四,安裝人員要合理使用電氣保護技術,要發揮出電氣自動化系統的優勢,連接用電設備、保護接地線,確保系統運行效益。
在設備安裝管理工作中,重視施工成本的管理,通過多元化措施降低施工成本。管理人員應當明確自身職責,全方位控制設備安裝施工的成本。在前期設計中,應當編制詳細的施工預算,從而指導設備安裝操作。施工過程中,合理控制和協調施工質量、成本的關系。在竣工環節,要準確核算工程成本,保證資金的合理性。總結實踐經驗,持續改進成本管理的效果。施工質量、施工成本,具備相互影響關系,科學管控施工成本,能夠實現經濟目標,強化施工質量。遵循規范安裝設備,能夠提升施工效益。當企業不組織控制施工成本,當出現成本超限問題后,就會過度壓縮成本,嚴重影響施工質量。所以,管理人員注重協調施工質量、成本的關系,確保設備安裝、管理的順利性。
建筑設備安裝施工中,必須高度重視安全問題,如果不全面落實安全管理措施,則會增加經濟損失,還會引發人員傷亡。因此,在安裝建筑設備時,要實行全方位管理。第一,加強安裝人員的安全意識,提升安全管控能力,能夠遵循標準化流程操作。第二,完善安全管理系統,優化配置消防設備,日常檢修和管養消防設備。第三,加大安全防范力度,細致篩查施工現場的安全隱患,制定相應的處理對策,維護施工操作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建筑行業發展進程中,必須嚴格管控設備安裝施工,從而保障設備施工質量。由于建筑設備安裝的不良問題較多,所以要按照工期、成本、質量、進度的要求,落實詳細的監督與管理措施,最大限度保障設備安裝管理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