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逸 張鵬 鄭科
標準化在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中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和應用,但卻沒有引入相應的管理模式在移交運管單位后相融合的管理體系,沒有真正體現“建管”同步。隨著水利部《關于推進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的指導意見》的印發,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在水利工程運營期越來越受到重視。標準化項目管理在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所有管理活動的核心,起著主導作用。它規范了所有活動,以確保成功應對復雜的水閘工程建設與管理的挑戰。
水利工程建設的影響因素很多,這些因素不僅影響當地氣候,促進水生態保護,還可以有效解決水資源匱乏,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鑒于水利工程的重要性,水利工程的建設必須嚴格遵守安全生產規定,水利工程運行必須嚴格遵守規范。然而,水利工程在建設過程中的施工管理和建成后運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沒有有機地聯系起來,這對水利工程的正常發揮效益和正常運行產生了負面影響,影響了工程的安全和效率。做好安全生產銜接工作,把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等問題切實關注起來,加強工程在建設與日后運行過程中主要任務的落實,牢固樹立紅線意識,要求全員參與、全覆蓋,全面控制和持續改進。推進水閘工程安全生產標準化,不斷提高水閘工程安全管理和運行的安全水平,確保水閘工程高質量生產的可靠性和延續性。
水閘工程的特點是水頭相對較小,大型水閘的吸水率相對較低,主要分布在平坦或丘陵地區。水閘按功能分為控制閘、排水閘、進出口閘、泄洪閘和防沙潮閘等。在水庫施工中,混凝土出口的堰身位于巖體邊界,水工隧洞的檢修閘門是水庫施工的一部分。水閘規劃任務和配置特點明顯不同于一般船閘施工。這通常基于集水區計劃、水域計劃或特殊用水計劃。其主要任務是掌握水文、氣象、泥沙、地形、地質、河道、灌溉(排水)、洪水和社會經濟條件等基礎數據,確定水閘綜合利用的技術任務和要求,選擇水閘的位置,并確定水閘的總體配置和揚程。環境影響評估、建設投資評估、洪評與穩評等充分評估后確定建設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并綜合論證其可行性并進行項目的立項程序的審批。規劃時,應根據綜合利用原則,盡可能多地使用網關。應根據社會和經濟發展的要求以及水閘建造的條件,合理確定規模。水閘規模通常要適應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并充分考慮到一些長期發展需要。如果需要閘門長期蓄水,應在項目計劃中確定低水位和高水位,并確定泄洪區,提出必要的移民計劃和保護措施。水閘竣工后,有必要調查地貌、河床變化及其對工程安全的影響。
水利設施一般位于相對偏遠的地區,條件較差,施工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信息傳達和施工協調能力尤為重要,在施工過程中會引起各種連鎖反應。確定建設過程中的危險源分辨與隱患排查是水利建設項目安全生產的關鍵因素。為了進行調查,特別是在施工前,應在選定的施工范圍內進行全面的地質和生態以及施工涉及的圍堰、深基坑、臨時用電等進行綜合分析,以獲取相關數據,形成危險源辨識評價報告,避免施工期間出現各種影響工程建設的安全隱患及危及生命的危險源;其次,在人口密度高、地理環境復雜的地區,應考慮經濟發展和環境污染的其他客觀原因。建設節水工程不合理會導致未來不可預見的后果,縮短工程壽命偷工減料則會帶來潛在的安全風險。
面向工作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必須有針對性和多樣化。在水利設施建設過程中,第一個受安全生產影響的人是施工人員。安全教育和培訓需要所有人員的參與,包括但不限于與安全生產有關的直接工人、管理人員和后勤人員。因此,安全教育的內容應因課程而異。同時,水利設施建設復雜多樣,包括大壩、隧道、調壓井等。為確保管理與施工人員在發生事故時及時采取適當的安全應對方法,應針對不同的施工地點和類型,制定更加系統化、規范化的培訓教材,有效遏制負面事態增長,減少人員傷亡和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在施工期間,必須為施工人員提供必要的防溺水、防火和防墜落等保護。在每個工序步驟開展前進行安全隱患排查工作,保證實施更新,確保保護措施符合安全標準。在建造水閘與泵站施工時,干河施工安全技術有助于減少事故。
水閘工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建設,涉及單位多、操作手多、機械設備大、施工面長、受自然條件影響大、室外作業等。有鑒于此,建設單位應成立項目的安全生產工作領導小組,專人擔任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并及時編制項目的《安全生產計劃》。
在水利設施建設中,不少施工單位為了節約經費及盲目的趕工期,對于專門用于安全生產的資金有而不用或用而不足,有時會形成虛列安全費用,從而導致事故頻頻發生。因此,有必要增加對安全生產資金的監管,保證用好用足安全生產費用。安全生產費用的使用應當按照“項目使用綜合審查規范”的原則進行管理,建設單位要不光確保專項資金的到位,同時要建立有效的資金違規監管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度,形成??顚S?,在建設過程中要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大幅改善安全生產環境,確保生產更加安全高效。
應建立標準化的職業安全和健康結構,特別是在相關參與者和指南的基礎上。按照有關標準和技術規范對項目進行管理,對項目法人、勘察、規劃、監理、施工等進行管理。作為規范施工的主導組織,參與項目的法人應強調對其他參與方的控制和鼓勵責任。同時,根據法律要求,確保安全生產的全責,明確組織內部職責分工,建立全過程管理、全覆蓋安全任務的責任人名單。安全生產標準化從各項具體任務入手。根據該計劃的四個組成部分,即實施、測試和改進、任務周期、機構責任周期和三個系統重疊周期,對每一個組成部分進行了定義。
首先,項目實體必須克服對困難的恐懼,使相關主體迅速從“我需要達到標準”轉變為“我想達到標準”,再轉變為“我想成為標準”,建立安全生產標準化領導機構,全面部署和協調標準化建設。明確組織內部分工,形成封閉的管理機制,探索各種制度、經濟、文化、信用保障,充分調動參與組織的積極性。根據工程特點,結合標準做法和現有管理體系的要求,組織有關單位協調活動,找出適用于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標準、規范。通過在管理層和運營層建立統一的標準體系,實現商定的標準化目標并創造協同效應。其次,在組織層面上,參與項目的法人負責遵守職業安全標準,包括法人、設計機構、監理和設計機構,以及可能的第三方檢驗和監督機構。標準化工作在項目法人的統一領導、組織和協調下進行。參與施工的法人負責項目的實施,并負責聯合實施和協調。項目實施各方嚴格分工,項目實施法人負責項目實施的組織、監督和驗證。責任和任務由規劃、監理、施工等單位承擔,有關標準化施工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實施監督、檢查。
因此,我們需要向所有員工宣傳安全,組織專業技術培訓,積極創建安全文化,確保安全體系的運行和工作標準的實施。一是詳細開展“走出去、頻交流”、集體交流思想、加強業務準備、廣泛交流信息等外聯動員活動。傳播傳播渠道營造安全包容的環境。全面實施并持續推進職業安全標準化,打造自主、自強、持續改進的職業安全文化。確保人員安全,提高安全意識。二是加強操作培訓,制定安全培訓計劃和全體員工的安全姿勢、安全知識、安全技能、培訓機制等。進行訓練。規范職業培訓的實施,熟悉安全生產和依法安全生產的基本知識,增強全體員工的安全意識和責任感,不斷提高單位的安全能力,自覺保護他人的生命安全,為安全生產奠定基礎。
認真開展安全文化培訓,以“安全生產月”為契機,制定安全生產計劃、安全講座、安全知識競賽、事故預防演練及培訓等。組織開展安全意識提升。利用安全事故的慘痛教訓報告安全事故,提高安全意識,記住安全義務和責任。組織開展節水工程安全評價標準研究,積極參與水安全生產標準化,大力提高船閘安全生產管理水平。
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責任在于第一責任人,第一責任人對公司安全生產負全部責任,其他負責人在職責范圍內對安全生產負全部責任。同時,管理要求的原則是管理部門負責安全,、生產經營部門負責提高人員的技能,組織系統和機制部門負責確定目標、機構、人員、系統、計劃、技術管理、風險控制、管理風險管理、會議、培訓、監測和評價、應急措施、檔案、安保設備等同時,將建立綜合管理體系,明確任務管理、工作安排、內部工作改進、智能負荷、現場工作檢查、流程控制、應急保障等邊境和工作區協調原則。確定每個單位和部門的具體職責,確保它們的存在,并將其增加一倍。

安全文件應按照處理和修訂程序進行審查和分發,并在必要時由專家批準。安全管理文件要通過宣傳教育培訓、定期監督檢查等方式予以公布,并根據實際需要及時調整完善,確保符合性、可行性和有效性。項目法人全力進入現場,嚴密控制施工安全各個環節。監察及協助外勤保安主任履行具體職責,跟進有關系統的推行,例如設備管理、設立安全警報區、隔離裝置、警告標志及視覺宣傳海報等,定期進行維修及視察,特別注意地形規劃。必須在人員、設備管理和安全方面采取措施,并仔細檢查嚴格的健康控制和關閉程序。工地必須指定專業人員進行安全檢查和訓練,并嚴格控制車輛和人員的出入。對個別高風險項目,嚴格執行專項建設項目的編制、審批和提交程序,嚴格執行安全措施和方案,進行分級和現場監督。在外地,鼓勵加強工作場所的健康保護,識別和明確危險來源,適當配備和放置適當的防護用品、工具和用品,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有效防范工作場所的健康風險。
參與本項目的所有工作人員均應按照有關導則的要求進行充分的危險源辨識和評價,并要求有關部門核實有關辨識和評價的結果,編制危險源清單。要求設計者對危險源實施分類控制措施,設置危險標志和警示,加強對危險源的控制和監督,及時更新和記錄信息,實行動態管理;對重大危險源實施“一源一策”,定期開展應急演練。嚴格履行施工單位識別和消除風險因素的主要職責,按照風險因素識別制度、計劃或方案,定期進行風險檢查,確保風險管理和應急預案的責任、手段、措施、進度。根據相關規范,識別需要特殊施工計劃的個別危險作業。監測組要求設計專門的建筑項目,并采取安全措施。可根據施工計劃組織具體施工項目的審核,使計劃、控制和執行有序進行,并在個別高風險項目開工前完成檢查和提交過程。按照“統一指揮、獨立負責”的原則,明確各有關單位的職責,建立和完善現場工作組織,加強與外部專業力量的聯系。根據適當的規范和標準以及待實施的措施、工具、材料等,制定和實施有針對性的應急預測。
水閘工程建設安全生產的建設周期長,但同時也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可以按照相關規范和標準進行完善,以便從形式上和具體上同時進行。而水閘工程運行的管理部門可根據工程實際,制定安全生產標準化方案,推進體系全面實施,組織落實崗位和人員安全生產職責。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和各級運行質量保證目標,嚴格執行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不斷更新預測和預警,按建設中涉及的要求來制定安全生產專項計劃和措施。項目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加強現場安全管理,推進文明工地建設,提高全體施工人員的安全生產文化水平,建立安全生產示范點、典型安全生產班組等,運行管理單位要及時融合建設單位,為日后水閘安全生產標準化運行管理奠定可靠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