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可萱
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患側上肢肩胛帶疼痛、水腫和運動失調,導致患者活動受限,加重患者身心痛苦,嚴重影響患者功能康復[1]。早期積極有效護理干預是促進患者功能康復的關鍵。中醫(yī)學認為,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屬于“中風”范疇,主要由于中風后氣血失調、氣滯血瘀,脈絡空虛,瘀血內生而導致經絡阻塞,血脈不通,不通則痛,而發(fā)生關節(jié)痙攣、肢體萎縮[2,3]。手法按摩是中醫(yī)特色療法之一,以中醫(yī)補虛瀉實為主要原則,通過適當手法刺激患者特定部位,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促使偏癱上肢功能恢復。中藥封包護理干預以中醫(yī)外治理論為基礎,利用藥理和熱力作用相互影響、相互補充的原理,使藥物自體表透入經絡,從而達到祛瘀消腫、溫經通絡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討手法按摩結合中藥封包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的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9年1月—2020年12月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收治的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80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觀察組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51~76歲,平均年齡(63.58±5.02)歲;臨床分期:I期18例,II期15例,III期7例。對照組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51~77歲,平均年齡(63.54±5.01)歲;臨床分期:I期17例,II期15例,III期8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獲醫(yī)學倫理委員會通過。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4]中腦卒中診斷標準;經腦血管造影、腦電圖等檢查確診為肩手綜合征;患者對本研究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肩周炎、頸椎病等其他疾病;伴嚴重認知功能障礙。
1.3 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耐心向患者講解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發(fā)病機制、治療方法和注意事項,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出現(xiàn)異常立即匯報醫(yī)生處理;指導患者行肩關節(jié)內旋、外展運動,鼓勵患者行患側手主動運動,由健側手帶動患手和患肢活動;鼓勵患者多食新鮮水果蔬菜,飲食以低鹽低脂食物為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手法按摩結合中藥封包護理干預:①手法按摩。選擇患者肩前、曲池、肩貞、外關和合谷,采用摩、揉、按的手法依次對上述穴位進行按摩,注意手法輕柔、力度適中,以患者感到酸麻為宜,每個穴位2 min,按摩同時對患側手指采取捻法,輕柔旋轉肘關節(jié)、腕關節(jié),采用法按摩前臂外側、手背和肘關節(jié),15~20 min/次,2次/d。②中藥封包護理。采用由川芎、紅花、當歸、千年健、尋骨風等中藥制成的健骨散治療包,將健骨散治療包放于專用治療包內,接入電源預熱10 min后,放置于患者患肢肩臂、肘和手,并采用綁帶固定,加強病房巡視,密切詢問患者感受,觀察患者有無過敏、灼傷等情況,出現(xiàn)異常立即停止,20 min/次,2次/d。2組均連續(xù)干預4周。
1.4 觀察指標于干預前和干預4周時評價2組上肢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疼痛程度。①上肢運動功能。采用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法評價,包括伸肌協(xié)同運動、上肢屈肌協(xié)同運動等33個條目,采用0~2分3級評分法,總分66分,得分與運動功能呈正相關。②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數(shù)(Madifid barthel indes,MBI)從進食、修飾、穿衣、用廁、平地行走等10個項目評定,總分100分,得分高則生活能力強。③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價,以0~10的數(shù)字表示疼痛程度,0表示無痛,1~3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10分為重度疼痛。

2.1 2組患者Fugl-Meyer MBI評分比較干預前,2組Fugl-Meyer、MB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Fugl-Meyer、MBI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Fugl-Meyer MBI評分比較 (分,
2.2 2組患者疼痛程度比較干預前,2組疼痛程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疼痛程度輕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疼痛程度比較 (例,%)
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可出現(xiàn)手部肌肉攣縮畸形、萎縮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肢體功能。常規(guī)護理以功能康復訓練為主,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患者功能康復,但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康復周期漫長,多數(shù)患者難以長期堅持,易出現(xiàn)動作不規(guī)范、訓練強度不夠或過大等情況,康復效果較不滿意[5,6]。中醫(yī)學認為,肩手綜合征是氣血運行失調、經脈氣血不足,脈絡空虛所致,治療應以活血止痛、通經活絡為主。
本研究中,干預后觀察組Fugl-Meyer、MBI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疼痛程度輕于對照組,表明手法按摩結合中藥封包護理干預能夠促進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上肢功能恢復,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患者疼痛程度。盧小芹等[7]研究結果表明,中藥封包聯(lián)合穴位按摩干預能夠緩解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疼痛,改善患者患肢運動功能,與本研究結果類似。手法按摩以揉、捏、摩等手法,交替刺激交感神經,促使神經肌肉組織興奮,能夠加快局部血液循環(huán),改善局部新陳代謝和肌肉營養(yǎng)狀態(tài),緩解患側肌肉痙攣[8]。手法按摩過程中還配合沿患側經絡循行路線穴位按摩,能夠刺激患肢氣血運行,改善患肢腫脹,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促進患者肢體功能恢復[9,10]。中藥封包護理以現(xiàn)代藥物促透科技為手段,通過磁場和遠紅外線的共同作用,將中藥活化物質轉化為離子狀態(tài),促使藥物直達患處,能夠疏通血脈、擴張局部血管,對于血液和淋巴循環(huán)具有促進作用,從而達到活血通竅、調理氣血之功。中藥封包護理中采用的健骨散治療包,具有活血通絡、強筋健骨之效,一定程度上能夠減輕患者疼痛程度,對于促進患者肢體功能恢復具有積極意義。手法按摩、中藥封包護理干預聯(lián)合應用,具有經濟實惠、安全性高等優(yōu)點,易于被患者接受,能夠進一步促進肌肉和局部組織對藥物的吸收,有效緩解患者肩手部疼痛,促進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促使患者早日康復。
綜上所述,手法按摩結合中藥封包護理干預在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中應用效果良好,能夠促進患者上肢功能恢復,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減輕患者疼痛程度,使患者早日恢復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