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娜,鄭永路,周佳敏
(中水北方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天津 300222)
在無資料地區修建水利工程,必須進行設計洪水計算。設計洪水方法有很多,主要是由流量資料推求設計洪水和由暴雨資料推求設計洪水,但是在無資料地區,由于缺少水文測站,因此經常采用的方法有推理公式法、經驗公式法、瞬時單位線法、綜合單位線法、地區綜合法以及水文模型法等[1]。筆者根據甘肅省特點,總結了甘肅省無實測資料地區設計洪水的計算方法,并以渭河上游千河流域某工程為例,利用推理公式法對設計洪水進行了初步分析[2]。
渭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渭河有二源,南源為清源河;西源為禹河,是渭河正源,匯合后始稱渭河。渭河東流過隴西縣,再東南流入武山縣,南岸有榜沙河、山丹河、大南河匯入,再東流入甘谷縣,北岸有散渡河注入,至天水市又有葫蘆河由北岸注入,藉河由西匯入,再東匯牛頭河。過小隴山,入陜西省境,流經陜西省關中平原的寶雞、咸陽、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關縣匯入黃河。渭河兩岸支流眾多,屬不對稱水系,南岸支流數量較多,但較大支流集中在北岸,水系呈扇狀分布。北岸支流多發源于黃土丘陵和黃土高原區,源遠流長,比降小,含沙量大;南岸支流眾多,均發源于秦嶺山區,源短流急,谷狹坡陡,徑流較豐,含沙量小。
渭河流域上游地區處干旱和濕潤區的過渡地帶,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多西風和西北風,夏季炎熱多東南風,春秋氣候溫和多東風。冬季受蒙古高壓控制氣候干燥寒冷,降水稀少,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影響炎熱多雨。多年平均氣溫8.4~11.4℃,平均相對濕度66%~68%。
渭河流域的洪水由暴雨形成,年最大洪水最早出現在5月,最遲出現在10月,以7—8月最為集中。流域地處黃土髙原,降雨分布不均,突降暴雨多,局部暴雨偏多,流域內各支流河溝洪水陡漲陡落,峰值較高,多為單峰,歷時短,洪量主要集中在24 h以內,一場洪水歷時2~3 d。
某水庫壩址位于千河上游,千河支流后河中游的秦家塬附近屬于無實測水文資料地區,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25.8 km2,流域參數為河長8.55 km、比降47.85‰,流域形狀為橢圓形,暴雨分區選擇渭河流域,產流分區屬土石山區,匯流分區為六盤山石山林區。
對于甘肅省沒有實測資料的河道,主要采用設計暴雨推求設計洪水。由設計暴雨推求設計洪水的主要步驟為設計點雨量、設計面雨量、設計暴雨時程分配、產流計算和匯流計算。其中,匯流計算又分為瞬時單位線法、推理公式法和鐵一院法。
依據集水面積,匯流計算選取不同的計算方法。對于集水面積小于100 km2且流域缺乏流量資料的工程,采用鐵一院法或者《甘肅省暴雨洪水圖集》[3]中推薦的推理公式法,并選擇相對合理成果;對于流域面積大于100 km2且缺乏流量資料的工程,采用《甘肅省暴雨洪水圖集》中推薦的單位線法。
本次計算的壩址位置位于渭河支流千河上游,無水文站控制,屬水文未控制區。
根據流域面積,查工程所在流域的各歷時暴雨綜合點面折減系數,得到相應歷時的點面折算系數,乘以相應歷時的設計點雨量即可得到設計面雨量初值。根據流域面積及形狀,查綜合形狀改正系數,乘以相應歷時的設計面雨量的初值即可得到設計面雨量[4]。
根據《甘肅省暴雨洪水圖集》,得到壩址以上流域年最大1、6、24 h點雨量均值及變差系數Cv,各時段雨量Cs統一采用Cs=3.5Cv。各頻率設計面暴雨量計算成果,詳見表1。

表1 各頻率設計面暴雨量計算成果
渭河流域綜合概化雨型有3種時程分配雨型:1、3、6、24 h雨量為控制段;3、6、24 h雨量為控制段;6、24 h雨量為控制段。計算時,當流域面積F<100 km2時,選用第一種主雨峰為1 h的綜合雨型分配;當流域面積100≤F≤300 km2時,選用第二種主雨峰為3 h的綜合雨型分配;當300 根據上述原則,本工程設計暴雨時程分配選取第一種主雨峰1 h的綜合雨型分配。 根據工程所在地理位置及下墊面情況選擇產流分區,產流區分屬于六盤山土石山一般區、黃土區、黃土山(林)區。 根據設計面雨量時程分配過程,確定產流期、產流歷時、產流歷時內的降雨量,最后確定設計流域所在分區的產流期平均入滲率。產流期各時段雨量減去時段入滲量得凈雨過程,各時段凈雨之和為總的凈雨深,產流期前的降雨量為設計暴雨的初損值。 流域匯流計算分別介紹瞬時單位線法、推理公式法、鐵一院法。 2.5.1 瞬時單位線法 在1∶50000地形圖上量算設計斷面以上流域面積F和河道長度L、河道平均比降J,計算流域特征參數θ,根據六盤山土石山植被一般區、黃土區瞬時單位線參數m1,10、b及m2的地區綜合關系,推求設計流域設計條件下瞬時單位線參數n和k。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1)六盤山土石山植被一般區。平均雨強i=h/tc,m1,10=1.1F0.13,b=0.270-0.057logF,m1=m1,10(10/i)b,m2=0.68F-0.08,n=1/m2,k=m1/n。 (2)黃 土 區。平 均 雨 強i=h/tc,m1,10=0.94F0.16J-0.33,b=0.355-0.060logF,m1=m1,10(10/i)b,m2=0.69F-0.331J0.257,n=1/m2,k=m1/n。 (3)黃土山(林)區。平均雨強i=h/tc,m1,10=0.9F0.18J-0.33,b=0.28-0.05logF,m1=m1,10(10/i)b,m2=0.86F-0.29J0.53,n=1/m2,k=m1/n。 用S(t)曲線將瞬時單位線轉換成時段單位線,并進行匯流計算。根據地表洪峰流量Q表與流域面積F,查六盤山土石山植被一般區、黃土區、黃土山(林)區基流量與流域面積關系圖得設計流域基流量,均勻加入地表徑流,潛流峰值放在地表徑流終止處,潛流過程利用等腰三角形,按直線內插不同t時的潛流量,將Q表、Q基、Q潛同時序相加得設計洪水過程線,其過程線最大流量即為所求設計洪峰。 2.5.2 推理公式法 推求壩址設計洪水采用的推理公式法的基本算式如下: 式中:Qmp為設計洪峰流量(m3/s);τ為匯流歷時(h);n為暴雨衰減指數;ψ為洪峰徑流系數;Sp為設計雨力(mm/h);m為匯流參數;F為流域面積(km2);L為河流長度(km);J為河道平均比降[5]。 同單位線法一樣,首先量算設計流域面積、河道長度和平均比降。根據水庫所在流域所屬匯流分區,分別計算流域特征參數和匯流參數。 六盤山土石山植被一般區流域特征參數θ=L/J1/3,匯 流 參 數m=0.1θ0.384;黃 土 區θ=L/J1/3F1/4,m=2.5h-0.623θ0.637,若產流計算的凈雨深h>35 mm時則取35 mm,否則采用實際h值加入計算。計算中,分全面匯流和部分匯流兩種情況考慮,即當tc<τ時為部分匯流、當tc≥τ時為全面匯流。 在推求設計洪水時,可以采用圖解法:首先假定3個t,根據凈雨過程求出相應h,按公式Qt=0.278htF/t分別求出3個Qt,再根據公式τ=0.278L/mJ1/3Qt1/4分別求出3個τ,在普通方格紙上點繪Qt-t、Qτ-t曲線,兩曲線交點的縱橫坐標即為所求得洪峰流量和流域匯流歷時。 2.5.3 鐵一院法 鐵一院法計算洪峰流量公式如下: 式中:k1為產流因子,k1=0.278ηS1F,η為暴雨點面折算系數,S1為面雨量(mm),F為壩址以上集水面積(km2);k2為匯流因子,k2=R(ηS1)r1-1,r1為損失指數,反映不同地面條件,R為損失系數;k3為造峰因子,k3=[R(1-n')1-n']/[(1-0.5n')2-n'],n'為隨暴雨衰減指數n而變化的指數;X為山坡和河槽匯流因子,由河槽匯流因子K1和山坡匯流因子K2確定,即X=K1+K2,K1=(0.278L1)/(A1I10.35),K2=(0.278L20.5F0.5)/(A2I20.333),L1為河槽長度(km),A1為河槽流速系數,I1為河槽平均坡度(‰),L2為流域坡面平均長度(km),I2為坡面平均坡度(‰),A2為流域坡面流速系數。 鐵一院法暴雨仍采用上述暴雨圖集查表所得,其余參數查《鐵路工程設計技術手冊橋渡水文》相關圖表計算。 2.5.4 設計洪水計算結果 根據上述分析,本工程采用推理公式法計算壩址設計洪水,計算結果詳見表2。 表2 設計洪水計算結果 經計算,該流域2000 a一遇(P=0.05%)洪峰流量為386 m3/s;1000 a一遇(P=0.1%)洪峰流量為330 m3/s;500 a一遇(P=0.2%)洪峰流量為286 m3/s;200 a一遇(P=0.5%)洪峰流量為220 m3/s;100 a一遇(P=1%)洪峰流量為117 m3/s。 無資料地區小流域設計洪水的推求一直是中、小型水利工程設計中的一個難點,設計洪水的頻率計算方法難以應用于無資料地區,因此需要探尋一個可行途徑計算設計洪水。本文以渭河上游甘肅段某工程為例,采用圖集讀取設計暴雨,利用當地水文手冊中的推理公式法計算得到設計洪水成果,為渭河流域無資料地區設計洪水計算提供指導和參考。2.4 流域產流計算
2.5 流域匯流計算



3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