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柯蓉 顧福珍 魯梅
摘要:人口老齡化是全世界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老年人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我國的養老服務雖剛剛起步,但也迎來了很多發展機遇。文章對攀枝花地區候鳥式養老服務現狀進行分析,發現存在人才匱乏、交通瓶頸制約突出等問題,并給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以期為提高攀枝花市養老服務水平,促進養老服務產業更好更快地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攀枝花;候鳥式養老;養老服務
我國正在快速步入老齡化社會,隨之帶來的人口老齡化問題也日益加重,但是中國的老齡化既是挑戰,也是新的發展機遇,養老產業的蓬勃發展為我國經濟增長注入了新活力。當前,為把攀西經濟區建成國際陽光康養旅游目的地,攀枝花市政府正在加速扶持與推動攀枝花康養產業的發展,努力由“鋼鐵之都”向“陽光花城·康養勝地”改變,這為提高攀枝花市養老服務水平,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的新型養老方式——候鳥式養老需求打下良好的基礎,對帶動和促進我國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具有借鑒意義。
一、候鳥式養老的概念與特點
候鳥式養老,是一種特別的養老生活,老年人在退休后仍然在原棲身地養老,但是每一年的一段時間或在某個季節到另一個城市居住一段時間。作為一種新型的養老方式,候鳥式養老受到各方的關注。候鳥式養老衣食住行都在異鄉的養老院、老年公寓等機構,是一種集休閑放松、身體鍛煉、社會互動、研習和療養為一體的養老模式。
候鳥式養老的特點:群體具有身體狀況良好、經濟條件較好等共性;有益身心健康,能夠增長見識,愉悅身心,如“候鳥式養老”可以從新朋友處獲得大量的知識和信息,從而增長見識、擴寬眼界;“冬去南、夏去北、東看海、西觀光”,在遷移中尋覓自己的安樂地。
二、攀枝花候鳥式養老服務發展現狀
攀枝花這座城市的日照時數達2700小時,是一個“沒有冬天的城市”,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一年四季鮮果不斷。全市主要建成區的海拔高度均處于1000~1500米的區間,在這個區間內有利于加快人體新陳代謝,促進大腦健康和肌體長壽。冬天暖和,夏天涼爽的氣溫優勢,特別適合避寒消暑和養生。除此之外,攀枝花的氣候長年舒適干爽,對風濕性關節炎、氣管炎等疾病具有顯著的天然療效。在2016年攀枝花市市政府把康養產業確定為全市的重點發展產業,2017年7月,攀枝花市被攀西——金沙江陽光康養度假旅游經濟帶入選“中國西部十大旅游康養目的地”。“得天獨厚陽光城,康養勝地攀枝花”城市品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不斷提升,使得候鳥式養老服務正帶著城市品牌的光環加速行進。2017年12月,攀枝花市經四川省質監局審定后,同意其在全國范圍內率先發布《攀枝花市候鳥型養老服務規范》等13項區域性地方標準,該項服務規范的發布為政府制定相關政策及引領康養機構規范發展提供了依據,也為候鳥式養老服務產業標準化、科學化、規模化的發展提供了引導。
近年來,“康養+旅游”的養老模式蓬勃發展。攀枝花市政府以及相應養老機構正努力充分利用山原峽谷地貌,山高谷深、盆地交錯的自然資源,不同的民族風情和“三線文化”等旅游資源,打造出專屬攀枝花地區的核心旅游產品,提高接待能力,努力成為外出旅游的好去處,吸引更多“候鳥式老人”入攀棲息。近三年,來攀枝花旅游的人數超過2000萬人次、增長24.7%,年均增速比全省高12%、比全國高23%。同時“康養+醫療”的養老模式備受青睞。大力推進集醫療、病愈、養生、養老等為一體的康養醫療產業的集群化發展,加速構建出多層次的康養醫療服務體系,為“候鳥式養老服務”日后的穩定發展打好基礎,并努力打造出“養中有醫,醫中有養,醫養結合”的產業格局。隨著“康養+運動”模式的方興未艾,使得攀枝花市候鳥式養老不僅僅局限于“老”。例如,全國最大的冬訓基地“紅格訓練基地”在攀枝花市成功建成,攀枝花市也成功經辦了亞洲皮劃艇激流回旋錦標賽、全國排球聯賽等一批國內外高水平運動賽事,每年來攀冬訓、夏訓的國內外運動隊60余支、近5000人,“運動天堂”“競訓基地”品牌越來越響亮,使得與其相關的第三產業需求量顯著提升,帶動了養老產業的快速發展,也豐富了候鳥型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休閑娛樂方式。
三、攀枝花候鳥式養老服務中存在的困難與問題
雖然攀枝花市康養產業發展初見成效,但仍然面臨著許多的問題。從攀枝花的實際情況看,交通、人才等因素制約明顯。
(一)整體發展水平低,規模不足
攀枝花市“康養+”產業雖然各具優勢和特色,但尚未形成有效的生存模式和競爭模式,康養產品種類稀少、產量產值低,缺乏地區特色產品和拳頭產品,使得“候鳥式老人”在對于棲息地的選擇上面臨著糾結。如:在康養旅游產品方面,以提供較為普通的餐飲、住宿等勞動密集型服務為主,總體上的產業層次較低,服務內容過于單一化,不能滿足消費者的差異化需求,多樣化形式的旅游產品較少,產業缺乏有效的產品來支撐發展,這樣便使得攀枝花市的候鳥式養老服務對“候鳥式老人”吸引力不足。
(二)交通瓶頸制約突出
攀枝花位于四川西南部、川滇交界處的橫斷山區,地處攀西裂谷中南段,這樣的地理位置造成了攀枝花市遠離省會成都、東三省等中心客源市場。近幾年國家大力發展交通建設,使得攀枝花地區可選擇的出行交通方式也逐漸增多,但較長的出入時間和較高的通行費價格成為“候鳥式老人”進攀的一大現實問題,并且通往各中心客源市場的航線航班數量十分稀少、火車票更是一票難求,客運大巴的長時間運行讓“候鳥式”人群難以實現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從攀枝花市的內部交通來看,公共交通路網的規劃依舊存在線路不達目的地等問題,城鎮地區通往城區的交通路線還尚未全部開通,旅游景區,景點交通不便利等問題也切實存在,給身處攀枝花地區的人群在出行和出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根據對130名到攀享受冬日暖陽的“候鳥”老人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游客對攀枝花交通(公交)便捷情況的差評率高達9.09%,總體好評率僅有75.76%,嚴重影響了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三)專業人才極其匱乏
在醫療領域,服務于康養醫療的人才總量呈現不足、學科主攻帶頭人才匱乏,介于護士和護工之間的管護人才更為欠缺,同時引進具有醫療執業資質、且業務能力強的醫生也比較困難,部分醫院中高端人才流失嚴重。由于攀枝花地區的醫療領域人才匱乏,使得攀枝花地區候鳥式養老服務的發展受到限制。在旅游領域,旅游管理人才也存在著“引不進、留不住、用不好”等問題,康旅融合發展方面的創意人才、經營人才和領軍人物也十分缺乏,尤其缺乏既熟悉攀枝花多元文化、又懂康養旅游管理復合型人才,這種情況使得攀枝花地區候鳥式養老服務無法加速發展,也不利于對康養產業進行宣傳與推廣。
(四)全域全時不平衡
與全域均衡發展要求相比,由于各地區的基礎和稟賦差異,區域發展現狀呈現出明顯的不平衡,以2017年旅游收入為例,西區僅為東區的24.3%。康養服務的全時化發展不平衡問題也非常突出,目前還無法結合本地資源在一年四季為不同需求的顧客群體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產品,再加上針對目標人群宣傳引導不足,全時化發展短板明顯。從實際情況看,在冬季的三個月中攀枝花市處于爆擠的狀態,而其余九個月則相對冷清,導致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難以形成持續盈利的能力。
四、提升攀枝花候鳥式養老服務水平的發展策略
(一)強化規劃引領,提升整體發展水平
1. 明確發展理念。攀枝花市政府將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規劃攀枝花市養老產業的發展,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以此“充分發揮攀枝花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尤其是陽光優勢,借此優勢逐步將攀枝花市打造成品質高、覆蓋區域廣、國際化影響力大的康養城市。
2. 制定發展目標。通過創新驅動、先行先試,將攀枝花打造成為經濟結構多元、既能宜居又能宜業、既能宜養又能宜游,并且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康養服務水準,使其成為享譽國內外的休閑度假勝地,也使攀枝花康養設施、康養產品、康養服務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3. 拓展空間布局。認真推進五大“康養+”特色產業的落地,攀枝花市政府應優先發展中心城區的醫療保健等產業,其次重點發展米易等區域的康體、溫泉等產業,緊接著帶動周邊的種植養殖及旅游等產業,逐漸形成產業的延伸發展、集群發展和協同發展的總體格局。
(二)做實產業,提高供給力量
1. 以打造區域醫療衛生高地為抓手,夯實“康養+醫療”模式。利用攀枝花獨特氣候優勢,緊緊圍繞老年醫學、運動醫學等領域,發展相關的病例診療,進一步推進轄區醫院與國內專業醫療資源聯合,打造頂級的康復醫學中心、健康管理等中心。
2. 緊抓全域旅游重大項目、商業項目旅游的綜合體建設,著力開發富有攀枝花本土特色和人文氣息的旅游商品,促進“康養+旅游”融合發展,努力建成年輕的“候鳥人”能養身、中年“候鳥人”能養心、老年的“候鳥人”能養老的“三能式”候鳥式養老服務目的地。
3. 豐富老年人的文體生活。為建立老年人室內外活動室,組織老人在社區開展文娛,體育等群體活動;積極搭建各種平臺為老年人服務,例如多處設立能強化老年人智力素質的學習活動,并且鼓勵老年人勤于學習,挖掘其自身的余熱,這樣不僅豐富了老年人的生活,也是對老年人自身價值的提升;定期選派專業的醫務人員為離職退休的人員講解各種保健知識;培養老年人的興趣愛好,讓老年人“老有所樂”,提倡養花草、種蔬菜等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動。
(三)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突破交通瓶頸
大力發展對外交通,加快高鐵建設。促進攀枝花的對外交流,減少區域交通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政府可積極地建設并提高攀枝花市各個區縣之間的交通聯系,開通通往其他地區的專線車,使得攀枝花市的交通趨向正規化,安全化。加快推進攀枝花周邊環線的道路交通建設,打造“養身、養心、養智”三大主題線路。促進市內道路交通干線、旅游道路交通干線和鄉村通道三個網絡體系有序銜接,形成能暢通攀枝花,以及周邊城市的快速大通道。
(四)加強人才培養力度,吸引專業人才進攀發展
吸引各類康養人才和管理人才進攀發展,市政府要為人才提供高水平的培訓、學習、交流等機會,為進攀人才擴大發展空間以及展示自我的平臺,以此壯大攀枝花市康養產業的發展;攀枝花市政府可以與各地高校開展合作,推動高校科研和人才的培養,制定一份符合當地培養高校人才發展康養產業的機制體制;為更好地服務康養大眾,地方政府應擴大對當地社會組織志愿者隊伍的建設,努力建設出一支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精準服務康養大眾的人才隊伍。
(五)培養壯大康養產業,促進全域全時均衡發展
1. 引進國內外知名康養企業和重大示范性項目,帶動康養產業上下游產品的開發,提升管理和服務層次。大力扶持本地相關骨干企業進行產業轉型升級,加強引導培育新的康養產業相關企業,在要素保障、融資擔保、稅費減免、政策性資金爭取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支持并鼓勵康養產業集聚化發展和連鎖化經營,創新“候鳥式”養老養生等新模式與其他城市形成產業聯動。
2. 儲備一批具有攀枝花特色、國內外知名的優勢項目,吸引一系列創新能力強、帶動能力強的拳頭企業集體,引導康養企業規模化發展,打造一批康養品牌企業,整體提升攀枝花市康養產業服務水平,從而提升攀枝花地區候鳥式養老服務的水平。
3. 依托陽光、山水、旅游、體育等特色條件,主要針對年輕老人、健康老人(即身體健康、精神活躍的樂齡人士)等客群,創新實施“邊旅游邊康養”的“游養”模式。為保證參與者能有更愉悅健康的感受,努力開發更有新意、更加獨特的怡養產品。
4. 拓展市場,提升攀枝花康養品牌知名度。首先,要大力開發攀枝花傳統市場和周邊市場中的優質客源。比如,“康養+農業”,成都、北京、上海等對攀枝花芒果認知度較高,具有進一步開發的良好基礎和條件。第二,要充分利用省委“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的機遇,不斷加大開拓國際康養市場的力度。
五、結語
隨著我國老年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飛速提升,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隨之提高,許多老年人開始不再滿足于傳統的養老模式,開始不斷探尋新的養老方式來滿足個體差異化健康養老需求。攀枝花市具有得天獨厚的康養資源優勢,為發展候鳥式養老服務創造了充分的條件,攀枝花經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提出了“康養+旅游”“康養+醫療”“康養+運動”等特色健康養老服務模式,為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未來,攀枝花將認真實施各項規劃、踐行新的發展理念,依托陽光、山水、旅游、體育等特色條件,努力打造風靡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攀枝花特色康養”品牌。
參考文獻:
[1]王鵬.關于攀枝花陽光康養基礎設施建設的研究[J].攀枝花學院學報,2016(06):53-54.
[2]何莽.中國康養產業發展報告(2019)[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77-80.
[3]雷鳴.攀枝花陽光康養產業發展模式研究[J].攀枝花學院報,2018(05):6-11.
[4]鐘露紅.攀枝花康養產業融合發展研究[J].現代商業工貿,2018(08):8-9.
[5]程臻宇.區域康養產業內涵、形成要素及發展模式[J].山東社會科學,2018(12):141-145.
*基金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攀枝花康養服務產業發展研究”(202111360009);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攀西康養產業研究中心項目“基于候鳥型老人養老需求的攀西經濟區異地互動康養服務模式研究”(PXKY-ZD-202002)。
(作者單位:攀枝花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顧福珍為通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