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讀書有很多益處,能讓人增長知識,能使人明白道理,能令人憧憬未來,能叫人品味生活……讀書是一種幸福,這種幸福無可取代。
【詩歌一】
柏學士茅屋
◎〔唐〕杜甫
碧山學士焚銀魚,
白馬卻走深巖居。
古人已用三冬足,
年少今開萬卷余。
晴云滿戶團傾蓋,
秋水浮階溜決渠。
富貴必從勤苦得,
男兒須讀五車書。
譯文
安史之亂的戰火使柏學士失去了官職,他將茅屋搭建在碧山之中,隱居于此。但他仍用全部時間來讀書,雖然他年少,但已學業有成。茅屋外,祥云如車蓋一樣密密地聚集,秋水如大水決渠一樣湍急流去。自古以來榮華富貴必定從勤苦中得到,有志向的男兒應當博覽群書。
解讀
首聯介紹了柏學士的身世。頷聯寫了柏學士隱居后仍發憤苦讀。頸聯寫屋前秋景。尾聯“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表明了作者渴望通過勤學苦讀掌握本領,最終建功立業。
【詩歌二】
和董傳留別
◎〔宋〕蘇軾
粗繒大布裹生涯,
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
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
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夸世俗,
詔黃新濕字如鴉。
譯文
雖然身上包裹著粗衣劣布,但胸中有學問,氣質自然光彩奪目。不喜歡陪伴著老儒一塊清談過“烹瓠葉”那樣的苦日子,決定隨從舉子們參加科舉考試。雖不能像孟郊那樣騎馬看花,但卻有機會被那“選婿車”包圍,讓自己眼花繚亂。中舉仍然可以向世俗之人夸耀,詔書上如鴉的黑字新寫著你的名字呢。
解讀
蘇軾的這首《和董傳留別》可能不為普通讀者所熟知,但其中的“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句卻廣為傳誦,它闡述了讀書與人的修養的關系。讀書的作用不僅在于擁有知識,還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尤其是常讀書,日積月累就會使人脫離低級趣味,養成高雅的氣質。
【詩歌三】
病起書懷
◎〔宋〕陸游
病骨支離紗帽寬,
孤臣萬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憂國,
事定猶須待闔棺。
天地神靈扶廟社,
京華父老望和鑾。
出師一表通今古,
夜半挑燈更細看。
譯文
病體虛弱消瘦,以致紗帽也顯得寬松,孤身一人遠離京城,客居江邊。職位低微卻從未敢忘記憂慮國事,人要死后才能蓋棺定論。希望天地神靈保佑國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著君主親征。傳世之作《出師表》,忠義之氣萬古流芳,深夜難眠,還在挑燈細細品讀。
解讀
這首詩從衰病起筆,以挑燈夜讀《出師表》結束,所表現的是百折不撓的精神和永不磨滅的意志,貫穿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詩人想到自己一生壯志難酬,自然有著深深的感傷。但他認為一個人蓋棺方能定論,表明他對前途仍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