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

最近一段時間,一群00 后“刷屏”了。
“刮膩子”的浙江溫州小伙馬宏達,獲得抹灰與隔墻系統項目金牌;來自上海的邵茹鵬,獲得精細木工項目冠軍;江西選手李德鑫憑借一個精巧的立式柜,獲得家具制作項目金牌……
2022 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于9 月中旬至11 月下旬在15 個國家分散舉辦。截至11 月16 日,中國代表團在已完賽的27 個項目上獲得15 枚金牌、3 枚銀牌、3 枚銅牌和5 個優勝獎。
“刮膩子”、做木工,也能拿世界冠軍?沒錯,不僅如此,美容美發、烹飪花藝、按摩裁縫……市面上你能想到的技術活都被它一網打盡。世界技能大賽被譽為“世界技能奧林匹克”,代表當今職業技能發展的世界先進水平。
人們對世界技能大賽了解不多,主要是因為中國在2011年才第一次參加第41 屆比賽。大賽為兩年一辦,中國只參加了6 屆。參賽時間雖晚,我們卻能后來居上。自2017 年起,每一屆中國選手都沖到了金牌榜、獎牌榜、團體總分第一。而摘下這些獎牌的,是一群職校、中專、大專學歷,常年被大眾忽略的隱藏大神們。
既不同于正襟危坐的學科競賽,也不同于激情迸發的體育賽事,技能大賽的每個項目都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部分項目的賽區讓觀眾仿佛置身于熟悉的生活場景。
走進10 月19 日至22 日的法國賽區,在寬敞明亮的比賽大廳內,移動機器人(雙人)、CAD 機械設計、數字建造、健康和社會照護、抹灰與隔墻系統5 個比賽項目同時展開。
健康和社會照護比賽現場模擬醫院病房的小隔間,里面不僅有病床、桌椅、健康監測儀等,還有扮演“病人”的工作人員,連墻上的掛飾、綠植擺件等細節都非常逼真。這個項目比賽為期4 天,選手需完成醫院、日間照護中心、長期照護中心、家庭4個模塊10 個案例“病人”的實踐照護任務,以及書寫照護計劃、繪制健康海報等。
與此同時,在大廳另一側,來自浙江的馬宏達正忙碌地進行抹灰與隔墻系統項目比賽。他時而翻閱圖紙,時而切割石膏板,然后又迅速起身固定輕鋼龍骨,動作嫻熟利落。
世界技能大賽要求一個人就是一條流水線。像服裝設計加工項目,要求選手直接從無到有,把一攤布料變成一件板型合體、設計巧妙、制作精細的成衣。比賽現場的縫紉機都被踩得冒火星了,依舊會有一半選手完不成作品。而中國隊已經連續三屆在該項目奪冠。
美容項目里的選手,一個人就能支撐六家店的工作。因為他們的比賽項目橫跨美容美體、脫毛、手足護理、美甲、美睫、化妝,每一項都要被評委仔細審視評分。
而在美容項目當志愿者,大約是這世上最幸福的工作之一了。因為全程只需要美滋滋地躺在按摩床上,享受世界頂尖手法。唯一的缺點是自己的按摩現場會被集體圍觀,被比賽教練們全程拍照錄像,日后出現在教學素材當中。
今年這屆世界技能大賽的美容冠軍就由中國隊獲得,冠軍王珮回憶,自己比賽時被很多人圍觀。因為她把中醫按摩中的技法編了一套動作,施展得行云流水。
整個賽場上幸福感僅次于美容志愿者的,大約是美發項目志愿者。這里的Tony 老師們技藝高超,流行發型信手拈來,創意發型也不在話下。染發調色更是一絕,最終效果與色卡相比肉眼看不出差別。更重要的是,他們一分錢也不收。
這項大賽全面代表了世界范圍內各項技能的前沿水平。而能在此項大賽上爭金奪銀的一流工匠是如何煉成的呢?
世界技能大賽最近引發大眾熱議,是中國小伙馬宏達因“刮膩子”奪得冠軍。這枚金牌實現了中國隊在該項目上金牌“零”的突破。
其實,抹灰與隔墻系統項目不僅僅是“刮膩子”那么簡單,而是指用涂料、裝飾材料等對房屋建筑進行修建、改善和整修,考驗選手的金屬框架建造和石膏板安裝技術,以及隔音、隔熱、防火、抹灰、裝飾線條制作與安裝和藝術創意等技術的運用。
“一共分成5 個項目,需要在4 天內完成,沒有一天是能放松的。每個環節都需要精神高度集中,過程中的操作誤差不能超過1 毫米。”馬宏達說,為了這一刻,他練習了5 年。
出生于2000 年的馬宏達現就讀于浙江建設技師學院。中考時,工匠出身的父親建議成績不理想的他學一門技術。“比起理論學習,我更愛動手,也愛干手工活,所以我欣然接受,選擇了讀技師學院。”馬宏達說。
因為從小對美術有興趣,且有點功底,2017 年,老師推薦馬宏達參加學院的世界技能大賽梯隊選拔。當時老師說過一句話讓馬宏達印象深刻:“要來參加選拔就要做好吃苦的準備,這不是一條隨隨便便能成功的捷徑。”
5 年光景, 按照馬宏達的時間計算法,是260.71 周,在他備戰的過程中,每一次練習都是以周為單位。他說:“訓練是有一個周期的,從隔墻開始,然后抹灰,最后貼線條。以4 ~ 5天為一個周期,做完這一套,緊接著下一套,無限循環。”
馬宏達每天早上8 點出現在實訓室,一天的訓練時間不少于7 小時。水泥、石膏板、磚塊、瓷磚,這些材料伴著馬宏達度過了5 個四季,新換上的訓練服不到半天,就沾滿了膩子粉和粉塵。他說:“從0 到1 的階段,學習很快,那時候獲得的成就感也高,但從1 到100,就是不斷地重復,這個時候是很枯燥的,需要自己去克服。”
5 厘米厚的鋼頭鞋,馬宏達不到2 個月就穿壞了,磨壞的工作手套更是數不清。為了緩解長時間練習給手部肌肉造成的壓力,馬宏達還需要靠一些理療來舒緩手部的痛癥。好幾根針扎在手部的穴位上,馬宏達則是樂觀地拍了個照。他說:“舒緩是為了更快投入到訓練中。”
在馬宏達的世界觀里,技能人才最需要的就是堅守本心,在自己深耕的領域一直堅持下去。他說:“各行各業都是可以發光發熱的,只要始終抱著一顆學習的心,認真做好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就一定會得到認可。”
每一個冠軍,都離不開長年累月的勤學苦練。王珮來自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她此次獲得金牌也是中國隊首次在美容項目上摘金。備賽期間,她走到哪里都背著美容工具箱,沒有模特就抓教練、老師甚至翻譯當模特,隨時隨地練習。李德鑫來自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此次奪得中國隊在家具制作項目中的首金。他每天跟機器、刀具打交道,擦傷、割傷是家常便飯,高強度的訓練讓他的左右手磨出好幾排繭子。
事實上,世界技能大賽涵蓋各種職業技能,不僅有考驗傳統手工技藝的木工、石雕、花卉栽培、涂料與裝飾等,還有現代化高科技的機器人、網絡技術、飛機維修等項目。參加這些高科技項目的中國選手同樣成為聚光燈追逐的焦點。
手機移動App 如今已是人們的生活必需品,移動應用開發也成為當下的熱門職業。在世界技能大賽上,22 歲的中國選手楊書明成為這個新增項目的首位金牌獲得者。2015 年初中畢業后,楊書明入讀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因對打游戲感興趣,他選擇了與電腦相關的網站開發與維護專業,隨后進入競賽班學習。移動應用開發項目的比賽,簡單來說,就是在規定的時間內制作一個移動App。其最大的困難在于,選手比賽時能使用的工具是給定的,比賽工位也完全不能進行互聯網連接,在這樣的條件下,賽事著重考驗選手們的開放心態、創新精神和邏輯思維能力。前后7 年,楊書明經歷了3 次選拔,前2 次都以失敗告終,但他沒有想過放棄。“身披國旗登上領獎臺的畫面對我一直是一種激勵。”楊書明說。
在今年的比賽中,畢業于河南漯河技師學院電氣工程系的侯坤鵬和唐高遠在移動機器人項目中獲得金牌。本次比賽模擬的是移動機器人在醫院場景中的應用,他倆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將機器人搭建好,并通過電腦編程,讓移動機器人完成訂單識別、藥品配送、病床搬運等任務。
由于場地空間和物品尺寸都非常“迷你”,這對機器人移動和機器臂抓取的精度提出了極高要求。入讀河南漯河技師學院前,唐高遠曾在高中二年級時輟學打工。后來在校就讀期間,唐高遠努力學習,提高技能。備戰期間,他倆全天住在實訓基地,沒有在晚上12 點前睡過覺。
如今,他們在世界級舞臺上實現了人生夢想。唐高遠的“逆襲”經歷也鼓舞了很多年輕人。
中國青年選手在世界技能大賽的優異表現,再次證明,成長成才的路不只有一條。學習一門扎實的手藝,成為相關領域高水平的技術工人,也能用雙手創造美好生活,成就一番非凡事業,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同頻共振。
(資料來源:“新京報”“Vista 看天下”“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等,徐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