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澈 楊一凡 黃家璐

“宇宙小商品中心”義烏最近又上了熱搜,這次不得了,一鼓作氣跑到了“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縣域第一”的位置。
義烏的小商品屬性已無須多言,它號稱“全球小商品晴雨表”,一向離鬧市很遠,卻離世界很近。你在愛琴海買個大貝殼項鏈想聽“海哭的聲音”,但結果你聽到的可能只是義烏數錢的聲音。
當浙江各個城市的地標都是古鎮時,偏偏義烏的城市地標是義烏國際商貿城。比起傳統水鄉的“吳儂軟語”,飄在義烏上空的卻是“討價還價”聲。
義烏國際商貿城本身就是一座大型“魔幻”建筑,其面積達400 余萬平方米,分5 個區,相當于500 個國際標準足球場,說迷路可能已經是輕的了,往重了說就是掉進了“小商品王國”里:義烏國際商貿城不僅擁有自己獨立的醫院,還有派出所、銀行和專門的外幣兌換處,甚至連迷你立交橋都有好幾座。走進里面,簡直是“亂花漸欲迷人眼”——足足有7 萬個商位、180 余萬種商品。
正在卡塔爾打響的2022 年世界杯,義烏也在參與。在義烏國際商貿城三區,商場道路兩側的體育用品店鋪櫥窗上,掛滿了球衣、助威旗幟和貼紙等世界杯元素商品。
世界杯比賽開始前,義烏的相關商品已經生產了半年有余。世界杯舉辦國每屆都在變化,不變的是義烏制造的商品。
根據義烏體育用品協會估算,從旗幟到足球、球衣,“義烏制造”幾乎占到整個卡塔爾世界杯周邊商品市場的70%。經營足球生意的義烏奧凱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創始人吳曉明,在8 年前的巴西世界杯上賣出了150 多萬個足球。今年,他自年初就陸續接到多筆海外訂單,不乏官方授權的紀念品足球。
自1995 年入行以來,吳曉明和足球的淵源已長達27 年,其間先后經歷了6 屆世界杯。“世界杯熱潮真正在義烏爆發,還是2002 年韓日世界杯。原因除了舉辦城市距離較近,氛圍很容易傳播到國內之外,更重要的則是中國男足首次闖進世界杯,國內足球氛圍空前熱烈。”“倉庫里的囤貨幾乎全部被經銷商搶空,每天都會接到無數個訂貨電話,根本忙不過來,感覺整個義烏都在造足球。”
一些商家對參賽球隊了如指掌,通常工廠和采購商都會根據銷量數據“押注”幾匹“黑馬”。上屆世界杯時,網上流傳著一張截圖:賽前,義烏提前“預言”了法國隊奪冠,原因是有商家已經接到法國隊奪冠的紀念幣訂單。
這種預測依托“義烏指數”,背靠龐大而種類齊全的小商品數據庫。除了世界杯,義烏商貿城里也流傳著預測美國總統大選、歐洲哪個王室將迎來新王妃等“傳說”。難怪有人說,義烏國際商貿城就像一部人類生活百科全書,走進去,仿佛走進了“一千零一夜”。
這種說法不是毫無道理。“全球小商品之都”的名號打出去后,義烏變得很有國際范兒。光從數據上說就很唬人,小小的一個義烏,與全球230 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建立了貿易聯系,銷往中東、非洲的商品占了近70%。也就是說,一個來自中東地區的人,生老病死或許都逃不過義烏商品。同時,義烏還占了全世界80% 的圣誕產品份額——想過圣誕節,還得靠義烏。
另一方面,義烏也生活著許多從世界各地來做生意的外商,每年如候鳥般來到義烏采購的外商就有56 萬人,其中1.5萬人更是直接定居在這里,他們的到來也漸漸把義烏變得國際化。在距離商貿城5 公里的地方,就有一條異國風情街,另外還有“聯合國社區”,不同的文化、宗教、語言、美食在此交融。自此,義烏成了一座雜糅了江南本土、小商品特色和國際范兒的“魔幻”縣城。
義烏之所以能成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聚集地,和當地完備的產業鏈、完善的物流體系也分不開。比如世界杯,為了讓相關產品更快運到世界各地球迷手中,9 月中旬,義烏專門開通了一條“世界杯專線”。通過這條海運專線,從寧波港和上海港出發, 只要20 天至25天就能直達卡塔爾哈馬德港。
這些年,一些商戶也逐步開始了自己的產品創新和品牌規劃。經營著原創球衣公司的溫從見說,他決定自己原創設計今年的世界杯球迷助威服。“為了避免千篇一律,我們通常選擇球隊以及背后國家的獨有元素和色彩,將其設計進球衣里。”
以阿根廷球迷服為例,保留傳統藍白色元素的同時,還在球衣中間繡了太陽圖案以及兩顆金星,代表阿根廷此前奪得過兩次世界杯冠軍。當32 支參賽球隊的衣服樣品全部出爐,溫從見將圖片逐一發給合作的外貿伙伴,對方很快發回肯定反饋。一位南美客戶在看到巴西和阿根廷球衣時,當即預訂了近4 萬件。
曾經,人們對于“義烏制造”總有一種低端、廉價的刻板印象,而今天在各大活動中的頻頻“出圈”,也從側面證明“義烏制造”的轉變與升級。
義烏制造的背后是中國制造,這屆卡塔爾世界杯上還有很多“中國身影”。比賽主場館盧塞爾球場由中國鐵建國際集團承建;比賽大巴車來自浙江金龍和宇通客車;海信、蒙牛、vivo 等中國品牌出現在世界杯官方贊助名單里。隨著越來越多中國品牌登上世界杯,我們能在電視轉播里看到越來越多熟悉的漢字。
(資料來源:“硬殼INK”微信公眾號、《新周刊》,知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