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建偉
(上海電氣風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233)
2013年,黨中央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和沿途各國的廣泛支持。近年來,“一帶一路”取得了豐碩成果,重點解決了沿線人民一系列重大的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在國家戰略號召下,大量中國電力企業進軍海外。但與國內電力建設的項目籌建模式不同,國際上普遍采用EPC 總承包合同模式。該模式下,由總承包商全面負責設計、采購、施工管理,大部分的風險都由總承包商承擔。
與國內傳統火電工程比較,跨國電站項目存在著巨大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海外電站工程,一般面臨著工期緊、資金緊缺、質量要求高等限制。項目進行過程中面臨環境、技術、經濟和政治等風險。
電站項目調試階段是機組由靜態安裝向動態試運的關鍵階段,是考驗設計、設備制造和安裝水平的重要階段。項目前期累計的設備問題、設計問題、安裝問題等在項目調試階段都會爆發出來,是檢驗機組綜合設計、制造、安裝能力的一把尺子。它對項目后期的性能考核、移交等至關重要。而海外電站項目調試一般工期緊張,海外項目前期安裝工期的拖沓導致調試階段時間緊促,甚至有的項目調試工期為零。整個調試期間面臨巨大的風險。
識別電站項目調試過程中的風險,實施分析,規劃風險應對,實施風險應對,并在執行過程中監督風險,對海外電站項目的成功至關重要。
上海電氣相應國家號召,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塞爾維亞潘切沃燃氣聯合循環項目是上海電氣進軍歐洲的第一個電站項目。廠址位于塞爾維亞潘切沃市,該市是塞爾維亞南巴納特州首府,位于蒂米什河和多瑙河交界處,距離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特東北方向約18 km。項目由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能源板塊(GEH)和塞爾維亞石油公司(NIS)共同成立潘切沃TE-TO有限責任公司,新建一套小“F”級、“二拖一”、單燃料的多軸聯合循環機組,為煉油廠提供高、中、低3 種壓力等級的蒸汽和工業用電,多余電能送往塞爾維爾亞電網。主要設備包括兩臺小F 級燃氣輪機、兩臺燃機發電機、兩臺余熱鍋爐、一臺蒸汽輪機、一臺蒸汽輪發電機、220 kV 變電站等。這是一個典型的電站項目,包括主機、輔機、BOP 等部分。技術要求中明確規定了全廠設計采用歐標等國際標準,以及塞爾維亞當地標準(AAA)。
塞爾維亞是中東歐地區第一個與我國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國家,也是該地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非常積極的國家之一。近年來,大量中國企業在同塞爾維亞的合作過程中,圍繞“一帶一路”建設,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以投資帶動貿易發展、提升當地的產業發展,與當地政府和企業一道建設共同發展的新局面。
《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指南(PMBOK 指南)》(第6 版)將項目風險管理劃分為7 個過程[1]:規劃風險管理、識別風險、實施定性風險分析、實施定量風險分析、規劃風險應對、實施風險應對、監督風險。本文以上海電氣塞爾維亞潘切沃項目為例,對項目調試過程進行風險管理。
規劃風險管理就是定義如何實施項目風險管理活動的過程。該過程在項目構思階段就應開始,并在項目早期完成,該過程開展得越早越好。通過專家判斷、數據分析、會議等工具和技術,生成風險管理計劃。該計劃相當于風險管理的綱領性文件,決定了項目風險管理的水平、方法。
在塞爾維亞潘切沃項目投標階段,上海電氣投標團隊就針對業主的招標文件進行了詳細的解讀。在投標階段,針對模糊、不明確的地方向業主提出澄清,針對重大風險點提出偏差。出于拿下訂單的考慮,有些風險不得不接受。項目中標后,項目管理團隊成立,針對業主招標文件中調試風險點對項目部進行了交底。而項目部則負責整個項目的規劃風險管理。
根據塞爾維亞項目與業主主合同和以往項目經驗,項目調試期間的風險識別如下。
3.2.1 技術標準風險
塞爾維亞項目采用歐洲標準以及塞爾維亞當地標準(AAA),中塞兩國有不同的風險評估標準,如環境標準、設計指南、設備選型要求等,造成調試、驗收等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如對方合同要求性能試驗考核按照歐標,而中方的試驗單位在國內主要采取的是中國標準。新建電站項目涉網試驗方面,每個國家電網的要求都不同,投標階段只能按照國內電網一般要求進行考慮。
3.2.2 設計風險
該項目采用歐洲標準及當地標準進行設計,項目團隊面臨很大的風險。國內常規設計院都是按照中國標準進行設計。本項目設計單位山東電力工程咨詢院,雖有海外項目設計業績,但從未按照歐標和塞爾維亞標準進行設計,且山東院燃機項目業績偏少,國內聯合循環機組大部分是一拖一,該項目是二托一,設計風險較大。
3.2.3 設備采購風險
項目要求所有設備都要滿足歐洲標準及當地標準,項目的大部分設備由國內生產商生產,一般滿足中國標準。對歐標更高的要求,很多設備需要重新設計、加工、測試,到現場后的調試存在很大風險。
3.2.4 施工管理風險
塞爾維亞項目的工程施工總承包單位是天津電建。天津電建在國內屬于較大的施工單位,海外施工也有不少業績,但歐洲市場也是第一次,對于設計、采購、施工協調管理經驗欠缺。
3.2.5 環保排放指標超標風險
塞爾維亞項目雖地處東歐,但其環保排放標準必須滿足歐盟要求。其具體要求見表1。且項目調試過程中的廢棄物排放及噪聲也不能超過相關標準,調試階段的化學清洗及吹管具有很大風險。

表1 環保排放合同值
3.2.6 設備運行可靠性及利用小時數不達標風險
業主主合同要求年有效運行時間為8 300 h,不達標賠償5 000 歐元/h,上限是500 h,也就是年有效運行時間低于7 800 h,業主就可以拒收。相比國內燃機電廠,該指標偏高,要求苛刻。而且項目移交后,由業主方全面負責運維,該指標不可控。
3.2.7 調試管理風險
塞爾維亞項目分系統及整套啟動調試單位為西安熱工院,是國內第一流的調試隊伍。但也存在海外業績少,類似燃機項目少的短板。而該項目地處歐洲,標準要求高。業主合同要求實現全廠一鍵啟停及小島運行(FCB)對技術上也有極大風險。
3.2.8 人員進場及隊伍穩定風險
塞爾維亞地處歐洲,當地對重大工程建設管理嚴格。對于外來人員的控制非常嚴格。對于有些工種,還需要取得當地工作許可,這對調試隊伍的進場是個風險。同時,中方駐外人員的穩定對調試也是一個很大的風險。
風險概率評估考慮的是特定風險發生的可能性,而風險影響評估考慮的是風險對一項或多項目標的潛在影響,如進度、成本、質量或績效等。
風險發生的概率劃分為5 個等級[2]:極低、較低、中等、較高、極高。具體劃分見表2。

表2 風險概率表
風險影響等級劃分為:輕微、較小、中等、嚴重、非常嚴重。具體劃分見表3。

表3 風險影響等級表
經過初步評估與分析,對塞爾維亞項目調試期間的風險量化分析,得到下列風險調查表,見表4。

表4 電站項目調試期間風險調查表
3.4.1 技術標準風險防范措施
上海電氣項目部、設計院、設備廠家、施工單位、調試單位詳細調研設計、采購、施工的歐標及塞爾維亞當地的具體要求,了解這些標準與中國標準的差別及適用范圍,并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嚴格執行歐標及塞爾維亞當地標準[2-3]。
3.4.2 設計風險防范措施
針對項目采用歐標及當地標準設計,聘用國內山東電力工程咨詢院及當地最大的設計院EPE 進行分工合作。國內設計院的圖紙再由當地設計院按照當地要求進行轉化,滿足歐標及當地標準。
3.4.3 設備采購風險防范措施
在選擇采購設備時,優先采購當地設備。同時,兼顧一次性購置成本和維護使用成本,確保設備能在較長的時間內可靠工作。如果選擇的是國產設備,應嚴格要求其按照歐標設計、加工,并確保運輸的及時性。
3.4.4 施工管理風險防范措施
施工單位的項目經理,最好能有在當地的采購與施工經驗。如果沒有,需要做好全面的調研,為項目執行做好充足的準備。前期施工質量對后期的調試、運營具有重大影響。
3.4.5 環保排放指標超標風險防范措施
選擇一流的電廠運維隊伍,參照國內電廠生產經營管理標準,做好設備維護,確保環保設施持續運行并滿足當地環保要求。同時,在施工和調試過程中,嚴格遵守當地法律法規要求,嚴格做到全過程滿足排放要求。
3.4.6 設備可靠性及利用小時數不達標風險防范措施
塞爾維亞項目移交后,運行維護工作由塞方人員全權負責。所以,設備的可靠性及利用小時數與業主人員的素質息息相關。督促業主在招聘選用運維人員時,優先錄用有一定基礎,認真負責的人員擔任,同時必須在投產前至少半年保證各崗位人員到位。做好業主運維人員的理論培訓、仿真培訓及在崗培訓,培訓合格才能上崗。設備選用中,選擇質量穩定可靠、市場占有率高的知名品牌,避免由輔件異常導致停機。加強倉儲備件的儲備,保證備件可用。
3.4.7 調試管理風險防范措施
項目調試人員應具備同類機型調試經驗,且具有海外項目服務經歷。針對業主要求的一些調試難點重點,如一鍵啟停、小島運行等,從設計階段就開始介入。在前期設計、安裝階段就做好調試風險的各項應對。
3.4.8 人員進場及隊伍穩定性風險防范措施
針對當地人員進場手續煩瑣,要求嚴格的問題,上海電氣項目部協助各單位辦理相關進場手續。海外項目工期長,員工長期在異國他鄉,思想波動大,管理人員要隨時關注員工動態,關心職工生活,為員工排憂解難,從而使員工高效工作,穩定工作。
在整個項目期間,監督各項風險應對計劃的實施、跟蹤已識別的風險、識別和分析新風險,以及評估風險管理的有效性。風險監控貫穿項目全過程,跟蹤風險,定期更新。
為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號召,越來越多的電力企業走出國門,走向海外承包電力建設項目,伴隨而來的風險也無處不在。調試階段是電站工程項目的重要階段,是一系列風險集中爆發的突出期。采用科學的方法,對調試階段的風險進行識別、分析,制定應對措施,執行風險應對措施,全過程對風險進行監控,把這些風險控制在可控范圍內,對于創造一個合格優質的電站項目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