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鄒孝聽
“老王,晚上啊去誠品吃個猛男煮面啊?”“走呢!順便去隔壁攤頭抽個盲盒!”
“Amy,我在小紅書看到最近久光百貨有戶外市集,要不要一起去看看?”“好啊!我周末剛在李公堤的中法文化市集淘了一套限量版的車模,車主說他們正準備參加久光的市集。”
近兩年來,“夜市”“擺攤”高頻出現在蘇州人的社交網絡,而今年以來,隨著各大商場向外打造新消費場景,使得擺攤走向合法化,同時也帶動了一場“后備箱經濟”,蘇州人有了更多的消費新去處,生活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今年夏天我隨手在小紅書發布了一條帖子,招募一起邊露營邊賣東西的后備箱攤主,沒想到一晚上有100多人來加我,就這樣我們自發形成了后備箱集市,利用晚上以及周末時間在蘇州擺‘野’攤,并且會在小紅書和抖音分享,很快就有商家找到我,想要我幫其招募攤主,合作引流。”
上半年還在蘇州做服裝生意的“一顆奢侈的心”,現在已經成了蘇州各大商圈集市的“招募司令”,半年前他沒想過自己隨手發的一篇筆記竟為自己招徠了商機。 “商場也是看到了集市的流量后才主動尋求合作的,其實和商場合作也是必然趨勢,因為擺‘野’攤畢竟不合法,商場可以給攤主提供場地,各色各樣的攤位也能為商場做推廣引流,對于我來說,也可以獲取一點費用,可以說這是一場三贏的游戲。”
記者了解到,目前已有鳳凰廣場、久光百貨、萬科美好薈、歌林公園、蘇綸場等商圈向外合作,共同打造戶外市集。參加集市的攤主大部分是上班族,利用空閑時間擺攤,主辦方會進行選品和品控,相同品類一次不超過兩家。今年夏季,蘇州這些投身“后備箱經濟”的大大小小的商場也都熱鬧了一番,而參加這些市集的70%以上的攤主也都獲得了額外的經濟收入,對于招募者來說,不僅賺到了錢,也賺到了流量和品牌聲譽,所以,你說這算不算是一場三贏的游戲呢?
下午2點,在李公堤商業街中法文化市集,騰和他的太太正在準備出攤,他們擺出了帕加尼、奔馳大G、柯尼賽格、蘭博基尼毒藥等七款高端品牌的精品車系列模型,還沒等出完攤,這些車模就被隔壁賣衣服的攤主全部打包帶走了,收獲了一千多元,產品如此暢銷,完全在小夫妻倆意料之外。
貨銷得太快以至于第二天來不及補貨,騰就拿出了自己收藏的老爺車作為裝飾,搭配一些大眾品牌的車子模型,價格從10元到800元不等,本以為過百的東西在集市上不好賣,事實證明園區的購買力較強,一兩百元的車模反而更暢銷。“我的老爺車本來不打算賣的,但是有一個女孩子對它愛不釋手,我就以200元的價格賣給了她。”騰說他每周出攤三天,平均每天能賺五六百元,“擺攤不丟人,自由快樂且賺錢。”


騰以前是做汽車模型貿易的,因為疫情,關閉了工廠,轉型做淘寶和抖音直播,機緣巧合在小紅書上看到后備箱攤主招募,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參加線下市集,沒想到這種新型消費場景也能為自己帶來不錯的收益。
和騰一樣,懷揣好奇心嘗試擺攤的球球,因今年夏天一次無意間和朋友一起出攤倍感新鮮,選擇辭職來實現她的自由快樂夢。“我朋友入‘坑’之后無法自拔,為了參加后備箱市集,已經改裝了3輛車了,從甜品到盲盒再到現在由我運營的泡面車,在商場固定區域擺攤不用擔心城管,還可以把小車裝扮得美美的,個性化的消費場景也為我們吸引了不少慕名而來的客人。”
所以,擺攤也是一門藝術,想要掌握流量密碼,需要花點心思。
今年7月,鳳凰廣場通過自媒體發布市集攤主招募信息,與此同時也通過與第三方市集主辦方聯手,合作舉辦了“集食行樂”戶外市集。在主辦方看來,這既是響應政府發展“夜經濟”的相關號召,同時也是帶動項目晚間客流,豐富顧客消費的選擇。“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有一家做精釀啤酒的,口味很好,我們自己的工作人員和朋友也都買了一些。”
促進消費是一方面,夜間氛圍烘托也不能少。攤主中有上班族,也有網紅店店主和美食博主等,在ID PARK 歌林公園招商中心總經理徐彥瑋眼中,相比傳統的商場,市集更有煙火氣,形式較為新穎,攤位成本也較低,能給年輕人營造出一個社交空間。而針對不少消費者對食品安全以及人員健康情況的顧慮,各大商場都會對攤主進行認證,攤主都需要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從業人員的健康證明、營業證照等證明材料后才能進入集市。
“今年集市文化的崛起對促進消費肯定是有意義的。”不散市集創始人盧亞軍表示,集市消費和網購商城有很大的不同,有很多獨一無二的商品和很愉快的體驗感。印象最深的就是中法文化周:法國商戶和中國商戶的文化交流和碰撞,給消費者帶來全新的體驗。他覺得未來的集市,既要提升品質,也要不斷地創新,“現在重品非常多,很多人看到什么好賣就去跟風,這是不好的現象,集市本身是需要創意的。”盧亞軍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