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向煜

蘇州的老字號們,很多都是從街頭巷尾小店慢慢成長起來的。在消費日益多元的當下,我們身邊也不乏網紅店,這些店鋪往往面積不大,卻因有意思的產品、巧思妙想的設計、新穎的概念走紅于網絡,特別是近兩年層出不窮的咖啡店,每個月都能誕生幾家“網紅”。
但網紅店可以高枕無憂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一家店鋪光做“網紅”是不夠的,“長紅”才是他們的目標。而要變“網紅”為“長紅”,經營者們自然有著自己的想法。
無可否認,即便現在很多人詬病星巴克的咖啡品質不太好,但確實是它的出現,讓大家開始接觸咖啡這一“洋事物”。隨著第三次咖啡浪潮的來臨,越來越多的人不再僅僅滿足于去星巴克喝一杯焦糖瑪奇朵,人們開始像看待紅酒一樣看待咖啡,試圖去了解背后的文化,探索其制作過程、口味特點等等。這時,咖啡愛好者們發現,城市里越來越多的獨立咖啡店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
第一次走進西美巷內的“豆漿”,是一年多前,那時它還叫作“空·集”,里面掛著不少詩集作品。主理人葉子告訴我,這些作品都是前期他們通過一場詩集活動招募來的,作者大多是自由詩人。說實話,因為近兩年蘇州獨立咖啡店太多,也沒有再見過葉子。而當她與她的咖啡店再一次出現在我的視野里,已經改名為“豆漿”了。
葉子是臨床醫學出身,最初只是喝咖啡的門外漢。“醫院工作節奏快,壓力大,咖啡成為了生活中的必需品。”后來一個機會,她接觸到了小眾咖啡館,漸漸了解咖啡,對咖啡品質有了新的要求,再往后,就有了西美巷的這家獨立咖啡店。
很多人好奇,一家咖啡店為什么取名“豆漿”,葉子直言,主要是希望“豆漿”可以像街邊的早餐店一樣,是一個讓大家早晨能輕松喝到一杯咖啡的地方。“豆漿可以開啟蘇州人一整天的快樂,濃郁的咖啡也是我快樂的源泉之一,我想通過這家咖啡店,把簡單的幸福傳遞出去。”



“豆漿”的英文名為“BEANSPRESSO”,是因為葉子覺得豆漿和咖啡兩者之間其實有一些概念互通的地方——本質都是豆狀的農作物,經過不同加工變成為液體,最終流入到我們的體內。而其新Slogan(廣告語)為Coffee is Soy Milk(咖啡就是一杯日常的豆漿),事實上這句話不僅講述了葉子對這家咖啡店的定位,也傳遞了她對這家店的期盼——喝咖啡,可以像喝豆漿一樣,成為生活的一種日常。
作為一家位于巷子里的咖啡店,“豆漿”與居民區是緊密相連的。“從‘空·集’到‘豆漿’,我們先是在空間設計上動了腦筋。”考慮到位置的特殊性,“豆漿”在改造中采用了磨砂玻璃,雖然光照受了影響,但巧妙地在室外擺放綠植,每一面磨砂玻璃自然就形成若隱若現的寫意水墨畫的質感。
更大的改變是在空間的功能上。葉子介紹,原來“空·集”的空間比較強調復合性,“很多朋友反饋過,店鋪外表看上去有很多東西,但內在除了一臺咖啡機,什么都沒有。而現在,經過改造后,‘豆漿’的空間變得通透且舒適,很日常,我們想要讓每位走進店鋪的客人都是放松的狀態。”
在大眾認知里,網紅店鋪開滿兩年,就能算老店了。按照這個標準,吳衙場東吳飯店內的綠狗可以算得上是一家“老店”了。主理人Jamie告訴我們,當初看中這塊地方,就沒想過開咖啡店。“就是看中了這里的建筑,幾個朋友一合計,便租下來進行改造,原本只是想打造成朋友間聚會、交流的地方。”機緣巧合下,原本“私密”的空間,絡繹不絕有人上門,漸漸變成了十全街上一大打卡點。
東吳飯店內的綠狗,有水、有花草,有咖啡、有甜品,是一個很理想的享受咖啡和消磨時光的空間。但熟悉綠狗的人都知道,有一段時間綠狗從原址上暫別了。
“但我們沒有離開。”圍繞十全街,綠狗開始嘗試不同的風格飲品——滾繡坊內的綠狗·綠犬制品會售賣各種味道的自研冰激凌,最吸引人的應該是茅臺味的冰激凌。“甜品使人愉快,成年人需要點別樣的甜品,于是我們想到了在冰激凌里加入酒精。這款茅臺冰激凌,為了確保口感,我們幾個人做了多次試驗,前后大約用了一整箱茅臺酒,就是想要給人最正宗的口感。”

不止是滾繡坊,在十全街的西段,Jamie打造了一家以清吧為主的綠狗·動物兇猛。夜幕時分,店內藍調與橙調交織的昏暗光線,仿佛置身于落日沙灘,吧臺后滿墻陳列的酒瓶仿佛在無聲地“邀請”你。與店名呼應,酒水的命名也繞不開各種各樣的動物——口味偏甜微酸,入口溫潤細膩的,名為“甜狗”;和三五好友一同小酌,“虎朋狗友”是不錯的選擇;若是想要不含酒精的飲料,則可以嘗試“藍蜻蜓”“火烈鳥”……
前階段,東吳飯店內的綠狗再一次開門迎客。“一步步走來,綠狗能夠一直受到大家的喜愛,作為主理人自然是開心的。但我們清楚,空間布局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內生力量的修煉。所以無論在哪一家綠狗,無論是咖啡、甜品還是酒,我們對出品品質的把控都是非常嚴格的。”
嚴格的品控,差異化的產品和裝修,讓綠狗一直走在了潮流消費的前沿。但這只是第一步,店鋪的靈魂是內容,即店鋪要能夠不斷吸引熟客來,做出有意思的東西,擁有自己的圈子。“這是綠狗不斷進步的方式。”Jamie強調,當客人愿意一次次來綠狗消費時,他們的心態就變得不一樣了,從“探店”到“再去試一試”到“來了還想來”,綠狗的熟客群正在擴散。而當客群愈發穩定,大家將綠狗當做一個固定空間來放松時,對網紅店鋪偶然間的“偏愛”也就得到了延續。

2020年,建新巷內一家清清爽爽的買手店吸引了不少蘇州“潮人”的眼球。這家名為NUTSPACE的集合店,不僅有好看的服飾,還會定期舉辦各類展覽,同時店內會售賣咖啡和甜品。記得很清楚,一樓空間內的設計類展陳每個月更新,即便經常前去,也會很有新鮮感,而且很適合拍照。二樓是買手區,有許多國內獨立設計師原創服飾、限定聯名,以簡約設計風格為主。可以說,主理人Eggy匠心獨運,通過糅合各個“新生代元素”,搭建出Life-Style城市生活美學的年輕化社交空間。
這只是NUTSPACE的1.0版本。2022年7月,NUTSPACE 2.0 亮相竹輝環宇薈。“這是我們的第二家店,也是第二個空間,通過推出‘場景化社交’的新型概念,重新與大家建立不一樣的聯系。”Eggy介紹。
作為復合型商業空間,眼前的NUTSPACE融合了時裝、快閃、飲品等業態,整體設計風格以黑色調為主,運用了不銹鋼、黑色藝術漆等材料營造出一種硬朗的空間氛圍。店鋪一樓包括了咖啡、精釀啤酒及快閃活動等業態,二樓則是以服裝售賣為主的買手區。樓梯的設計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通往二樓的樓梯間被粉刷成黑色,同時原建筑的常規扶手被更換為定制的鋼管扶手,整個空間的個性更加突出。
“從 1.0 到 2.0 是一個全方面的升級。”除了空間的“硬件”外,Eggy告訴我們,更重要的是在品牌調性上,2.0會比1.0更加清晰,同時在品牌選擇上也更加豐富。“在水吧的部分,我們加入了精釀啤酒,真正實現了日咖夜酒的空間屬性。”
在采訪中,Eggy始終強調,NUTSPACE絕不是傳統的買手店,它還是承載著社交屬性的復合空間。“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把買手區域與其他功能區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社交空間,并且這個空間可以隨著不同主題的變化形成風格各異的社交場景——在這里,我們會舉辦各類主題派對、快閃活動和品牌活動等等,不僅滿足時尚達人的消費需求,也可以實現他們的社交愿望。”
無論是1.0還是2.0,NUTSPACE都致力于打造一個有意思的空間,而要讓這個空間擁有足夠的吸引力,Eggy認為維持新鮮度是必要因素。“前期,我們做好了年度運營計劃,品牌快閃的更新頻率保持在兩個月一次,每一次的快閃會覆蓋整個店鋪,包括但不限于快閃裝置、快閃限定飲品、配套海報、限定物料等。”他透露,除了快閃,店鋪主題活動的更新頻率在一個月一次。除此之外,他們在二樓買手區的品牌選擇上也會不定期更新,持續為客戶挖掘更多的獨立設計師品牌。
集成空間的模式可復制,而屬于NUTSPACE的品牌調性是不可復制的,這是很多時尚達人喜歡這里的重要原因。對于未來,Eggy說他們在門店運營上會繼續腳踏實地地穩步推進,同時也希望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影響力,挖掘蘇州時尚行業的潛在空間,從而帶動整個蘇州的時尚風向。


記者手記
都市人向往的“第三空間”
很多年前,大家都說星巴克提供了一個城市第三空間的樣板,但作為連鎖品牌,即便環境再舒適,終究難以面面俱到,這實際上為很多獨立品牌店提供了廣闊空間。無論是咖啡館還是集合店,它們的出現與不斷升級,某種程度上為都市人打造了形態各異的、更加細分的“獨家”空間。
在這個空間里,不僅有咖啡、有酒、有美食、有服飾、有活動,更重要的是,大家能夠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閑暇時,大家聚在一起談天說地,遵從內心向往,不受外界干擾,享受都市里難得的愜意時光,想必,這才是很多網紅店鋪能夠長久吸引“流量”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