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婧茸 攝影 程禮明
千百年來,蘇工、蘇作一直為文人雅士所喜愛。這些延續千年的古法技藝,以現代設計的方式重述,幻化為一件件帶著悠遠深厚的物件。歷史的鮮活和精致躍然眼前,展現著蘇式的雅生活。
在滿江紅蘇式生活體驗基地,每一天12小時的輪番直播,向屏幕前的大家展示著蘇式生活的魅力。蘇作技藝、木質文化、傳統香道……在主播們聲情并茂的表達中,成功出圈,進軍網絡。
下午1點,滿江紅蘇式體驗基地的主理人連珍麟正在準備著直播間。早在四年前,連珍麟就帶著滿江紅緊跟潮流開辟了新媒體事業,在短視頻領域嶄露頭角。如今在這個日新月異新的消費時代,連珍麟和滿江紅也加入了直播帶貨的行列。
為了自己喜歡的東西和理想,連珍麟在紅木和蘇作領域已深耕了10多年,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研究、設計、傳播木質文化與蘇式生活。兩年前,滿江紅與現代蘇州雜志社聯合成立了蘇式生活體驗基地,將屬于蘇州的生活方式,與傳統的中國文化相融,賦予家居生活新的生命力,也吸引了一撥志同道合的人,亦師亦友,相互交流。
在這個新消費時代,滿江紅蘇式生活體驗基地展開了線上+線下的經營模式。2018年,站在移動互聯網的風口,連珍麟通過新媒體的短視頻方式,傳播傳統蘇式文化。2019年,滿江紅開始涉足直播,不斷摸索新消費時代下的運營竅門。

現在的滿江紅蘇式生活體驗基地將原先的家居展廳面積縮小,增加出多個直播空間。原先的茶室,也被改造成了線上運營辦公室。
一個完整的直播活動,需要主播、復播、場控、策劃、數據分析員等,目前,負責滿江紅線上直播工作團隊的員工人數就超過了40人。
今年,連珍麟自己也加入了直播帶貨的行列。每天下午的1點到6點,他便會坐在鏡頭前,將自己十余年來了解的木質文化以及對蘇式生活的感悟對觀眾們娓娓道來。
在連珍麟眼里,只要跑起來,就會有風。“隨著新消費的不斷崛起,零售逐漸成為主流趨勢。我們滿江紅雖說做的是傳統家具行業,但我們是一群愛創新,愿意嘗試跨界的人,當我開始研究起新零售,我發現傳統行業最難解決的獲客問題,新零售竟然就有輕松的解決辦法。這便是不斷接受新事物所帶來的益處。”
在滿江紅的直播間,你可以看到有文玩手串、線香禮盒、蘇作工藝品、蘇州奧灶面、生煎包等品類。在今年的“雙十一”期間,連珍麟最好的一場直播,帶出了800多單的好成績。
“誠信和質量,一直是滿江紅的生存之根。作為一家遠道而來的外地企業,能在蘇州這樣市場環境競爭激烈的城市扎根十幾年,靠的是市場反饋的口碑。在滿江紅,無論是主業銷售的紅木家具,還是用于線上零售的文玩、工藝品,每一件產品的工藝都要經過嚴格的檢驗。十年來,我們一直都享受制作精品的過程。在滿江紅,每一件小東西都是用耐心琢磨出來,每一道工序,每一個構件,每一件產品,都代表著滿江紅十年的質量標準。 ”
對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理念,在滿江紅的直播間也能讓人實實在在地感受到那份近乎執念的“匠心”。每一天,連珍麟會在直播鏡頭前向觀眾展示自己產品的品質和細節。比如,滿江紅的紅木家具在原材料上比國標3%的白邊更嚴格,要求做到100%無白邊。再到生產、雕工、打蠟等各個方面,滿江紅用近乎執念的匠心在直播間講話。
在這里,還有一個關鍵詞,那就是“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及工藝的境界無窮無盡,知識的更新不會停息,我很享受保持這一種學習的狀態。”十年來,連珍麟無論多忙,每天晚上總是會抽出40分鐘來閱讀,歷史、文化、傳記、商業類叢書都是他心儀的品類。“不斷的學習,讓我充滿底氣。面對鏡頭常常要連續直播好幾個小時,這個時候才會發現平時讀進去的那些書真的很有用。文化讓我自信,讓我有分享不完的話題。”
連珍麟認為,蘇作工藝作為中國傳統工藝的一大流派,也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我們滿江紅蘇式生活體驗基地有責任去傳承蘇作工藝的精華,不僅應有文化夢想,還要有商業夢想,靠創新的互聯網手段去做大產業。”
蘇作藝術精美優雅,猶如江南女子一般小家碧玉,讓人只望一眼,就難以忘懷。蘇州人,內斂低調,他們深信不用拼命地打旗號,懂行人也認不錯你。但在這個互聯網新消費時代連珍麟覺得,無論是文化傳播還是做商業,都要有緊迫的責任感。
“近兩年滿江紅的線上運營,將許多優質的蘇作工藝產品推廣到了更大的市場。線上受眾群體很廣,并不是局限于某個區域,打破了常規的銷售模式。線上的別樣生機讓蘇式工藝和蘇州文化不再‘藏于深閨’,而是通過新形式的信息共享傳播出去,這也讓傳承后繼有人。我相信,腳踏實地去努力,時光不會虧待你。在這里我們也希望更多和我們有一樣夢想的人加入到我們的行列中來!”連珍麟由衷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