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向煜 通訊員 陸萱
秋意正濃的11月,蘇州市相城區陸慕實驗小學(以下簡稱“陸慕實小”)的豐收節熱鬧非凡,學生們走進校園內“一米植園”的花果飄香景觀帶進行勞動采摘,以累累碩果慶祝豐收。與豐收節同時開展的是“美食工作坊”,師生們如火如荼地加工果實,進一步放大了豐收的喜悅。
2021年3月,陸慕實小的“一米植園”正式啟用,學校創新性地圍繞該平臺實施獨具特色的品格提升工程項目,意圖在“小”場域現“大”活動,在實踐活動中錘煉學生勤儉、合作、感恩的陽光品格,滋養學生心靈,讓“千方心田”充滿陽光,讓三千新苗茁壯成長。
始建于1912年的陸慕實小,是一所文化底蘊深厚的百年老校。作為江蘇省陶行知實驗學校,學校積極踐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與時俱進地把“真”的教育思想發揚傳承。多年來,學校確立了“追慕本真,向上生長”的辦學理念,以“慕真文化”為引領,進行學校品牌化建設。在這樣的背景下,“一米植園”應運而生。
在“一米植園”,每一片細微土地皆被珍而視之。這方“小天地”,位于陸慕實小校園一隅,緣墻而建,為師生手植園地營造出濃郁的校園勞動文化氛圍。學生在“一米植園”中與自然親近、與文化交融、與實踐融合。
以此為核心,學校致力于打造獨特的文化景觀,其中“耕植文化長廊”以學校書畫校園特色為基石,繪有二十四節氣農事圖、耕植文化詩詞,并隨時令在長廊墻面上更替學生參與勞動實踐的成果影像,學校的每一處景觀都涵養著學生的陽光品格,是學生最為廣闊的學習、實踐、成長的空間。

以“一米植園”為基點營造特色場域,陸慕實小打造了以“一園一帶一角”“一廊一廳一院”“一館一坊一街”為代表的全方位、立體化的物態環境。“慕真少年的陽光品格在特色場域中拔節生長,源源不斷。”該校校長趙一峰如是說。

一年多來,“一米植園”品格提升工程項目帶動了師生共同成長。向陽綻放的學生團隊,蓬勃向上的教師團隊以及溫暖協同的共育團隊在陸慕實驗小學的校園中蓬勃生長。
學校通過建設班級勞動合作小組,組建紅領巾學習小隊,建設校級社團,生生互助互促,行為淳真、思維求真的少年們在陸慕實小校園中茁壯成長。與此同時,依托“一米植園”項目,學校協調學科資源,加強教師的培訓研討,教師素養在活動策劃、合作交流中得以有效提升,逐步形成一個有共同價值取向、理想愿景、文化精神的慕真教師成長共同體。
更值得稱贊的是,陸慕實小的項目活動已經由校內延伸到家庭,拓展到校外基地,家長及基地專業人員都成為了培養學生優秀品格的參與者,由此形成與學校共育的優秀團隊。
“作為一所百年老校,陸慕實小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致力于打造德育高地,筑牢學生人生根基,不斷深化品牌建設,助推學校高質量發展!”趙一峰強調。


課程是學生成長發展的跑道。記者從陸慕實小了解到,學校以“一米植園”實踐基地為載體,以校園文化整體建設為坐標,積極挖掘課程資源,形成國家、校本兩級課程體系。
根據自身特點和條件,陸慕實小適度整合國家課程的相關內容,注重與耕植課程的融合。
同時,在國家課程校本化的基礎上,學校著重校本課程的特色建構,充分挖掘課程資源。據介紹,校本特色課程分為“學耕啟行、深耕躬行、思耕拓行”三大類課程。其中“學耕啟行課程”中包含耕植歷史課程,耕植文學課程和耕植科普課程;“深耕躬行課程”中包含植物播種課程,農具開發課程和植物養護課程;“思耕拓行課程”中則包含豐收物覽課程,豐收飲食課程和豐收生命課程。
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實踐、體驗、感悟,錘煉出勤儉、合作、感恩的品質。
陸慕實小結合校園文化節開展節日專題活動,進一步涵養學生的陽光品格。
陽春四月,啟耕節伊始,陸慕實小的學生們在輔導老師的帶領下,積極開展“我的植園計劃”設計評比活動,通過田間班牌設計評比活動,田間授牌儀式,授種、播種儀式,植園參觀等系列活動,體會到啟耕、播種的喜悅。
到了金秋十月,豐收節拉開帷幕了。學校結合時令以及課程規劃,讓學生走進“花果飄香景觀帶”進行勞動采摘,以累累碩果慶祝豐收。豐收節期間,“美食工作坊”也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了實踐活動。趙一峰介紹,“美食工作坊”活動中的生態農產品共享活動依據時令定期開展,如“蠶豆采摘季”“柑橘分享周”“濃情臘八粥”等,學生在種植與分享美食的過程中,逐步養成勤儉、科學、健康的習慣,踐行生態、環保、健康的生活方式。“新苗街市”也會結合時令定期開市,為義賣勞動果實提供校內外雙重銷售場域,有效實現校內與社區雙聯動。
到了年底,學生以“一米植園”社團情景劇展演、耕植主題微電影展播、主題合唱、舞蹈表演等形式,展現從植物生長的細微變化中所感知到的生命的奇妙,以表達對生命的感恩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