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顯德汪礦,河北 邢臺 054100)
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顯德汪礦工業廣場污水處理廠于2009年6月開工建設,同年11月開始進水調試,2010年6月交付顯德汪礦運行。污水廠采用CASS工藝。設計日處理能力為6 000 m3,實際運行中常年保持在3 300 m3/d左右。污水來源為生活污水、洗浴廢水、生活科食堂廢水和醫院廢水,其中洗浴用水占60%,生活污水占33%,其余為食堂和醫院廢水。由于地勢所致,分別在礦區內和生活區內建有1#、2#污水集中池,進行一級提升。
顯德汪礦工業廣場污水處理廠的污水處理分為物理處理、生物處理和深度處理。1#、2#泵站水提升至最高點后,通過管道自流至污水廠區內,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懸浮物被格柵去除后進入到調節池。調節池主要起調節水量和水質的作用。當池內水位滿足進水條件后開啟提升泵,使污水通過旋流除砂設備,利用離心力的作用將比重大的沙礫除去,完成物理處理。污水進入到生物選擇池內與回流污泥進行充分混合接觸,利用吸附原理迅速降低污水中的有機物含量,同時聚磷菌通過厭氧環境進行磷的有效釋放,之后污水進入到缺氧池,與回流的混合液接觸,進行脫氮,此時污水經底部涵洞進入到好氧池內,進行有機物的分解和磷的過飽和吸收,之后進行靜止沉淀,至此生物處理部分結束。
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污水處理廠工藝流程Fig.1 Sewage treament plant process flow
沉淀后的上清液通過潷水器進入到中間水池,由臥式離心泵將水抽到過濾罐內,通過石英砂過濾作用將污水中的細小懸浮物進一步去除,之后污水進入到消毒池,通過二氧化氯消毒后達標外排,完成深度處理。
該污水廠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設計進出水水質指標見表1。

表1 設計進出水水質Table 1 Design water quality of influent and effluent
CASS工藝屬于好氧生物處理法,對比傳統的活性污泥法其本質是去除原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機物,而氮、磷的去除只能依賴細菌細胞的形成。傳統的活性污泥法氮的去除率只有20%~40%。但根據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環現象,采取一定的運行措施后,可以將氮循環的作用運用在CASS反應系統內。
在未經處理的新鮮污水中,含氮化合物存在的主要形式有有機氮和氨態氮,主要以有機氮為主。有機氮在氨化菌的作用下分解轉化為氨態氮,這一過程稱之為“氨化反應”。氨態氮在硝化菌的作用下進一步分解氧化為硝酸氮,這一過程稱為硝化反應(式1)。在氨化反應和硝化反應中,起決定作用的是氨化菌、亞硝酸菌和硝酸菌。后兩者統稱為硝化菌,硝化菌是化能自養菌,其生理活動不需要有機性營養物質。
經過硝化反應后,污水中的氨轉化為了硝酸鹽,為將其排出系統,還必須經過反硝化菌的代謝反應,將硝酸氮和亞硝酸氮轉化為氣態氮釋放到大氣中(式2、式3)。反硝化菌是異氧兼性厭氧菌,需要以原污水中的有機物為碳源進行活動。
反應式如下:

由式1、2可計算出:完全硝化1 g NH4+-N,需堿度7.14 g(以CaCO3計),轉化1 g亞硝酸鹽氮為氮氣時,需要有機物(BOD5)為1.71 g;轉化1 g硝酸鹽氮為氮氣時,需要有機物(BOD5)為2.86 g。
在反硝化過程中,硝酸氮通過反硝化菌的代謝會產生同化反硝化和異化反硝化2種轉化途徑,最終的產物分別是菌體的組成部分和排入大氣的氣態氮。
2.2.1 水 溫
硝化反應的適宜水溫為20~30℃,<15℃,硝化速度下降,<5℃,硝化反應完全停止。反硝化反應事宜水溫為20~40℃,<15℃,反硝化速度下降。
2.2.2 溶解氧
硝化反應器內溶解氧濃度宜保持在2.0 mg/以上,而且反硝化反應宜將溶解氧控制在0.5 mg/L以下。
2.2.3 pH值
亞硝酸菌在pH值為7.0~7.8時,活性最好,而硝酸菌則為7.7~8.1。反硝化反應pH值控制在7.0~7.5之間,由于硝化反應需要消耗堿度,而反硝化可以恢復一部分堿度,有利于將系統的pH值穩定在所需范圍內。
2.2.4 污泥齡
硝化過程的污泥齡一般為硝化菌最小世代時間的2倍以上,因此生物脫氮過程污泥齡一般控制在12~25 d。當冬季水溫<10℃時,應適當提高污泥齡。
某年5月下旬,污水處理廠出水明渠處水體顏色發黃,并因水躍現象造成泡沫堆積,且泡沫發黏,不易破散,同時泡沫上有褐色懸浮物堆積,感官不好。
污水處理廠5月進出水氨氮數據如圖2所示。

圖2 污水處理廠5月進出水氨氮數據Fig.2 Data of ammonia nitrogen in the inlet and outlet water of the sewage treatment plant in May
由圖2可得,此時的污水氨氮去除率偏低。在運行中還發現,當水量充足時,如超過3 200 m3,進水氨氮數值基本維持在15 mg/L左右,而當進水量突然降低至2 000 m3時,氨氮數值會猛增至34 mg/L,對活性污泥造成了大的沖擊負荷,為氨氮的去除增加了困難。其他運行指標基本維持在正常水平。
根據生物脫氮的去除原理,污水中的氮需要經過硝化和反硝化才能去除。硝化反應需要的條件是好氧及低有機物含量,而反硝化則需要低溶解氧和充足的碳源才能進行。根據此原理,將原始的運行方式,即進水、曝氣、沉淀、潷水4個階段,各階段1 h,共4 h 1周期,更改為新運行方式,即當進水氨氮偏高時,對處于待機狀態的好氧池低水位混合液進行預曝氣,時間控制在半小時左右(待機狀態的殘留液為上周期處理過的水,有機物含量低),使其生成足夠的硝酸鹽后,再將調節池內污水提升進入生物選擇池及缺氧池內,進水過程僅開啟攪拌器但不進行曝氣,以維持低溶解氧狀態,新進的污水富含有機物,滿足反硝化的條件,使氨氮轉化為氮氣形式溢出,進水結束后進入曝氣階段,繼續開啟污泥回流泵和混合液回流泵,污泥回流比由原狀態的23%提高至51%,混合液回流比控制在72%,曝氣1 h后進行沉淀、潷水,此種運行方式大大提高了脫氮效率。
污水處理廠6月進出水氨氮數據如圖3所示。

圖3 6月進出水氨氮數據Fig.3 Water inlet and outlet ammonia nitrogen date in June
由圖3可得,采用該運行方式后,即使氨氮進水負荷波動較大,出水氨氮依然可以保持在0.5~1.0 mg/L。
經過幾個月的運行及監測發現,該運行方式能夠保證氨氮去除率,使出水氨氮一直保持在0.5 mg/L左右。結合污水廠的運行,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該方法需要及時監測進水氨氮數值,當該數值上升到25 mg/L時,立即采用上述運行方式,即可保證該周期水質達標。
(2)當進水氨氮數值處于正常水平時(15 mg/L左右),為降低污水處理廠的運行成本,可采用原運行方式降低電耗。
(3)污水處理中生物脫氮和除磷是相互影響的,為提高脫氮效率,預曝氣后回流的混合液勢必會將溶解氧帶入到選擇池中,從而影響除磷效果。為達到同步脫氮除磷的目的,污水處理廠的運行方式必須依據水質特點,對工藝流程及各項參數進行適當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