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欣玥
文題展示
習(xí)爺爺說:“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chuàng)造。”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身體力行的勞動一定是獲取經(jīng)驗和知識的最好方式。請你走進農(nóng)田,化身勤勞的小蜜蜂,體驗勞動的辛苦與樂趣。然后以“走進農(nóng)田”為題,寫一篇習(xí)作。
要求:寫清楚勞動的過程,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為重點來寫;寫勞動的場面時,既要關(guān)注整個場景,也要注意同學(xué)的表現(xiàn),寫一寫他們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把勞動的體會寫下來;不少于500字。
剝玉米粒可不是個輕松活兒,可是小作者做到了讓“玉米粒像雨點一樣飛快地跳入盆中”,她的訣竅是什么呢?
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我們一路歡聲笑語。躲在地底下的花生,掛在稈子上的玉米,被大片葉子遮住的紅薯……都迫切等待著被收獲。
來到花生地頭,我們分成四個小隊,開始拔花生。隊員們齊刷刷地蹲在地上,大家都在分工合作:男生抓住花生苗連根拔起,女生用力把顆顆花生拽入籃中。“嘿呦!”瞧!又拔出一大把花生,花生們緊緊抱在一起,厚重的泥土似乎也不能將它們分開,我們用手一拽,就拽下一“群”花生。“拔完花生啦,趕緊去掰玉米呀!”我和隊友們一邊喊著,一邊跑向玉米地。
我瞄準一個玉米棒,用手抓住它的頭部,用力朝反方向扯,玉米棒就乖乖下來了。每個人都懷抱三四個玉米棒,弓著腰跑向目的地——大盆邊,我們要把玉米棒變成玉米粒!“得先把玉米的外衣脫了呀!”說罷,我從玉米頭部入手,一件件外衣掉了一地,金子般的果實露了出來。它們挨挨擠擠,共同成長,看起來特別可愛。可如何把“金子”剝下來呢?我有些著急,轉(zhuǎn)頭看向其他小隊:王睦涵那隊,每個隊員都使勁用大拇指搓,搓啊搓啊,一顆顆玉米粒“嘎嘣嘎嘣”跳進了盆中;楊靜逸那隊,隊員們雙手齊上陣,玉米粒從搓紅的手中滾入盆中;楊書旺那隊,楊書旺的手上似乎裝了馬達,只見他先把玉米粒從中間從頭到尾剝掉一列,再從兩邊向中間剝,他兩個大拇指配合得井井有條,左手朝右擠,右手再朝左擠,玉米粒便順著中間的“過道”從他手指間滑了下來。我連忙拉上隊友,學(xué)著楊書旺的樣子認真剝起玉米粒來,玉米粒像雨點一樣飛快地跳入盆中。
“一,二,三,四……二十!哇,你們隊剝了二十個玉米棒子!”其他隊隊員的眼中紛紛閃過一絲羨慕,我心里也特別有成就感。是呀!如果沒有技巧,只會蠻干的話,我們不僅無法勝出,說不定手還會受傷。看來,成功不能只靠蠻干,更要掌握技巧才行。
作文彈幕
朱紫涵:成功有方法,做事有技巧。小作者通過剝玉米粒明白了做事不能蠻干,要講技巧,我很認同。
龐老師:通篇看來,小作者觀察細致入微,敘述井然有序,通過生動的語言,把勞動的場景描寫得具體形象,使讀者仿佛置身于現(xiàn)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