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棗莊市滕州市荊河街道中心小學 楊貴珍
“雙減”政策是指在義務教育階段減輕學生的功課和校外培訓負擔。事實上,執行這項政策是很有必要的。“新時代、新面貌”,在現今的社會背景下,小學生需要擁有符合新時代的精神面貌,因此,教師要努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方面綜合發展。以往,大量的課后作業以及校內外課程學習的“無縫銜接”對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同時也增加了家長的教育壓力。因此,有必要從政策方面進行調控,促進教育更好地發展。依法實施義務教育的學校,應當按照規定標準完成教學任務,保證教學質量。社會組織和個人應為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創造良好的環境。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生的教育質量成為家長關注的熱點,課后服務方面,更是家長積極迫切關注的問題。隨著“雙減”政策的提出,從提高小學生課后服務質量以及平衡教育關系等多個角度考慮,本著堅持學生和家長自愿原則,學校不得強制或變相強制學生統一參加課后服務,不得無故拒絕學生參加課后服務。因此,如何進一步增強教育服務質量、緩解家長教育焦慮、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助推國家政策全面落地,也就成為作為教育責任主體的學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本文將分析“雙減”背景下小學課后服務質量提升的問題及策略。
在積極落實“雙減”政策的情況下,如何合理安排課后服務時間,如何有效實施課后服務質量,是“雙減”政策落實最關鍵的一個問題。學生及家長最關注的問題還是課后服務質量的問題,這是事關學生課后學習的關鍵,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課后服務要從個性化教學出發,為小學生設計出一套合適的課后服務方案,結合統一化課后輔導和學生自主參與的原則,讓愿意留校的小學生進行統一的課后輔導及學習。教師要積極地為學生提升課后服務的質量,為學生及家長解憂,鼓勵家長讓學生留校學習,排除家長心中的顧慮及需求。“雙減”背景下,小學課后服務要迫切解決的關鍵問題是課后服務的質量及內容,讓家長能后顧無憂地將孩子留校學習。為此,為了加強進一步了解及關注家長及學生對課后服務的要求、目前課后服務的狀況,通過家長會及上門訪談等方式進行調研后。發現課后服務存在很多的問題,這是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現有以下幾方面的問題,具體如下。
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人們對小學生課后服務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由于學生個體存在差異,自制力也有所差異,在學習及寫作業方面也不一致,因此不能要求每一個小學生的步調一致。但是這樣就存在一個重要的問題,即學優生學習進度很快,學困生學習進度跟不上,這就導致在有限的時間里一部分學生能按時完成作業,一部分學生完不成。其次,在課后服務的內容上以學生的喜好為主,小學生可自行選擇自己喜歡的科目,就是因為自行選擇,所以導致出現一系列的問題。小學生的興趣及愛好本就很隨意,因此在課后服務的過程中,學生隨意變更學習科目,導致學習得不到長期的發展,這是“雙減”背景下小學課后服務所面臨的問題。
在“雙減”政策推出后,很多家長覺得這樣的政策非常好,認為可以將孩子全權交給教師,由教師去管理及輔導孩子的學習及作業,家長可以不用再去抓孩子的學習及作業。而孩子回家以后,家長也沒有對孩子進行任何的輔導及要求,任由孩子在家玩耍、看電視。這種全權由教師管理的思想,導致家長與學校的教育思想不一致,教育理念不同步,導致對學生的教育方面的失衡,教育質量下降。
在“雙減”政策推出以后,現代教育對小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雙減”背景下,開展課后服務,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不論是教師的工作時間還是課后服務的質量問題,對小學教師而言都是新的考驗。由于課后服務的原因,教師的工作時間延長,在心理及身體上的壓力都很大,致使教師在工作的過程中感覺不到工作的快樂,對職業的滿意度逐漸下降。
在“雙減”政策下,開展小學生課后服務,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幫助家長解決按時接送孩子困難的重要舉措,是進一步增強教育服務能力、使人民群眾具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近年來,各地在這方面做了積極努力和有益探索,積累了許多好經驗、好做法。但在一些地方還存在著小學生課后服務沒有開展、服務機制不健全、服務行為不規范等問題。為切實做好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經過長期的調研,得出以下結論,以解決上述存在的不足。1.針對學生的差異,采取分層教學措施。教師在進行課后輔導前要對學生進行全面了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由于學生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學生的基礎、認知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存在差異,同一班級的學生在接受同等條件下的教育時所表現出的領悟能力也是不同的,導致學生不能共同成長。而分層教學可以高效解決這一問題,促進學生共同進步。2.家長因素:每個家長受到家庭、環境以及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影響,對教育的認知也是不同的,對孩子的教學重視度也存在差異,導致部分家長不能很好地配合學校的工作,進而影響課后服務的質量。因此,關于小學課后服務,教師需要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深度溝通,引導家長積極配合工作,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3.教師因素,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部分教師不重視課后服務實際存在的意義,進而導致課后服務質量不高。因此,要想提高“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課后服務質量,需要提高對教師的招聘標準,招聘優秀教師,引入新鮮血液,定期組織培訓,讓教師不斷學習新的思想和新理念,與時俱進,促進學生課后服務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1.為學生設計出多元化的作業。“孩子讀書不易,家長更不易”,主要還是因為教師布置作業不夠用力,基本上還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套路。由于家庭生活的多元化,每個學生都有不同方面的學習優勢,也有不盡相同的興趣指向。在“雙減”政策推出后,小學教師在為學生作業布置時,要符合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要有代表性,分量適宜,難度適中;要向小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并規定時間,并經常檢查和批改作用;批改作業時,要仔細認真;方式多樣化,要及時,要規范;在做評價時,評價的目的是促進發展,應做到評價內容綜合化、主體多元化、方式多樣化。教育工作者要做到的是在學生出現錯誤的時候及時糾正,而不是讓學生自始至終都長在刻好的模子里。世界已經多元化發展了,那讓學生也多元化地成長更是有力措施。
科技的發展給教育帶來更多元化的選擇,不少學校通過APP布置作業,學生在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上即可完成家庭作業。然而,很多APP變質了,不少教育APP不但出現游戲,還出現了不適宜學生的文章。近日,教育部印發《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嚴禁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的通知》:要求各地立即采取措施,堅決防止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以保護學生身心健康和正常學習,營造良好的“互聯網+教育”育人環境,保障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在布置作業時,小學教師要明確布置作業的目的,目的是鞏固學生已學過的知識,通過做作業來加強學習知識內容。教師在為學生設計作業時,可多搜集一些網上的經驗,供其參考。如為達到鞏固字詞的目的,一般一篇課文第一課時上完,可布置讓學生抄寫生字、課后的詞語。如為了使學生養成勤于收集資料的習慣,可讓學生通過互聯網,搜集一些感興趣或者與教材相關的知識,整理成冊,在課堂上與同學們共同分享。還可以小學生的興趣為主,教師在布置作業時,盡量布置一些小學生感興趣、有趣味的作業,這樣會事半功倍,有效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質量,最終達到教學目的。
2.為學生布置個性化的作業。小學教師在為學生布置作業時,要在個性化備課中充分體現作業的設計,注重教材研究,特別是做好基礎部分,設計出個性化的作業內容,盡量多出一些貼近生活的作業,這樣小學生做起來不枯燥、不乏味。為貫徹落實“雙減”政策,優化作業布置,培養小學生各方面的核心素養,教師們應秉持立德樹人的發展理念,結合學情,按照不同學科、不同年段,針對“個性化作業設計”進行深入設計,這樣可有效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質量,使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熱愛學習。
3.為學生設計分層次作業。小學教師在為學生設計分層次作業時,要堅持五育并舉,改革作用評價方式,嚴格控制作業總量,設置作業小課堂,因材施教,分層次、多樣化地布置作業,做到書面作業不出校、課余生活樂淘淘,使學生增趣益志、全面發展。要著力強化學生作業管理,鼓勵布置分層次作業。試點學校應以學科組為單位,以學生歷次學情數據為依據,將作業從題目和題量上進行二到三層的分層,再以周為頻次進行布置、講評和課后答疑,實現個性化輔導。分層作業能從源頭改善作業質量,提升學習效率,變“題海戰術”為靶向作業,推動小學作業實現“輕負高質”。教學方法貴在行,但都是以目標為中心。
在“雙減”政策的實施后,小學教師在課后服務方面下足了功夫,家長及學生對課后服務質量的提升也有新的要求。如何提升學校課后服務的質量和管理水平,是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為推動“雙減”工作深入貫徹落實,提升課后服務質量,應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態,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促進中小學生全面健康發展。通過分享優質作業案例、觀摩課后服務課程等,進一步提高作業設計質量,提升“雙減”背景下的教學質量。在“雙減”和課后服務工作扎實有效地開展下,能夠結合自身條件,因地制宜地開展各項課后服務活動,豐富學生課外生活,緩解學生學習壓力,開闊學生認知視野,鍛煉學生實踐能力,培育學生創新素養,有效提高課后服務質量。從學校角度來看,提高課后服務質量,有助于推進學校課內教育和課后教育一體化,進而整體提升學校育人水平和教育服務能。
課后服務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主要解決小學生課后托管和綜合素質培養兩大問題。在“雙減”背景下,打造高質量課后服務體系,是提升學校育人質量、減少校外培訓行為、增強家校社合力的重要舉措。從實踐層面來看,由于課后服務是發生在常規課程以后的非正式學習,缺乏具體的實踐標準,一些學校課后服務存在形式化、簡單化、隨意化的現象。學校該提供什么樣的課后服務、如何打造精品課后服務等問題值得探討。而將課后服務與減輕學生的課后作業負擔相結合是有效舉措。例如,在校時通過輔導讓學生完成作業,為少數學困生進行個別的輔導和解答疑難問題,為學校、為學生及家長建立良好的課后服務氛圍,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
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應從各方面保障學校各種資源的充足。教育部門和教師要改變和提高教育觀念,一方面升級學校硬件,一方面提升辦學品味和教育品質,對教育事業要傾注更多情感,做一個有溫度、有靈魂的教育工作者。各學校要結合自身條件,勇于創新,突出學校亮點,爭創課后服務特色精品,并且在做好學生課后服務的同時,也要形成關愛教師的氛圍,讓教師真正沉下心來為“雙減”背景下更好提高課后服務質量而努力工作。“雙減”政策的出臺,教育理念迎來大變革。為切實發揮好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全面系統提升學校的育人能力和服務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全面落實“雙減”政策,課后服務多姿多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在課后服務渠道上,學校積極對接社會各類公益資源,拓寬課后服務課程項目。從規范課后服務管理、豐富課后服務內容、健全課后服務保障機制等方面提出具體舉措,推動各地加快提升課后服務質量和水平,盡最大努力滿足學生和家長多樣化需求。
綜上所述,“雙減”背景下小學課后服務工作現在才開始,在今后的工作中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和困難,這些措施督促教師優化課后服務質量,將課后服務質量的提升永遠放在第一位,積極堅持將課后服務與“雙減”其他環節相結合,構建新的教學環境,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質量及環境創造更好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