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翠華 王愛敏 王珊 程允堂 劉贊贊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以出皮疹為特征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經呼吸道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播,人群對水痘普遍易感[1]。臨床表現以兒童較為多見,皮疹會先發于患者的頭皮,以軀干為主,前胸、后背及腹部會較為明顯。水痘的皮疹有明顯的瘙癢,患者容易去抓,引起繼發皮膚感染。嚴重時可引起腦炎、肺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及結膜炎等并發癥,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2]。初次感染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機體痊愈后,病毒會潛伏在感覺神經節中,有12%~25%的人群在機體免疫力下降等條件刺激下,病毒可被再次激活,表現為帶狀皰疹[3]。1997 年開始,水痘疫苗可以在我國接種,但是還未納入免疫規劃項目,又由于對水痘疫苗的宣傳力度不夠,家長認識不足,經濟條件限制等原因,水痘疫苗的有效接種率一直不高[4]。山東省濟寧市自2004 年開始,對水痘按照法定傳染病管理,并要求實施疫情網絡直報。按照2011 年頒布的《山東省水痘監測方案(試行)》,濟寧市2012 年起正式把水痘納入免疫規劃項目中進行管理,并實施兩劑次接種方案,但是近幾年濟寧市水痘發病呈現反復高發趨勢,現收集2014-2021 年濟寧市的水痘監測資料進行分析,查找濟寧市水痘疫情防控的薄弱環節,適時調整和完善水痘防控策略。
1.1 資料來源 濟寧市2014-2021 年水痘病例資料來源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中的《傳染病報告信息管理系統》,發病數和發病率按照發病日期和現住址進行統計;由水痘引起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資料來源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中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統》;人口數據來源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中的《基本信息系統》。水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定義為《山東省水痘監測方案(試行)》中定義,1 周內,同一學校、托幼機構等集體單位中,發生10 例及以上水痘病例的事件(含臨床診斷病例),按照水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報告。
1.2 方法 收集濟寧市2014-2021 年所有醫療機構報告的水痘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學方法分析水痘病例在時間、地區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
1.3 統計學處理 使用Excel 2003、SPSS 19.0 軟件,采用流行病學分析中常用的χ2檢驗和中位數進行描述性分析,獲得水痘的分布特征,對水痘的發病率及由水痘引起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特征進行流行病學分析。
2.1 發病概況 濟寧市在2014-2021 年8 年間共報告水痘病例16 017例,年均發病率為23.99/(10 萬)。無死亡病例。發病率最高的年份為2019 年[36.05/(10 萬)],最低的年份為2014 年[16.54/(10 萬)],見圖1。

圖1 2014-2021年濟寧市水痘的發病和發病率
2.2 季節分布 濟寧市水痘病例全年月份均有發病,以11 月-次年1 月發病率最高,其次在5-7 月有個小高峰,呈冬夏季雙季節分布,占發病總數的56.71%(9 083/16 017),冬季發病略高于夏季,其他月份發病比較平穩,見圖2。

圖2 2014-2021年濟寧市水痘發病月份分布圖
2.3 地區分布 水痘在濟寧市2014-2021 年所有縣(市、區)均有報告發病,年均發病率最高的是曲阜市[70.12/(10 萬)],其次為微山縣[41.86/(10 萬)],汶上縣的報告發病率最低,為10.39/(10 萬)。不同地區水痘年均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014-2021年濟寧市各縣市區水痘發病情況
2.4 人群分布
2.4.1 年齡分布 濟寧市水痘的發病在2014-2021 年間以小年齡組為主,19 歲以下報告發病數占病例總數的83.92%(13 442/16 017)。發病率最高年齡段為5~9 歲組,年均發病率134.42/(10 萬),病例數是4 882例,占總病例的30.48%(4 882/16 017);其次是10~14 歲組,年均發病率是100.22/(10 萬),占病例總數的20.25%(3 244/16 017);發病數第3 的是1~4 歲的低年齡組,年均發病率是90.5/(10 萬),發病數占病例總數的4.39%(703/16 017),見圖3。發病主要以中小學生為主。水痘發病的重點人群是0~14歲,從這個年齡組的分布可知:2 歲兒童發病人數相對較低;3~6 歲兒童水痘發病數逐年增加,6 歲達到最高峰;6~14 歲兒童發病數維持在較高水平,數量變化幅度不大,見圖4。各年齡組年均發病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圖3 2014-2021年濟寧市水痘發病總數和發病率年齡分布圖

圖4 2014-2021年濟寧市0~14歲水痘發病總數和發病率分布圖
2.4.2 性別分布 濟寧市2014~2021 年16 017 例水痘病例中,男性9 139例,女性6 878例,男女病例數在性別上的比例為1.33∶1,男性年均發病率為26.61/(10 萬),女性年均發病率為21.21/(10 萬),男性發病率略高于女性。不同性別人群發病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5.86,P<0.05),見表2。

表2 2014-2021年濟寧市水痘發病性別分布情況
2.4.3 職業分布 濟寧市2014-2021 年水痘發病病例職業構成中,以幼托兒童、散居兒童和學生為主,這3 種職業占比83.65%(13 398/16 017),其中比例最高的是學生,占病例總數的54.42%(8 716/16 017),其次就是托幼兒童和散居兒童,占總病例數的29.23%(4 682/16 017),見圖5。

圖5 2014-2021年濟寧市水痘發病的職業分布圖
2.5 水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析 濟寧市2014-2021 年共報告由水痘引起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共18起,每年均有報告,占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4.96%(18/363)。共報告病例400例,中位數為18 例(4~70 例),波及人口數為39 571人,中位數為522 人(100~23 506 人),罹患率中位數為2.46%(0.072%~11.35%),暴發持續時間中位數為28 d(3~87 d)。暴發地點都發生在中小學校,13 起發生在小學,發病人數占80.00%,發生在中學的有3起,占比為16.67%(3/18),2 起發生在托幼機構,占水痘發病總數的11.11%(2/18)。其中發生在農村及縣鎮學校的有13起,占72.22%,5 起發生在城市學校。全市共有5 個縣市區報告水痘引起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其中曲阜市有7起,嘉祥縣有5起,報告人數最多,共占暴發總數的61.11%。10-1 月占55.56%(10 起),4-6 月占38.89%(7 起)。暴發的時間都集中發生在分布的季節性特點一致。
本調查研究發現,水痘在濟寧市的流行情況呈現明顯的季節分布,同時存在年齡、性別和地區差異。季節分布呈冬夏雙峰分布,冬季的發病率高于夏季,這與很多地區報道的冬夏雙季節高峰分布基本一致[5-6],由水痘引起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也全部集中在冬夏兩季,符合水痘流行的季節分布特點。
水痘發病年齡以0~15 歲為主(11 097 例),占病例總數的69.28%,發病率最高年齡組為5~9歲,與其他地區的研究報道基本一致[7-12],符合病例以學生和兒童為主的職業分布特點。其中,學生病例占病例總數的54.42%,其次是散居兒童和幼托兒童,占病例總數的29.23%,主要與托幼機構、學校等場所人群比較聚集,頻繁近距離接觸有關,尤其冬春季節溫度較低,室內活動較多,無形中提高了暴露和感染的風險,低氣溫也使機體免疫力降低,加劇了病毒的流行。文獻[13]報道,水痘發病存在性別差異,其中男性更容易被病毒感染,這可能與男性活動量較大,接觸病毒的機會較多,且男性的衛生習慣比女性差有關,再加上先天性生理因素的影響,女性的免疫功能比男性強,發病后更易呈現隱性感染或臨床癥狀較輕,從而導致男性發病率略高于女性。
濟寧市各縣市區的水痘發病率也存在明顯的差異,發病率最高的是曲阜市[70.12/(10 萬)],最低的是汶上縣[10.39/(10 萬)],兩個地區相差6.75 倍。各縣市區的水痘發病率差異主要與人口流動、地理位置、經濟條件、衛生條件、疫苗接種率等因素有關。
濟寧市2014-2021 年18 起由水痘引起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13 起發生在鄉鎮及農村學校,5 起發生在城市學校,這與鄉鎮及農村居民衛生意識不足、當地醫療條件有限及水痘疫苗接種率較低有關。水痘發病一般持續時間較長,這主要與水痘潛伏期就具有傳染性,潛伏期長,傳染性較強,發現病例沒有及時隔離有關[1,14]。
目前,水痘被規定為其他類傳染病,并且按照法定傳染病進行管理。由于水痘疫苗未納入免疫規劃項目中,屬于二類疫苗,價格比較貴,兒童接種率比較低,同時接種疫苗后人群抗體水平會隨著時間推移不斷下降,水痘疫苗的保護效果也在逐年下降,從而造成了水痘發病年齡的“后移”[15],發病高峰期推遲到了小學,從而導致中小學更容易出現暴發疫情。
水痘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保護效果。健康兒童接種國產水痘疫苗后,抗體陽性率可達81.04%,并且體液免疫可持續多年[16]。但由于水痘疫苗屬于二類疫苗,價格比較高,部分經濟條件差的人群,自費接種的意愿較低。經濟條件的限制再加上對水痘疫苗的認識的欠缺,導致農民發病率也不低,占發病總數的7.54%,僅次于學生和兒童。濟寧地區的這18 起由水痘引起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農村及縣鎮學校就有13起,占比72.22%。所以水痘疫苗的接種率不高也可能是導致疫情反復暴發的一個重要因素。
目前,上海、北京、蘇州、廣州等地已將水痘疫苗納入免疫規劃中,適齡兒童可以免費接種,水痘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17]。在此,筆者迫切希望濟寧市考慮將水痘疫苗納入免疫規劃中,以便更好地控制水痘疫情;在學校、幼兒園等水痘高發單位要加強晨檢和水痘防控知識宣傳教育等工作,這對于建立人群免疫屏障,防控水痘疫情,具有重要的公共衛生意義。此外,應加強學校監測水痘疫情和應急處置的能力,減少水痘疫情的進一步擴散,對防止水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起到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