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萱
2022 年2 月10 日上午,在北京冬奧會男子單人滑的自由滑決賽中,日本選手羽生結弦以歷史級難度的4A 跳開場——這是一次早已超越輸贏的表演,盡管4A 跳落冰時摔倒,但他終于成了那個“理想的羽生結弦”。
4 年前,2018 年2 月17 日,平昌冬奧會花樣滑冰男子單人滑比賽結束,日本選手羽生結弦成功衛冕,成為過去66 年來第一位男子單人滑衛冕者。賽后,被問到未來四年的目標,他如此說道:“所有的動力就只剩下4A 了,能取得的我都取得了,剩下的,只有小時候描繪的這個目標了。”
4A 的全稱是阿克塞爾四周跳,被認為是人類身體能力的極限,一個前無古人的動作——從未有任何一位花樣滑冰運動員在比賽中成功做出過4A。通常,花滑運動員從起跳到落冰,大概需要0.7 秒,而四周跳需要他們在這0.7 秒中,完成四周共1440 度的轉體,落地時要承受相當于自身重量7 倍的沖擊力。
比起其他四周跳,4A 的難度在于,在實際跳躍中,它需要多跳半周,即選手需要在同樣的時間內,完成四周半共1620 度的轉體。俄羅斯花滑教父阿列克謝·米申曾表示,自己的有生之年,無人可以完成4A,因為它超出了人類身體的極限。
另外,在國際滑聯制定的賦分規則中,4A 的分值并不高。因此,想靠4A 贏得比賽,不是一個“劃算”的選擇。
為何羽生結弦如此執著于4A 呢?因為拿到奧運金牌后,他有一種“燃盡”了的感覺,而4A 讓他的人生有了新的含義。“有了4A,我才能如此生氣勃勃地活著?!彼f,“想跳4A 是因為我想讓自己滿意,我可以挺起胸膛說,這是最棒的羽生結弦,這是理想的羽生結弦?!?h3>二

羽生結弦在賽場上不斷挑戰自我
羽生結弦是男子單人滑歷史上第一位金滿貫選手,被稱為“花滑史上獨一無二的存在”。除了成就之外,他最被稱贊的,是他的斗志。
1994 年12 月7 日,羽生結弦出生于日本宮城仙臺,父親為他取名“結弦”,是希望“他能夠像繃在弓上的弓弦一樣,平靜而充滿斗志”。
4 歲時,為了強健身體、克服哮喘,羽生結弦跟隨姐姐來到仙臺冰場,日日在冰場轉悠,后來被啟蒙教練山田真美發掘?!皬奈匆娺^這么不怕冰面的孩子?!鄙教镎婷廊绱嗽u價他。
隨后,羽生結弦展現出的不僅僅是對這項運動的絕對天賦,還有強烈的、不懼挑戰的欲望。
剛開始訓練時,他就會做筆記,甚至睡覺時都會在半夢半醒間試想第二天要去冰場做怎樣的動作。第一次參加全國比賽,他就拿到了金牌。
17 歲那年,羽生結弦遠赴加拿大訓練。他每天都泡在冰場上,訓練結束,他就回到房間繼續早稻田大學的“人類情報學”課程。他還研究人體工程學,想要用更精密的知識研究自己的身體。
2014 年索契冬奧會,19 歲的羽生結弦一舉奪冠,成為第一位拿到男子單人滑奧運冠軍的亞洲人。
同年11 月,花滑大獎賽中國站的比賽中,發生了令無數觀眾難以忘懷的一幕——自由滑比賽前,羽生結弦和中國選手閆涵相撞,兩人雙雙受傷,羽生結弦瞬間血染冰場。在簡單包扎后,他又回到冰場,朝著冰場上空喊了一聲:“跳!”中國解說員陳瀅說,她解說花滑十幾年,第一次看到運動員頭纏繃帶表演。那場比賽,他8 次起跳5 次摔倒,最終憑借藝術表現的高分獲得亞軍,這四分半鐘的表演也被稱為“不屈的四分半”。
在羽生結弦看來,對于花樣滑冰這項運動,自己要做的,并不僅限于“贏”。他說過:“我認為我的人生有一個使命,我是為了花滑而生的。”
因此,他認為自己有義務、也必須成為那個去超越極限、挑戰4A 的人。
從平昌到北京的四年,是羽生結弦為了4A 苦熬的四年。特別是全球疫情暴發后,他無法去加拿大訓練,只能獨自待在家鄉仙臺,在兒時的那塊冰場上訓練。那是一塊比國際賽事正規冰場少了4 米長寬邊的冰場,白天還要對外營業,只有傍晚6 點到第二天10 點可以租給他來訓練。
那兩年,羽生結弦都在凌晨到達冰場,開始一個人漫長、孤獨甚至無望的挑戰。
在一次采訪中,他說,那段時間,自己陷入了“負面的漩渦”,沒有教練的陪伴、指導,連身體護理都變得非常困難,情緒越來越糟,甚至有段時間連3A 都不能跳。最痛苦的時候,“真的想過放棄滑冰”。
與此同時,年輕的頂尖選手們則不斷提升著技術,在比賽中增加著四周跳的數量,而他,作為4A 的挑戰者,很可能為了這一個目標,導致其他跳躍逐漸不成形。這令他更加焦慮,“如果不快點去跳4A 的話,身體就會不斷衰弱下去”。
過去四年,在多次大賽的公開練習中,羽生結弦一直在不停地嘗試4A,但幾乎每一次,都會狠狠摔在冰面上。有冰迷數過,有一次,他在13分鐘內,嘗試了6 次4A。在一次采訪中,他這樣描述:“有時候摔多了,我甚至會想,我也許什么時候摔個腦震蕩,就這么死掉也說不定?!?/p>
2021 年在日本橫濱公演時,羽生結弦在后臺笑著跟編舞師說:“身體已經是死亡的狀態了。膝蓋,可糟糕了?!彼砥鹧澴?,只見一大片烏青色的淤血從小腿蔓延到大腿,編舞師驚訝地捂住了嘴,問他:“能滑嗎?”他答:“能滑,沒問題。”
除了對4A 的執著,在其他方面,羽生結弦也是以全部的生命在追求極致。
他是少見的自己編曲的花滑選手。為了調整表演節奏,他會錄制自己的呼吸聲,加入樂曲中。他與日本世界級鋼琴家清塚信也合作的《春天,來吧》,成為慰藉無數日本人的“人生曲”,也讓陷入低谷的他再次感覺到,“我還是愛花滑的”。
在表演服裝上,羽生結弦也下了非常多的功夫。他會把每一次表演當作一件藝術品。致敬偶像普魯申科的《獻給尼金斯基》的那套表演服,用了由手工剪切玫瑰花瓣組成的50 朵玫瑰、3 只刺繡蝴蝶,還使用了2000 多顆施華洛世奇水晶。這套服裝也是他表演的一部分,他說,我想讓觀眾覺得這是只有羽生結弦才能完成的表演:“必須是這個節目,必須是這套表演服才行?!?/p>
2022 年2 月,羽生結弦終于來到北京。2 月8 日的短節目表演中,第一個動作便遭遇意外,由于起跳時冰刀卡進了一個冰洞,他產生失誤,但他很快調整,幾乎沒有瑕疵地完成了后續動作。然而,他還是比排名第一的選手少了近19 分。一個選擇擺在羽生結弦面前——是繼續在世界頂級的花樣滑冰比賽中挑戰4A,還是降低難度,用更穩妥的動作去追求一塊獎牌,甚至金牌,實現過去94 年來無人做到的奧運男子花滑三連冠?
答案很快揭曉。隨后公布的自由滑動作編排中,“4A”出現在羽生結弦所有動作中的第一個,他決定以此開場,完成可能是自己人生最后一屆奧運會的最后一次演出。
10 日中午,羽生結弦開始了自己的自由滑表演。伴隨著《與天共地》的音樂,一段滑行后,他向前起跳、旋轉、落冰、摔倒——這是冬奧會花滑比賽歷史上,人類第一次嘗試完成4A。雖然只拿到了比賽的第四名,但這是他最接近4A 的一次,他完成了一名頂級花樣滑冰運動員的終極使命,正如他自己多次所說:“我從未覺得自己是個冠軍,我永遠是個挑戰者。”
(摘自“人物”微信公眾號,本刊有刪節,視覺中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