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編輯部 圖|闕道華 謝逸隼 余文瀟

“汗水把希望的大門打開,我們展示青春的風采……”在一曲鏗鏘有力的《我們走在新時代》合唱中,“我們的新時代”原創情景音樂會圓滿落下帷幕。
“踔厲奮發建功新時代 勇毅前行奮進新征程”,為慶祝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指導,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廣東省音樂家協會主辦,《嶺南音樂》雜志、@零號音樂廳、廣東廣播電視臺音樂之聲協辦的“我們的新時代”原創情景音樂會,于2022年10月28日晚8時,在廣東藝術劇院精彩上演。南方+、羊城派、觸電新聞、央視頻、騰訊視頻、中國文藝網、酷狗直播、南方都市報官方微博、南都娛樂官方微博、金羊網10大平臺矩陣直播。
音樂會由不同風格的20首歌曲組成,融入序曲《奮進新征程》、第一樂章《暢想曲·中國藍圖》、第二樂章《奮斗曲·夢想家園》、第三樂章《幸福曲·幸福國度》、第四樂章《未來曲·美美與共》、尾聲《建功新時代》,形成六大詠嘆。涵蓋獨唱、二重唱、四重唱、領唱與合唱、小組唱、吉他彈唱、混聲合唱、童聲演唱等,首次創新地引入虛擬偶像演唱與真人合唱同臺表演。樂章之間由“時代講述人”聯結,時代故事與原創歌曲交相輝映。


《我們走在新時代》《我們在期待》《乘風來》《帥帥的大中國》《下一站》《中國藍圖》《千百萬種可能》《請到海邊聽首歌》《阿爸說》《愛放手心一起來》《夢@時代》《美美的一個灣》《幸福的國度》《我的家》《挺好的》《美美與共》《芯》《同一片星空》《2049》《高歌奮進向未來》,20首歌曲,就是20個故事。歌聲里,你會聽見海陸空天軍人的鏗鏘,初心不忘的表白,小家庭的溫馨,“強國復興有我”的誓言,“一灣兩岸水同源”的深情,漂洋過海的熾熱,鄉村振興的綠色希望,灣區建設者的奮斗,“工匠精神”的堅守,平凡歲月中的竭盡全力,“科技強國”夢圓的堅定,漁家姑娘的幸福歌聲,星辰與大海的絢麗夢想,天下大同的情懷……我們走在新時代,一幅中國藍圖徐徐展開,我們充滿了自信與豪邁。
音樂會匯集了崔崢嶸等38位來自省、市文藝院團,藝術高校,大灣區香港、澳門及新文藝群體的優秀音樂人。青年指揮家張鎮執棒,珠影樂團、TSS BAND電聲樂團演奏,廣州市合唱協會珠江合唱團合唱,全國金話筒主持人金獎得主陳曉琳擔任“時代講述人”,中國音樂金鐘獎鋼琴金獎劉云天演奏序曲。音樂會也是“我們的新時代”主題歌曲創作征集活動成果的展示和延伸,10首獲獎的原創作品在音樂會上展演。



所有的歌曲均出自廣東音樂人之手,新時代氣質貫穿始終。作品是音樂會的核心,選材、創作思維和手法是作品形成氣質的具體體現。青年詞曲作者積木魚創作的男女聲小組唱《我們在期待》,展現出新時代的青春形象,唱出時尚味十足的時代歡歌。“送你送入大海,山已遠;撐你撐起時代,云正翻。自信,源于薪火再相傳,自在,源于同心同轉。”青年詞人楊渡歌作詞、青年作曲家陳思昂創作的男聲獨唱《乘風來》表現出的科技廣東主題,無論是詞曲唱還是背景視頻,都折射出嶄新的時代氣息。青年詞人蔡景湛作詞、著名青年作曲家連向先創作的女聲獨唱《下一站》,以一位女背包客的身份和視角,憧憬中國發展的“下一站”。通俗唱法加電聲伴奏的演繹,時尚而親切。著名詞作家蘇虎作詞、青年作曲家黃智騫吉他彈唱的《挺好的》是一首民謠歌曲,幸福地、輕松地演唱,讓人心生歡喜,感到一切都“挺好的”。
青年詞人馮敏儀作詞、著名作曲家張勝創作的女聲獨唱《芯》空靈而深情,以芯片喻中國心,描寫科技中國的時代使命。“二零四九,讓想象跨越空間,星辰與大海是夢的交匯點……”青年詞人李健作詞、青年作曲家薛永嘉創作的男女聲小組唱《2049》是“第二個一百年”主題的歌曲,是一群00后青年對未來中國的青春表達,用最酷的詞匯與旋律,唱出對第二個一百年(2049)的中國的遐想,未來感十足。由著名編劇、詞人林波作詞,最年輕的00后作曲人金戈作曲的AI與合唱《夢@時代》,則是第一次在重要的大型主題交響音樂會上運用虛擬歌手演唱,活潑可人的虛擬女歌手“悅小滿”的出現和表演,讓觀眾耳目一新。

這臺原創音樂會,是廣東文藝界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信心和決心的表達。
“我們的新時代”原創情景音樂會,是廣東省音樂家協會用音樂講好中國故事而推出的又一部集時代性、思想性、藝術性于一體的大型音樂作品。廣東省音協專職副主席、樂會的總監制金旭庚談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作為廣東音樂人,我們的使命和擔當就是要用音樂講好中國故事、灣區故事、廣東故事,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播中國聲音,用好音樂承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光榮與夢想。從《大江潮》到《我的中國夢》,從《這就是我們》到《偉大力量》,再到今晚大家看到的《我們的新時代》,我們以一年推出一部‘時代曲’的節奏,探索新時代歌曲創作的路徑。走過的五年,越來越多的音樂人,包括很多年輕音樂人、新文藝群體音樂人,都與我們團結在一起,為時代而書,為人民而歌。”

主旋律歌曲是在音樂藝術中規模較小,但影響卻很深遠的藝術形式之一。廣東省音樂家協會提出了主旋律歌曲創作“流行化”,流行歌曲創作“交響化”的新時代歌曲創作觀點。“流行化”指的不僅僅是音樂風格上的流行與創新,更是探索音樂創作內容的生活化、大眾性,在主題思想定位、創作角度切入等方面,敏銳感知時代,讓作品更能觸及大眾的內心需要,想人民之所想,讓主旋律創作更能貼近人民生活,與時代同頻。流行歌曲創作“交響化”談的亦不是音樂創作唯交響論,而是讓音樂制作借鑒交響樂表達的細膩感、層次感和豐盈感,讓作品呈現出更多的畫面感、代入感和共情感,探索交響配器的適度和溫度,不是濫用交響的用力過猛。守住“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準則,用心出品每一首歌,做好新時代歌曲創作的探路者。
廣東省文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周華在看完演出之后不久轉發了她邀請的一位客人寫下的觀后感:“很美的一場音樂會,不僅作品全是原創,而且是完全的廣東文化、廣東韻味、廣東故事。對新時代的歌頌不浮、不飄,蘊含于情景和旋律之中,彰顯廣東人的性格、氣質和氣派。這種風格本身就是廣東人的文化自信。”
對虛擬歌手悅小滿的表演,一位年輕觀眾表示:“虛擬偶像的演唱讓我挺驚喜的,讓舞臺充滿科技感,曲風也是動感十足。”
廣東省音樂家協會專職副主席金旭庚表示:“我們在每年推出的原創交響組歌中不斷創新試驗、學習、總結,明晰主旋律歌曲的創作方向,守住‘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準則,用心出品每一首歌,做好新時代歌曲創作的探路者。”
截至發稿時的11月4日,已有《光明日報》《中國藝術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文藝網》《南方日報》《羊城晚報》《廣州日報》《澳門日報》等16家主流媒體對音樂會進行了大篇幅的報道。廣東臺觸電新聞和央視頻、金羊網、羊城派直播、騰訊視頻、酷狗直播等11家視頻直播平臺的直播總觀看人次已超過2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