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午
作為“五育”并舉的重要一環,小學音樂教育應以培養學生興趣為出發點,以課本內容為基礎,向學生拓展和普及高品質的音樂作品。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樂曲創作者的生平和創作背景,了解音樂背后的意義。
全方位、多層次教學內容培養音樂興趣
音樂無國界,文化有共識。在教學中,教師應溯源歷史各階段的音樂,從最初的原始音樂節奏向學生進行講解。
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了解學生對音樂的認知,并從最早的音樂開始講解。例如,原始社會的人類并沒有自己的語言體系,他們通過音高的不同表達自己的情緒,進行信息傳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原始人是怎樣通過音高表達情緒的。教師還可以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向學生講述各個時代、各個國家的音樂發展,如中國古代的古琴、西方中世紀時期的宗教音樂到器樂、奏鳴曲、協奏曲和序曲的產生,埃及的長笛和豎琴等。通過講授音樂歷史,教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音樂背后的故事產生好奇心,避免音樂教學復雜化,讓學生明白進行音樂歷史溯源是為了幫助其了解音樂不論在哪個時代都是一種傳達情感的聲音。
多樣化、游戲化教學場景激發學習熱情
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采取游戲化教學方式,用游戲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例如,教師在教學中國原始音樂時,可以現場播放一些人們在勞動過程中的節奏敲打影視片段,并采取分組合作方式,讓學生拿起手中的筆、尺或書等,跟拍進行節奏敲打,或從跺腳拍手這種簡單易懂的節奏進行嘗試。
教師還可以通過搭建不同場景進行教學,弱化教室原有的嚴肅氛圍,把桌椅擺放改為圓形或將課堂教學放在室外操場進行。如在《雪絨花》音樂的教學環節中,教師播放《音樂之聲》電影片段,在帶領學生欣賞電影插曲《Do Re Mi》和《雪絨花》基礎上,講述《音樂之聲》的電影內容和背后的歷史。在實際教學唱歌的環節,教師可以在操場組織學生進行音樂學習,并在場地準備音響等播放設備,讓學生圍坐一圈,還原電影場景。
輕松化、創意化教學理念增強學習信心
在音樂學科的教學中,教師應秉承輕松、有創意的教學理念,在音樂課堂的氛圍營造和課程安排上,不能一味地照搬教學目標,而應盡可能地安排寬松的教學內容。
合理的音樂教學安排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提升創造力和想象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多運用創意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如多使用非常規樂器,多播放非課本內容的音樂、趣味視頻等,以便幫助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了解課本外的音樂世界,開拓眼界。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并協助學生開展音樂創作,讓學生大膽開口唱出自己創作的音樂,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自信心。
教師在開展小學音樂教學時,要重視音樂課程的教學質量,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和內容,讓學生感受音樂給自己帶來的樂趣,激發學習音樂的熱情,樹立學習和創作音樂的自信心。
(責編 桑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