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若昕
十年彈指一揮間,我們不僅再度擁有了湛藍的天空、清澈的河流、新鮮的空氣,社會方方面面也正變得更美好,生活更幸福、城市更現代、生態更和諧、環境更宜居。
我的家鄉在山東省東營市,黃河滾滾而來,與渤海灣在此交匯,造就了黃藍交界的奇觀和風光旖旎的黃河三角洲濕地。同時,它也是一座因石油而興的年輕城市,1961年,這里打出了第一口工業油流井——華八井,標志著勝利油田被發現;3年后,華北石油勘探會戰打響,來自全國各地的石油工人匯集而來,油田建設拉開序幕。
作為“油三代”家庭的孩子,我最早聽說的故事就是姥爺姥姥從大西北千里遷徙至東營的經歷。半個世紀里,石油人浴血奮斗,用一口口噴薄的油井堅守為祖國獻石油的初心,不但為祖國摘掉了“貧油國”的帽子,還在鹽堿灘涂上建起現代化都市。激情燃燒的建設歲月里,空氣中時常有嗆人的味道,而人們習焉不察。
及至10年前的2012年,家鄉的石油化工產業迎來了輝煌的頂點,重度污染下的生活也日漸逼仄。城市西南方的化工產業園規模龐大,煉油裝置鱗次櫛比,塔身上連綿成片的立桿燈明亮耀眼,塔頂的紅色夜航燈閃爍跳動,夜深時偶爾能看到煙囪火炬在熊熊燃燒,高度發達的機械大都會畫面躍然眼前。粗糲的機械心臟日夜運轉,維系著工業社會的脈搏,異常刺鼻的空氣,粗暴地鉆進門窗緊閉的房間、車廂,令人無處可逃。
當時我在念初中,印象里每逢冬去春來,霧霾就會如約而至,返青的綠化帶和行道樹上總是蒙著一層薄灰,讓人忘記了新綠的色彩。父親回憶中可以游泳和捕蝦的小河泛起了泡沫,灰色的天空倒映在綠色的河面上,宛如頹廢的油畫。周末去城區周邊釣魚的爺爺,為了釣到魚,只能越走越偏遠,“期盼環境盡早修復”經常掛在他嘴邊。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就在那年,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在政策引領下,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家鄉的環境質量明顯好轉。2018年度的東營市城區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數據顯示,當年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下降幅度居全省第一。重污染天氣少了,街頭和公園里運動的人多了,城市的精氣神又回來了。良好的空氣質量增強了城市發展的信心,黃河口(東營)國際馬拉松賽成為城市形象的新名片,這個經國際田聯評定的“金標賽事”每年吸引著70多個參賽國家的3萬余名參賽選手,在跑友圈享有盛譽。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家鄉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創新智慧,探索出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與綠色低碳發展有機融合的道路。
制定重污染天氣應急體系,更新應急減排清單,嚴格落實減排措施;推行“一行一策”“一企一策”整治方案,科學精準指導污染防治,在重點點位設立大氣污染監測設備并接入網絡,確保實時全天候監督,切實保障整改力度……
營二井紀念基地,作為勝利油田的發源地之一,前些年還只有陳舊的設備遺存和紀念碑,如今在傳承“油城記憶”的同時,增設了風光熱儲多能互補設施,若從空中俯瞰,黃河岸邊成片的太陽能光伏板覆蓋在以油井為中心的大地上,將光能轉化為電能、熱能,不遠處碩大的風力發電機緩緩旋轉,向城市輸出著清潔能源。
類似的新能源項目不僅盤活了空置場地和資源,而且相較于傳統火電,在運行、維護等方面的投資成本均有明顯優勢,可以有效減輕大氣污染,節約淡水資源,減少燃煤電廠產生的噪聲及燃料、灰渣運輸處置對環境和生態的影響。
9月6日,位于東營市東營區的勝利油田勝大生態林場。
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綠色共享創新發展,離不開頂層設計與嚴格監管,更離不開千千萬萬勞動者的智慧與拼搏。記得高中那幾年,父親總是加班到深夜,我學業緊張,一直沒顧上詢問他的加班原因。直到某天,父親終于有空回家吃飯,突然在飯桌上說起生產硫酸銨化肥的事,這跟我印象里他的工作并不相關,我起初還以為是他換了工作,聽著聽著才明白,原來高強度的加班是為了安裝脫硫脫硝裝置,以使鍋爐煙氣中的有害物質轉化為工業副產品硫酸銨。這種產品既可以直接作為化肥使用,也可以送入化肥廠進行再加工,最后播撒到全國各地的田野上,化作風中搖曳的稻穗、充盈飽滿的谷粒和農民豐收的喜悅。那天,我忽然覺得,每天和各種機器打交道的老爸其實也很浪漫,只是不善言辭的他選擇和伙伴們一起,把沉默的詩篇寫進了排放達標的設備里和持續明朗的藍天上。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片面索取自然資源圖發展的老路不會長久,我們必須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路。勝利油田作為東營這片熱土最初的建設者,而今轉型成為綠色低碳發展的探路者。
離開城區,在遠郊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道路兩旁一度矗立著許多石油鉆井設施,抽油機與蘆葦蕩在夕陽下的剪影曾是獨到的工業景致。如今,隨著環保力度的加大,油水井生產設施悉數撤出,2017年以來,保護區內濕地面積增加188平方公里、增長了12.3%,昔日鹽堿灘,真正成為生物多樣性富集的大濕地。每年來過冬的候鳥越來越多,濕地“候鳥的國際機場”的美譽傳揚四海,僅在他處難得一見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丹頂鶴,就有數百只之多,它們在這里成群結隊,自由自在地覓食、飛翔、打鬧,引得大量攝影師和游客前來打卡拍攝。
十年彈指一揮間,我們不僅再度擁有了湛藍的天空、清澈的河流、新鮮的空氣,社會方方面面也正變得更美好,生活更幸福、城市更現代、生態更和諧、環境更宜居。作為“油三代”的我即將接過家鄉建設的重任,我深知久久為功、馳而不息的道理。每個人的奔跑與奮斗、失落與榮耀,時間自會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