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 陸 焰
在我國經濟發展新形勢下,鄉村振興受到了公眾和社會的高度關注,推動鄉村振興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戰略措施。基于數字經濟時代,鄉村產業發展模式呈現粗放式,與城市發展存在一定差異,發展數字經濟可以帶動鄉村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重塑農村地區產業經濟結構。
當前鄉村地區主要以農業為優勢產業,其成本包括交易成本和生產成本,而隨著成本的增加,導致農業缺乏競爭優勢,通過發展數字經濟,可以起到節約成本的作用。首先,發展數字經濟、應用數字技術,能夠降低農業生產的勞動力投入,以機械化和數字化生產為主體,在農作物收割、噴藥、施肥以及播種等環節實現無人操作,節約農業人力資源;其次,隨著電商平臺的發展,農作物銷售途徑呈現多元化,通過構建農業電商平臺,能夠降低農戶的銷售成本,擴大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最后,以往農產品在銷售中參與主體和中間環節較多,無形中增加了交易成本,而以電商平臺為銷售主體,可以省略中間環節,便于用戶掌握市場需求、價格動態等信息,進而降低銷售成本。
現代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對農產品質量也提出新要求,在此背景下,只有提升農產品質量,才能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推動當地農業可持續發展。在開展農業生產中,應用遙感技術、全球定位系統、傳感器技術、云計算以及物聯網技術,能夠對生產過程進行精確控制,進而提升產品質量。例如將互聯網技術與射頻識別技術結合,可以對農作物生長過程進行動態監控,便于農戶控制產品質量。
數字經濟以互聯網技術和數字技術為支撐,催生了新型的商業發展模式,并且迅速在消費者群體中流行,例如當下流行的“內容電商”“直播帶貨”等網購形式,吸引了大量的消費者。在農業地區發展數字經濟,能夠推動當地產業結構升級,為廣大農戶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并且推動農業的現代化、數字化以及信息化發展。
數字經濟以需要完善的基礎設施作為支撐,當前農村互聯網建設雖然取得了顯著成果,但是與城市相比依然存在一定差距,給數字經濟的發展帶來阻礙。通過相關調查統計顯示,農村地區基礎設施薄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費用較多,很多農戶難以承擔費用;第二,信號不穩定,受到農村地區地形地貌和外在因素的影響,信號難以保證穩定傳輸;第三,寬帶沒有實現全面覆蓋,尤其是一些偏遠山區,尚未開通寬帶服務。
數字經濟時代,數字技術已經成為農業發展的核心動力,但是縱觀當前農村地區,數字發展水平較低,與城市相比較存在較大差異,例如在售后服務、在線營銷、加工制造、庫存查詢以及原料采購等方面,數字技術沒有得到合理應用。同時,鄉村數字化產業基本停留在農產品生產環節,其他環節的數字化程度較低,特別在農產品物流和市場推廣方面,數字技術尚未發揮作用,產業的脫節性和封閉性較強,沒有利用數字技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
數字經濟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同時也是推動經濟建設的重要助推力,是聯系村民生活、日常消費和農業生產的重要紐帶。但是當前農村地區的電商發展較為滯后,例如直播帶貨夸大虛假、線上線下服務脫節、電商模式同質化嚴重等。同時,農戶缺乏營銷能力和品牌策略,跟隨行業潮流盲目加大電商投入,在競爭中處于劣勢,難以獲得預期的經濟效益,導致農戶失去電商銷售的熱情。
發展數字經濟需要以人才作為支撐,城市在多年的發展中,其依靠產業優勢、環境優勢和教育優勢,儲備了大量的人才,以人才為依托數字經濟快速發展。但是農村地區長期面臨著人才流失問題,大量青壯年向城市涌入,現有農村居民主要以老年人和兒童為主體,大部分老年人的學歷水平較低,接受新知識、新技能的能力不足,并且對數字技術和信息技術存在抵觸心理,依賴于傳統的生產和經營模式。
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速度較快,但是在法律建設方面存在一定的滯后,在網絡直播、電子商務、網絡安全以及網絡隱私等方面,沒有形成完善的法律體系,同時,相關部門也沒有對農村網絡環境開展有效監管,農村網絡存在黑客攻擊、數據泄漏、數據壟斷等問題,難以確保農戶隱私安全。同時,在數據服務監管方面,也缺乏實效性和針對性,難以為農戶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服務,網絡違規行為和違法行為屢禁不止,例如以假亂真、以次充好以及夸大其詞等問題,嚴重影響農村數字經濟的發展。
基礎設施是確保數字經濟發展的硬件支撐,當地政府和職能部門要注重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實現寬帶的全面覆蓋。首先,加大信息工程建設投入,尤其對于位置偏遠的落后山區,要加速5G升級、提速降費以及光纖鋪設,促使當地居民享受到寬帶服務;其次,基礎設施條件較好的鄉村,可加速布局區塊鏈、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基建設施,擴大當地信息技術和數據技術的應用范圍,實現資源信息的高度共享,發揮數字技術在災害防控、市場預警、資源管理中的作用;最后,充分利用無人機、衛星遙感等技術,建立多維度、全方位、一體化的數據采集分析體系,包含集體資產、土地資源、種植資源以及自然資源等。
針對當前農村地區的產業發展實際,要注重提升產業數字化水平,因地制宜地做好產業規劃。首先,針對耕地面積大、地質平坦以及地廣人稀的農村地區,可大力發展數字化機械生產,全面推進北斗導航、物聯網和人工智能在農業生產中的精準應用,針對田塊細碎、坡度較大、交通不便的鄉村,要研發智能化和機械化水平較高的小型農機;其次,開發具有特色的電商產品,結合市場需求利用互聯網進行精準推廣,積極建設信息農業園區、景觀農業、觀光農業、智慧農業以及智慧小站,加速產業信息化轉型;最后,積極建設鏈條式產業結構,秉承完善利益鏈、提升價值鏈以及延長產業鏈的基本原則,對農產業開展全過程、全視角、全方位改造,加速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高新技術的應用。
針對目前消費者群體的行為特點和需求,當地政府要大力發展農村電商,將電商平臺作為產品銷售的重要渠道。首先,充分發揮當地農業的品牌優勢,建立具有區域性的產品品牌,擴大品牌在農村地區的輻射范圍和知名度,贏得更多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可和支持;其次,鼓勵農戶發展直播帶貨、網絡營銷等新型的銷售方式,例如在開展直播帶貨中,農戶要立足自身產品優勢,將線上營銷和線下服務充分結合,提升消費者的滿意度;最后,利用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探索短視頻推送、網絡直播、門店推廣等多種營銷形式,讓廣大農戶看到網絡營銷的收益,激發其參與熱情。
發展數字經濟需要大量的人才作為支撐,當地政府和職能部門需要加速數字化人才培養,豐富農村地區的人才儲備。首先,依托當地的職業學校、高等學校,與畢業生簽訂合同,吸納更多的專業化以及現代化人才加入,適當提升工薪待遇,挽留人才在鄉村地區參與經濟建設;其次,定期組織農戶開展專業技術培訓,培訓內容應包含數字技術、信息技術等領域,傳授其產品營銷、數字化生產等知識,提升農戶的信息化水平;最后,鼓勵當地人才回鄉創業,在社會保障、貸款以及補貼方面出臺政策。
良好的網絡環境是發展數字經濟的基礎,針對當前存在的農村網絡亂象,當地政府和職能部門需要加大監管力度,進一步肅清網絡環境。首先,嚴厲打擊套路貸、龐氏騙局等不法行為,嚴禁農戶投機炒作,規范農戶的經營行為,對網絡環境進行凈化;其次,對在農產品銷售中的假冒偽劣、以次充好、夸大其詞等行為進行嚴厲打擊,提升其違法違規成本,促使廣大農戶規范自身的經營行為;最后,制定以及完善安全治理制度和網絡安全制度,將各項制度全面落實到操作層面,加大違法違規處罰力度,提升經營者的違法成本,起到震懾作用。
總而言之,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關鍵組成部分,尤其隨著互聯網+戰略的實施,各個行業都在探索以信息技術和數字技術為支撐的新型發展模式。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導下,當地政府也要積極探索數字經濟,發揮其帶動作用,實現鄉村產業振興,拉近鄉村與城市的經濟發展差距,實現鄉村地區安居樂業、實現整體性和全面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