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珠珠,莊嘉元,李丹陽,李軍婷
老年虐待(elder abuse,EA)是指在本應充滿信任的任何關系中發生的一次或多次致使老年人受到傷害或處境困難的行為,或以不采取適當行動致使老年人受到傷害或處境困難的行為,主要包括身體虐待、心理虐待、物質虐待、性虐待及疏忽照顧[1]5種類型。EA不僅侵犯老年人應有的社會權益[2],而且嚴重損害其身心健康[3-4],增加發病率和死亡率[4-5],導致過早死亡,同時加重衛生保健負擔[6],現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全球公共衛生及社會問題。2020年一項中國老年人EA發生率的Meta分析[7]顯示,中國EA發生率(20.29%)高于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的全球EA發生率(15.7%)[1]。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高齡化、失能化現象嚴重加劇,EA問題凸顯,改善和解決EA問題對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系統梳理和分析國內外對EA問題的研究成果,把握研究的整體現狀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對國內外EA研究成果進行量化分析,旨在比較國內外該領域的研究特征與差異,揭示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為我國后續開展該領域的研究提供借鑒。
1.1 文獻檢索 為保證數據來源的可靠性與權威性,分別選用中國知網(CNKI)核心期刊與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數據集作為資料來源。構建中文檢索式:主題=“老年人”OR“老人”AND“老年虐待”OR“虐待老年人”OR“老人受虐”OR“身體虐待”OR“情感虐待”OR“精神虐待”OR“言語虐待”OR“物質虐待”OR“性虐待”OR“疏忽照顧”;文獻類型:期刊,期刊限定為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CSSCI)、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CSCD)。英文檢索式:TS=(elder people OR older people OR old people)AND TS=(mistreatment OR maltreatment OR physical abuse OR psychological abuse OR emotional abuse OR verbal abuse OR material abuse OR sexual abuse OR neglect;語種:English;文獻類型:Article。檢索時間限定為自建庫至2021年7月15日。
1.2 文獻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符合檢索策略的所有EA相關文獻,通過閱讀文題和摘要排除:①研究對象不足60歲;②介紹國外老年虐待經驗總結類文章;③重復發表的文章;④通知、資訊、會議通知、新聞報道、綜述、系統評價及無關文獻。
1.3 資料提取與分析 檢索的中文、英文文獻分別以Plain Text和Refworks形式導出。使用EndNote軟件,雙人獨立進行除重、篩選與交叉核對,遇到分歧時通過討論或交由第三方裁定解決。使用Excel和CiteSpace V(5.8.R1)可視化文獻分析軟件(簡稱CiteSpace)分析文獻外部特征(時間分布,國家、機構與作者合作網絡以及期刊分布)與內部特征(高頻詞、突現詞)。CiteSpace軟件具體操作設置:對導入文獻進行國家、機構、作者共現分析時,單個時間分區長度設置為1,術語來源默認為全選;節點分別設為國家、機構、作者,標準設為Topn=50;在進行關鍵詞突現分析時,點擊Burstness按鈕并使用網絡裁剪功能中的“minimum spanning tree+ pruning sliced networks+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對圖譜進行精簡與合并,生成可視化知識圖譜。
2.1 外在特征
2.1.1 時間分布 經檢索分別獲取中文文獻63篇,英文文獻15 445篇,最終篩選出符合納入與排除標準的中文、英文期刊文獻分別為41篇和1 205篇。國內第一篇EA研究論文發表于1993年,至今年發文量在0~8篇;國外第一篇EA研究論文發表于1973年,年發文量最高達112篇。見圖1。以年份為自變量(X),年發文量為因變量(Y)對國外EA研究進行線性回歸分析,結果示線性回歸方程為Y=1.807 5X-3 585.9(F=134.790,P<0.001),R2為0.765,模型擬合度較好,總體呈現波浪式上升態勢。

圖1 國內外EA研究文獻時間分布
2.1.2 國家、機構、作者分布 國家、機構及作者共現分析結果示:41篇中文論文共涉及35個機構、96名作者,分別來自北京市、上海市、重慶市等16個省市;按地區劃分可分為東部經濟發達地區(13個,81.3%)及中部地區(3個,18.8%),西部地區未見報道;按學科性質可分為醫學院校或其附屬機構(18所,占51.4%)及社會學、心理學、人口學或法學專業研究機構(17所,占48.6%)。納入的1 205篇英文論文共涉及69個國家,1 231個機構,2 621名作者;發文量位列前3位的是美國(595篇)、英國(86篇)及加拿大(85篇);僅伊朗(17篇)、中國(13篇)及巴西(12篇)3個發展中國家躋身發文量前15位,分別位列第10位、第12位、第15位。國內、國外EA文獻空間分布知識圖譜(見圖2、圖3)中分別有71個節點、145條連線和2 061個節點、1 068條連線。國內、國外發文量最多的作者分別為沈軍(6篇)、Xinqi Dong(37篇)。根據普賴斯定律[8],核心作者群發文閾值應為Mp=0.749×(Npmax為最高產作者發文量)。計算得出Mp國內=1.98,Mp國外=4.56。依據上限取整原則,國內、國外核心作者人數分別為29人和101人,發文量占各自總發文量的41.3%和55.5%。

圖2 國內EA研究文獻機構及作者合作網絡分布

圖3 國外EA研究機構及作者合作網絡分布
2.1.3 發文期刊分布 中文、英文EA文獻分別刊載于22本中文期刊與340本英文期刊。由布拉德福文獻聚散定律[9]計算得出,有10本英文期刊為國外該領域的核心期刊群,中文核心期刊群尚未形成。文獻刊載量排名前10位的中英文期刊見表1。

表1 EA文獻刊載量排名前10位的中英文期刊
2.2 內在特征
2.2.1 高頻關鍵詞分析 依據齊普夫第二定律和Donohue公式提出高頻詞與低頻詞臨界值計算公式[10],對納入的國內外EA文獻的關鍵詞進行統計分析,以明確EA研究的熱點問題。本研究納入文獻中共涉及中文關鍵詞90個、英文關鍵詞1 505個,最終計算得出詞頻分別大于12次、47次的關鍵詞為國內、國外EA研究領域的高頻關鍵詞。詳見表2。

表2 國內、國外EA文獻詞頻Top 15關鍵詞
2.2.2 關鍵詞突現圖譜(見圖4、圖5)

圖4 國內EA研究關鍵詞突現圖譜

圖5 國外EA研究關鍵詞突現圖譜
3.1 EA研究集中于發達國家,國內研究起步較晚、研究較少 文獻數量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科學知識量的變化情況,對相關文獻的發文量進行年度統計分析能夠揭示該領域的發展現狀,并從側面顯示其發展趨勢。科學研究的進步是經濟、科技、政治、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綜合本研究結果可知,國內外EA研究仍存在一定差距。
從年發文量增長速度來看,國外EA研究經歷了緩慢起步(1973年—1992年)、波動上升(1993年—2016年)及快速發展(2017年—2020年)3個階段,呈現良好的增長態勢。而國內于1993年才出現首篇論文,期間每年發文量波動于0~8篇,仍處于起步階段。這可能與中國于1999年才進入老齡化社會,而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于1942年已處于老齡化狀態有關。此外,受中國傳統孝文化及“家丑不可外揚”的家庭觀念影響,虐老行為一般發生較為隱蔽且難以發現,因而導致EA問題未能引起國內學者的重視。
從發文總量來看,美國、英國及加拿大的EA研究發文量位列前3位,其中美國發文量高達595篇,約為英國和加拿大發文量之和的3倍,遠多于中國發文量。發展中國家僅有伊朗、中國及巴西躋身發文量前15位,發展中國家發文總量最多的伊朗也僅為17篇。可見,國際學術界中EA研究主要集中于歐美等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仍較為匱乏。研究表明,東亞、非洲等低、中收入國家更易發生EA問題[11]。建議在人口高度老齡化與EA問題普遍化并存的情況下,國內學者應予以重視,加速并深化研究以有效解決EA問題。
3.2 發達國家的EA研究呈群簇現象,國內機構、學科間分布不均衡且缺乏合作 合作是科學研究的特性,不僅反映研究領域的相互滲透、交叉程度,還能體現研究質量和水平[12]。知識圖譜中節點越大、連線越多表明該國家、機構或作者在此領域的研究越深入,合作越廣泛。本研究顯示,以美國為中心的節點內外部連線密集,說明美國各機構間合作緊密且與其他國家也積極開展聯合研究,而以中國為中心的節點周圍連線較為稀疏。國家或機構分布結果顯示,國內EA研究大部分集中于東部經濟發達地區(81.3%),少部分位于中部地區(18.8%),西部地區未見報道,呈現出東密西疏,中部落后的研究格局且僅形成3個合作較為緊密、發文量較高的合作網絡,仍未構成群簇現象。研究表明多學科是解決EA問題的有效手段[13-14],但從學科分布可知,醫學院校或其附屬機構的發文量占國內所有EA研究機構發文量的半數以上(51.4%),遠超社會學、心理學、人口學或法學專業研究機構的發文量總和(48.6%),形成以醫學為主,其他學科獨立發展的研究態勢。可見,與國外相比,國內EA研究多集中于少數機構與學科,不同地區、機構及作者間缺乏合作。建議整合資源,構建跨地區、跨機構、跨學科的學術公共體,開展廣泛、深入的研究,提升研究質量。
3.3 國外已有高水平的EA核心期刊群,但國內尚未形成 了解國內外本領域優秀刊物有助于我國學者及時發現該領域的科學進展和熱點內容,并在投稿時更具針對性,提高文章發表率。本研究結果顯示,EA文獻載文量排名前10位的中文期刊中,除《人口研究》外,其余9本期刊均被北京大學核心期刊庫收錄,但尚無一本為該領域的核心期刊。相反,EA文獻載文量排名前10位的英文期刊均屬于該領域的核心期刊,且均被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SSCI)收錄,其中有7本位居JCR 3區及以上。《JournalofElderAbuse&Neglect》為目前刊載EA研究的主要期刊,旨在為應對EA問題提供實踐、倫理及國家決策層面上的指導。比較國內外EA研究領域期刊論文的載文量發現,國內刊載量最高的2本期刊(均為6篇)遠低于刊載量達210篇的《JournalofElderAbuse&Neglect》,表明當前國內EA研究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研究水平及數量仍待提升。建議分析國外EA研究主流期刊上發表的系列文章的主題、特征以了解國外該研究領域的發展和變化動態,從而結合我國實際情況與需求,深入探討相關問題,促進國內高學術水平和影響力的核心期刊群形成。
3.4 國外EA研究涉及面廣泛、研究范式多元,國內EA研究視角較為局限、方法單一 關鍵詞往往代表文章的核心內容。關鍵詞分析顯示,國內外EA研究主題有一定相似性,但各有側重與特點。英文文獻共有12個高頻關鍵詞,分別為老年虐待、忽視、虐待、老年人、現狀、危險因素、經濟虐待、成人保護服務、護理院、癡呆、照護、暴力,研究內容除現狀調查[15-16]、危險因素分析[17]外,還涉及經濟虐待[18],并嘗試從成人保護服務[19]、護理員[20-21]、照護機構[22]等角度探討EA應對與干預策略。本研究結果顯示,英文突現詞共有17個,突現開始時間為2005年—2019年,可大致將國外EA研究發展分為6個階段,即概念分析、工具開發、現況調查、影響因素分析、健康結局追蹤及預防與干預措施開發。可見,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國外EA研究已形成了較為成熟、完整的探索模式,6個階段相互影響,不斷迭代循環,以解決EA問題為最終目標。而國內僅有老年虐待和老年人2個高頻關鍵詞,進一步閱讀文獻發現,研究類型多為描述性或分析性調查,缺乏深入描述受虐者與施虐者內心感受的質性研究以及針對EA預防及干預的實驗性研究。圖4顯示,中文突現詞僅有6個,突現開始時間為2011年—2017年,其中于2017年開始突現的關鍵詞共有4個,剩余2個關鍵詞分別于2011年、2014年開始突現,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國內EA研究的不連續性,尚未形成完整的跟蹤研究體系。
由關鍵詞突現時間可知,國內EA研究最早關注的熱點起源于老年人而后轉變為EA問題,而國外則始于對EA預測因子(predictor)的關注,此后進一步探究癡呆(dementia)與EA的相互作用及篩查工具(scale)的開發等。同時綜合突現時間與強度可知,英文關鍵詞“predictor”于2005年突現,而“虐待傾向”這一中文關鍵詞于2017年才開始突現,可能與國內EA研究的開展大多是在借鑒國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行有關,研究較為被動。此外,作者分布分析結果顯示,國內核心作者發文量僅占中文期刊文獻總量的41.3%,低于普賴斯提出的核心作者要撰寫某領域全部論文50%的標準[23],反映目前國內EA研究群體在高水平研究成果方面積累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國內EA研究者對該領域關注的偶然性和一過性,導致研究廣度與深度不足。建議今后在借鑒國外研究思路的同時結合我國國情拓展研究視野,從多維度持續、深入開展EA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