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有機水稻覆膜栽培技術與機具研究進展

2022-12-13 04:11:08常傳義吳家安高明宇劉恩宏閆博巍
江蘇農業科學 2022年22期
關鍵詞:水稻作業

常傳義, 吳家安, 高明宇, 劉恩宏, 閆博巍

(1.哈爾濱市農業科學院農業機械研究分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29; 2.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黑龍江哈爾濱 150086)

水稻作為世界的主要糧食作物,有約60%的人口將其作為主食。2020年我國水稻種植面積約為 3 007.6萬hm2,占全國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的 1/4[1]。隨著人們生活品質逐步提高,對有機食品的關注越來越多,尤其是有機水稻,因生產過程中不使用化學合成(農藥、除草劑)藥劑進行滅草、除蟲,遵循自然規律生長,受到了人們的關注,同時有機水稻種植面積也逐年提高。有機水稻營養價值高、口感好,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2]。但在有機水稻種植過程中,因不允許使用農藥、殺蟲劑等物質,導致雜草和病蟲害較多,每年因草害、蟲害引起的水稻產量損失在15%以上[3]。因此,如何處理有機水稻生產過程中雜草、蟲害等問題是有機水稻種植過程的重點和難點。

國內外針對有機水稻種植的除草方式主要有人工除草、機械除草、利用動物取食除草、微生物除草和降解膜覆蓋除草等[4]。但因人工除草勞動強度大、成本高,利用動物取食雜草的方式存在前期選種、后期需要人工除草、動物的優質優價不能完全體現等問題[5-6],導致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機械除草、微生物除草和降解膜覆蓋除草。機械除草可有效發揮控制草害、利于有害氣體排出、增加氧氣含量、提高地表溫度、促進肥料吸收等重要作用,但株間平均除草率低,僅為40%~50%[7]。微生物除草雖具有對目標雜草專一性強、選擇性高、用后對環境無殘留等優點,但存在目的菌篩選困難、制劑難度大、寄主單一、受外界環境因素影響大等問題[8]。而水稻降解膜覆蓋除草方式操作簡單、農民易于接受,在不使用農藥、除草劑的情況下控草效果好,同時具有提高地溫、減輕病蟲害、增產、節水等作用[9-12]。但水稻覆膜栽培技術機械化覆膜水平低,多數采用人工覆膜,勞動強度大、覆膜效果差、效率低,嚴重制約了水稻覆膜栽培技術的發展。因此,本文在分析國內外水稻覆膜栽培技術的基礎上,闡述有機水稻覆膜栽培關鍵技術與機具研究進展及存在的問題,分析各項技術原理、特點及典型機具,并展望有機水稻覆膜栽培技術的發展趨勢,為我國有機水稻覆膜栽培技術進一步發展提供參考。

1 有機水稻覆膜栽培技術概況

1.1 水稻種植面積

據《2020中國統計年鑒》和《2020年中國有機水稻行業分析報告》等統計[13-15],我國糧食種植面積從2016年的11 303萬hm2穩定增加至2018年的11 703萬hm2,增加了3.54%,糧食總產量從 61 623.9萬t 增長至65 789萬t,增幅為6.76%。2019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為11 606萬hm2,同比減少97萬hm2,下降0.8%。2020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增長至11 677萬hm2,同比增加71萬hm2,增長0.6%(圖1)。

由圖1可知,2016至2018年水稻種植面積基本穩定,但2019年水稻種植面積為2 969.4萬hm2,同比降低了1.64%,同時產量同比減少了252萬t,降低了1.19%,主要是因為東北地區減少了部分井灌稻的面積,且中央財政對東北地區的大豆生產者補貼達170多億元,導至東北地區“水改旱”增加,同時擴大了休耕面積。2020年水稻種植面積為 3 007.6萬hm2,約占全年糧食種植面積的25.8%,同比增加38.2萬hm2,增幅1.29%,主要得益于國家支持恢復雙季稻生產,總體上水稻種植面積和產量趨于穩定。

隨著國民食品安全意識的提高,對優質、營養、無公害稻米的需求持續增加,有機水稻栽培技術逐漸開始推廣,其種植面積也逐年遞增。由圖2可知,2019年我國有機水稻種植面積達到39.2萬hm2,比2013年(18.4萬hm2)增加了20.8萬hm2,增幅高達113%。可見,我國有機水稻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是當今及未來水稻生產的重要發展方向。

1.2 有機水稻覆膜栽培技術現狀

有機水稻覆膜栽培技術建立在機械移栽技術基礎之上,由水稻覆膜技術發展而來。水稻覆膜栽培技術在20世紀60年代由日本提出并進行了研究試驗,因該技術增溫、節水效果顯著,且操作簡單、易于被農民接受,東北的遼寧等地在70—80年代引入該技術,至1999年累計推廣面積達170萬畝(1 hm2=15畝)[16-17],但因當時機械化水平低,水稻覆膜技術推廣受到限制。隨著21世紀我國經濟水平的發展,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有機水稻種植面積逐步擴大,將水稻覆膜技術逐步應用于有機水稻種植中,作業效果得到了有機水稻種植戶的認可。總結近年來我國有機水稻覆膜栽培技術的發展趨勢:(1)加快研究效率、自動化程度高的適用于有機水稻覆膜栽培技術的覆膜機具,解決人工覆膜勞動強度大、覆膜效率低和覆膜質量差等問題。(2)重視可降解地膜技術研究,如塑料降解膜、生物降解膜等。(3)加快研究適用于有機水稻覆膜栽培技術的長效緩釋肥、控釋肥,解決水稻生長后期追肥難的問題。(4)根據不同地區、環境及土壤條件,因地制宜地應用有機水稻覆膜栽培技術。

1.3 有機水稻覆膜栽培的實施效應

國內外研究表明,有機水稻覆膜栽培的實施效應主要體現在:

1.3.1 降低草害 水稻覆膜栽培通過在稻田表面覆蓋一層不透光地膜,使膜下區域空氣稀薄、空氣流通緩慢、氧氣含量少、膜內溫度高,同時不透光地膜阻礙雜草進行光合作用,使雜草在膜下無法生長,從而達到較好的滅草效果[18-19]。Giaccone等對比研究了無雜草防治、施用除草劑和覆蓋生物降解膜3種雜草防治方法的效果,結果表明,覆蓋生物降解膜除草效果優于施用除草劑的除草效果且雜草在降解膜開始退化后才得以生長[20]。沈陽農業大學的任文濤等對紙膜覆蓋水稻栽培技術的節水、控草效果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紙膜覆蓋可減少水稗密度87.5%、稻稗密度83.8%、三棱草密度91.5%[21-22]。中國農業大學的趙欣等對覆膜稻田的雜草多樣性進行研究,結果表明,馬齒莧、鴨舌草、擬金茅和四葉萍在覆地膜稻田不發生或偶有發生,其雜草密度顯著低于常規稻田[23]。趙文清對有機稻田采用稻糠稻作、紙膜覆蓋、稻田養鴨3種無公害除草技術進行對比試驗,結果表明,紙膜覆蓋除草效果最佳,可減少稗草90.5%、三棱草94.6%、闊葉草93.9%,綜合防效達93%[24]。牟雪蕾等通過水稻覆膜栽培技術與傳統種植方式對比,得出水稻覆膜栽培技術比傳統種植提前4~6 d完成分蘗,且對稗草和壓舌草的除草率達86%[25]。

1.3.2 降低病、蟲害 將地膜覆蓋在稻田后,稻田環境從高濕狀態變為濕潤狀態,濕度降低,不利于病、蟲害的發生。劉振軍等通過水稻紙膜覆蓋對病、蟲害防治效果進行了初探,結果表明,稻田紙膜覆蓋技術對負泥蟲、潛葉蠅防控達80%左右[26]。

1.3.3 增加地溫、提高作物產量和收益 因地膜覆蓋在稻田表面,形成了溫室效應,在水稻前期使地溫提高3~5 ℃,增加了水稻根部的有效積溫,使有效分蘗增多,因而穗數較多,產量得到提高[27-28]。Jabran等通過地膜覆蓋對水稻生長和品質的影響進行研究,結果表明,覆膜后可使水稻葉片面積、水稻籽粒質量和生長速度明顯增加[29]。宋玉秋等通過降解膜覆蓋對水稻生產和產量進行研究,結果表明,覆膜栽培使水稻有效分蘗增多,增產效果明顯,增產率達16.18%[30]。胡國輝等通過2018、2019年大田試驗,研究生物可降解膜覆蓋對機插水稻氮肥利用率和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與未覆膜對照組相比,覆膜水稻產量均有顯著提高,2年分別增產4.1%和6.1%,土壤日平均增溫2.76 ℃,且北方水稻種植效果優于南方[31-32]。邢春秋等在濃江農場以龍稻18為試驗材料,采用水稻超早育秧與生物降解地膜覆蓋對比的方式進行試驗,結果表明,覆膜機插稻田提高土壤溫度3~5 ℃,減少井灌水用量 2 068.5 m3/hm2,水稻增產9.96%,降低有機水稻除草成本9 750元/hm2,增加效益9 577.5元/hm2,可在北方寒地稻區推廣[33]。

1.3.4 降低水分蒸發,節約水資源 水稻覆膜移栽后至有效分蘗末期,因地膜可降低水分蒸發且采用淺水管理,因此降低了稻田灌水量達到節水的目的[34]。Jabran等研究了地膜在改善水稻節水方面的作用,結果表明,覆膜水稻比傳統種植水稻節水約為18%~27%[35]。任文濤等進行了紙膜覆蓋對水稻棵間蒸發量影響的試驗,結果表明,紙膜覆蓋對減少水稻棵間蒸發量具有顯著作用,顆間節水率為2.1%[36]。黃立華等采用田間試驗的方法對鹽堿地水稻覆膜栽培技術的節水潛力進行了初探,結果表明,覆膜栽培比常規種植節水17%且可促進水稻抽穗,提高穗粒數、結實率等[37]。中國農業大學的金欣欣等對水稻覆膜栽培技術的節水特性和增產機制進行研究,結果表明,與淹水栽培相比,覆膜栽培技術全生長季總用水量降低了34.6%且覆膜栽培可顯著提高水稻的根長密度、根表面積密度和根干質量,這些參數有助于提高水稻籽粒產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抗倒伏性及抗病性[38-39]。

2 有機水稻覆膜栽培關鍵技術與機具現狀

在有機水稻覆膜栽培技術的實施過程中,作業效果主要受膜料的物理、化學特性和標準機械化作業3個因素影響,因此提高膜料特性和機械標準化作業,對推廣有機水稻覆膜栽培技術具有重大意義。本節首先對有機水稻覆膜栽培所用地膜進行概述,然后對水稻覆膜栽培機具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2.1 水稻栽培地膜的應用及研究進展

我國農用地膜產量居世界首位,是其他所有國家總和的1.6倍,使用地膜覆蓋技術累計增產值達800億元以上[26]。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和實際需要,農用地膜向著多功能的方向發展,使其不僅具有保水、增溫等作用,還具有除草、防蟲、降解等功能。目前,我國農用地膜種類繁多,按功能特點可分為通用地膜和特種地膜。通用地膜指采用聚乙烯或聚氯乙烯制備的具有保水、保溫功能的地膜。特種地膜指在通用地膜的基礎上還具備一些其他功能,如生物降解地膜(淀粉基地膜、紙狀地膜等)、可降解種膜、化學除草地膜、有色地膜、打孔地膜等[40]。其中水稻插秧覆膜時,可用的是普通(PE)地膜、淀粉基生物降解膜和紙狀降解膜,但普通地膜無法降解、難以回收且在土壤中殘留率高達42%以上,會破壞土壤結構。因此,有機水稻覆膜作業時,主要使用淀粉基生物降解膜和紙狀降解膜進行覆膜作業。

紙狀降解膜在1991年由日本鳥取大學津野幸人教授提出并研制了再生紙膜,并應用于有機水稻進行除草,且證明了再生紙膜對雜草和紋枯病有抑制作用[41-42]。紙狀降解膜的原料主要由廢舊紙箱或木漿加入一定的淀粉質糊漿組成,可自然降解、無污染、無殘留,紙膜浸水后緊貼在泥漿表面,不易被風刮起,但由于紙地膜的原材料成本過高,阻礙了推廣和應用。

隨著降解膜技術進一步發展,利用廉價的農業廢棄物秸稈作為原料既可以解決秸稈引起的環境問題,同時還可以提高秸稈的資源化利用,用后無需回收,在微生物作用下可完全降解為有機質,利于改善土壤結構。因此,秸稈纖維基地膜成為學者們的研究熱點。國外, 日本合田公一以苧麻纖維為原料制備可降解地膜,武川真美以麻和紙漿為基料制備麻地膜,荷蘭采用大麻纖維和淀粉合成可降解地膜[43]。國內,劉陶等將棉、秸稈纖維、亞麻與絲纖進行混合,實現了可降解非織造地膜的研究[44]。中國農業科學院研制苧麻、紅麻、黃麻纖維地膜,并對降解后的土壤性質和產量進行了研究[45]。2011年韓永俊等對水稻秸稈纖維制取地膜的工藝參數進行了探討和優化,得到了利用水稻秸稈纖維制取地膜的最優組合參數[46]。袁巧時等對玉米秸稈纖維制造可降解地膜工藝及參數進行探索和優化,得到利用玉米秸稈纖維制取地膜的最優組合參數[47]。2012、2013年李麗霞等對大豆秸稈纖維的制備工藝和參數進行優化,得到了利用大豆秸稈纖維制備地膜的最優組合參數[43,48]。2015年陳海濤等以廢舊棉為主,水稻秸稈纖維為填充輔料,對廢舊棉與水稻秸稈纖維混合地膜的制造工藝參數進行優化,得到廢舊棉與水稻秸稈纖維混合制備地膜的最佳工藝參數組合,隨后其研究團隊針對水稻秸稈纖維地膜增溫效果差等問題,探索了水稻秸稈纖維基綠色地膜制造工藝及參數,得到了制備水稻秸稈纖維基綠色地膜最優參數組合且改善了地膜增溫、保溫等性能,為水稻秸稈纖維地膜的推廣應用奠定了基礎[49-50]。2017年劉環宇等對植物纖維地膜抗張強度的預測進行研究,通過PSO-SVR建立了植物纖維地膜抗張強度預測模型,為植物纖維地膜抗張強度預測提供參考依據[51]。與此同時,聶強等采用秸稈纖維地膜覆蓋地表進行水稻培育試驗,結果表明,抑草效果顯著,采用秸稈纖維基地膜栽培的水稻比未覆膜水稻返青期、分蘗期提前3 d,成熟期提前4 d左右,增產9.1%,秸稈纖維基地膜在40~45 d 左右開始自然降解[52-54]。張鴻超探究了秸稈纖維基地膜覆蓋對土壤養分變化和作物覆蓋栽培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秸稈纖維基地膜覆蓋可緩慢增加土壤溫度,降低土壤pH值,與未覆膜地塊對比雜草減少92.41%[55]。有機水稻常用可降解地膜對比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有機水稻常用可降解地膜參數對比

由表1對比分析可知,淀粉基生物降解膜每卷鋪設面積大,減少了田間換膜次數,耕層溫度提升明顯,價格較秸稈纖維基降解膜略低,機械覆膜效果優于秸稈纖維基地膜,但淀粉基生物降解膜會有少量地膜殘留在土壤中,降解時間達3年之久,不利于有機水稻栽培,且除草效果不如秸稈纖維降解膜。因此,利用秸稈纖維基降解膜栽培有機水稻具有顯著優勢,同時可為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提供新的解決途徑。

2.2 水稻覆膜機具關鍵部件及研究進展

水稻覆膜栽培可分為人工覆膜和機械覆膜2種。人工覆膜插秧時需多人先將膜料于田間展開,在鋪設的同時戳破膜料將秧苗栽入泥漿中,詳見圖3。此種方式需在水田中往返穿行,致使水田表面凹凸不平,不利于秧苗生長,且覆膜除草效果不佳、勞動強度大、作業效率低,生產成本高昂,不利于有機水稻覆膜栽培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因此,水稻覆膜機械化是實現高質、高效覆膜栽培技術的關鍵環節。

機械覆膜按動力源可分為人力牽引式與機械牽引式。人力牽引式覆膜機于1998年研制成功,如圖4所示,采用滑板型結構,人工牽引拖繩實現覆膜作業,具有彈性鎮壓輥,作業時使膜料緊貼土壤,鋪設效果較好,工作效率為90 min/1 000 m2,其結構簡單、成本低,但功能單一、人工牽引機具勞動強度大、效率低,不適用于大面積作業。

機械牽引式水稻覆膜機主要由拖拉機牽引或懸掛于插秧機上,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作業效率,標準化作業程度高,易于達到有機水稻覆膜栽培技術的作業要求,且多數覆膜機具可在覆膜作業的同時進行插秧、鎮壓等復合作業。國外,日本對水稻覆膜機具的研究較多[56],2000年日本作物研發部機械化研究室龜井正弘、美岡邦彥等研發了自走式覆膜機,其結構與人力牽引式覆膜機相似,將雪橇部分由壓膜板及車輪代替,同時采用動力驅動,具備鎮壓輪、壓邊輪、地膜支撐桿、地膜導向輥、劃線器等裝置。自走式覆膜機如圖5-a所示,作業幅寬5行,作業效率60~110 min/1 000 m2,但該機具只適用于小規模水田,且覆膜時直線度差,轉彎不靈活,陷車的情況時有發生。因此,研究人員將覆膜裝置改裝后掛接在4行乘坐式水田插秧機上(圖5-b),提高了覆膜時的直線度,進一步降低了勞動強度,但覆膜作業與插秧作業不能同時進行。

我國對水田覆膜機具的研究較晚,但近年研究較多、進展較快。2012年吉林農業大學的張玉良研制了由拖拉機牽引的水稻自動覆膜裝置[57-58],具體結構如圖6所示。

可鋪設塑料地膜主要由開溝器、覆膜輥、壓膜輥、打孔椎體輥和限位板等組成,可實現整地、覆膜、壓實、打孔和覆土壓膜等功能聯合作業,最終達到覆膜平整,膜與地表無較大空隙,預開插秧孔合理等水稻覆膜栽培作業要求。田間試驗結果表明,覆膜效果良好,與人工覆膜對比每畝可提高效率約92.89%。但使用此覆膜機進行覆膜作業,后期仍需人工插秧,沒有將覆膜與插秧作業相結合,且由于拖拉機牽引,換行作業時畦端處會有一定長度不能覆膜,須人工進行覆膜,整體效率較低。2017年田佳航等根據洋馬高速插秧機及秧苗插值運動特點,研制了適用于鋪設塑料地膜的水稻機械覆膜裝置[59-62],具體結構如圖7所示。

由插秧機提供動力,將其安裝在插秧機行走與栽植部之間,具有覆膜、展膜、壓膜、打孔、壓邊、扶泥等功能。作業時掛膜輥旋轉提供膜料,在展膜輥的作用下,使膜料完全展開,由壓膜輥進行鎮壓,隨后打孔機構與插秧機構同時作業,最后由壓邊輪將膜料邊緣壓入泥漿中。試驗表明,覆膜作業效果好,作業效率高,打孔機構與分插機構運動軌跡同步,滿足水稻覆膜栽培技術要求。

2014年東北農業大學張子浩基于農機與農藝的技術要求,結合水稻種植的農藝要求和京田 RGO-6 乘坐式水稻插秧機結構特點,采用理論分析、仿真分析等方法,研制了一種鋪設秸稈纖維基地膜的水田覆膜機[56]。其安裝在插秧機行走部分和插秧部分之間,具體結構如圖8所示。

作業時可同步完成插秧和覆膜作業,主要由掛膜架、主機架、展膜輥、壓膜輥、壓邊輪、扶土板、擋泥板組成,其關鍵部件掛膜架應用ANSYS進行有限元靜力學分析和模態分析,結果表明,掛膜架承受最大應力小于材料的最大許用應力,滿足強度及使用要求。壓膜輥采用雙排分段式設計,可對膜料起到二次鎮壓的效果。但所設計的分插機構式同步開孔機構作業時效果較差,因此,陳海濤等設計了一種同步膜上開孔裝置,應用ADAMS進行運動仿真,得到了秧針及縱向開孔刀關鍵點的運動軌跡,采用正交試驗方法,得到了開孔刀的最優參數組合,作業時開膜孔合格率達92%以上,滿足開孔作業要求,但因縱向和橫向開孔刀集中在秧針和推秧器上,取秧時傷秧率較高[63]。

針對機械水稻覆膜插秧作業時,分插機構易造成秧苗根系損傷、開孔與插秧不同步等問題。許春林等根據結構特點和工作原理,設計了一體式的水稻膜上插秧的栽植臂機構[64-65],具體如圖9所示。建立了分插機構的運動模型,基于Visual Basic6.0軟件開發了分析優化軟件,通過三維仿真與高速攝像對比得出,分插機構可完成膜上開孔與栽植動作,作業中開孔與栽植位置偏差均小于4 mm,符合設計與使用要求。

2015年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工程科學研究院于磊等針對利用秸稈纖維基地膜和生物降解膜覆蓋作業,設計了水稻覆膜高速插秧機[66-67],結構示意如圖10所示。同樣將覆膜機構掛接在插秧機后輪與栽植部件之間,主要由覆膜輥、壓膜輥、托膜架、切膜刀和壓膜邊輥等部件組成,具有放膜、鋪膜、壓膜、封邊等功能。覆膜機長×寬×高為1 165 mm×2 160 mm×660 mm,作業幅寬1.8 m,經田間試驗驗證,作業效果較好,能夠基本完成覆膜作業。高靜華等針對壓膜輥壓膜不平整、覆膜不均勻等問題,研制了適用于水稻覆膜插秧機的分段式壓膜輥裝置,由懸掛系統、覆膜裝置、膜箱、托膜架、分段覆膜組、壓實輪、調節控制桿等組成,試驗結果表明該裝置提高了覆膜效率,降低了故障率,解決了覆膜不均勻的問題[68]。

2018年哈爾濱市農業科學院農業機械研究所吳家安等為配套有機水稻覆膜栽培機械化作業,根據其農藝要求、秸稈纖維基地膜和淀粉基生物降解膜物理特性,再綜合多種水田覆膜機械特點的基礎上研制了2ZM-6型有機水稻高速覆膜插秧聯合作業機具[69],具體如圖11所示。

該機具掛接在插秧機行走系統和栽植部之間,可鋪設淀粉基生物降解膜和秸稈纖維基地膜2種地膜,覆膜作業與插秧作業同步進行,可連續完成覆膜、壓膜、插秧、封邊、斷膜等功能,且為了防止秧針堵塞,設計了秧針防堵裝置,以保證取秧順暢,實現了有機水稻覆膜栽培技術的機械化聯合作業。田間試驗結果表明,漂秧率≤10%、覆膜平整度≥98%、切膜刀斷膜率≥95%、漏插率≤8%、作業效率 0.2 hm2/h,試驗效果見圖12-a、圖12-b。

此外,該團隊為了提高覆膜機具的通用性和田間適應能力,研究并設計了通用機架和水田地面被動仿形系統,可與久保田、洋馬等高速插秧機掛接并保證插秧深度均勻一致。同時,針對有機水稻覆膜栽培技術的作業需求,開發了全覆蓋地膜版 2ZM-6Ⅰ 型覆膜機,作業后行間不空膜,地表全部覆蓋地膜,除草效果更佳,但后期補秧較困難。

總體上,我國在有機水稻覆膜栽培技術中對覆膜機具的研究較少,亟需加強相關機具研究,提高覆膜質量和工作效率,降低對人工的依賴,解決人工覆膜耗時長、勞動強度大、生產成本高等問題,是實現有機水稻覆膜栽培技術大面積推廣與應用的重要因素。

3 展望

結合多年有機水稻覆膜栽培技術研究基礎,提出未來研究重點,以充分發揮水稻覆膜栽培技術優勢,彌補當前的技術及裝備不足。基于現有技術以及未來發展需求,我國水稻覆膜栽培技術及機具將主要向以下方向發展。

3.1 農藝與農機緊密結合,形成因地適宜的有機水稻覆膜栽培技術體系

我國耕作制度與農藝要求復雜多變,種植習慣、生產條件的多樣性,決定了水稻覆膜栽培技術模式的復雜與多樣。因此,應結合地域條件因地適宜確立各區域的水稻覆膜栽培技術體系,充分發揮保水、除草、增產、節本增收的優勢。但覆膜栽培技術對水稻增產和增溫的效果,目前尚無統一結論,有的研究結果顯示,水稻覆膜栽培技術提高了地溫,增加了結實穗數,增產效果明顯,而有的研究結果表明,水稻覆膜后籽粒產量明顯或略低于常規水淹栽培,增溫效果不明顯。這可能與試驗地點地膜種類、土壤環境、氣候環境以及灌溉水層時間有關,需重點進行研究驗證。因此,必須結合不同地區情況,對有機水稻覆膜栽培農藝要求進行適當調整,緊密聯系實際需求,進一步加強水田覆膜機具的設計與優化。綜上所述,進一步推進水稻覆膜栽培模式下農機與農藝協調發展、相互適應,是提高水稻覆膜栽培技術綜合效益的基礎。

3.2 深入研究植物纖維基地膜物理、化學特性與制備工藝優化

國內雖然在植物纖維地膜的制備工藝和裝置研發方面展開了相關研究,但是對膜料特性和制備工藝優化等方面的研究有待于進一步系統完善。(1)優化植物纖維基降解膜制備工藝。在植物纖維降解膜抄造過程中,會產生廢水、廢渣等,直接排放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二次污染,應對廢棄物進行回收再利用、制肥等,后續還有待于研究。(2)降低植物纖維膜生產成本。由于制備植物纖維降解膜的材料和制備成本較高,導致植物纖維降解膜普遍高于其他降解地膜。因此,需改進植物纖維基降解材料的合成技術或政府給予一定補貼,降低農戶使用成本。(3)改善植物纖維基降解膜物理、化學特性。植物纖維基降解膜在使用過程中存在韌性較低、厚度較大、耐水性能差、缺口撕裂強度差、回潮率高、降解速度過快、增溫效果不明顯等問題,須改善其物理、化學特性。(4)根據不同地域,因地適宜地調整植物纖維降解膜性能。我國地域遼闊,植物纖維基降解膜需根據不同地域氣候、土壤環境,滿足不同季水稻的保溫、保墑期要求,調整植物纖維基降解膜的性能,如降解天數、膜料厚度等。

3.3 提高水稻覆膜機具的通用性并加強關鍵部件的理論研究

利用水稻覆膜機具實施水稻覆膜栽培作業的過程中,涉及多個作業環節。為保證插秧覆膜質量、提高機具聯合作業能力及通用化程度,應加強關鍵部件的理論研究并提升覆膜機具適用范圍。(1)加強覆膜機具浮動裝置和同步預開孔裝置的理論研究。水稻覆膜機具作業時浮動仿形裝置可使覆膜機具隨地表進行仿形,提高覆膜機具作業能力,但鮮有報道相關研究且浮動仿形機制、本構特征、運動軌跡等理論還需進一步研究。覆膜機具的同步預開孔裝置,可在插秧作業前在地膜上開孔,使秧苗順利栽入泥漿中,降低了傷苗率和漏插率,國內對地膜預開孔裝置雖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但應用實際作業的較少。(2)重視秧針防堵裝置的研究。在水稻覆膜機具作業時,因水稻覆膜栽培技術在覆膜時須保持田間為寸水狀態,導致秧針易被泥土堵塞,取秧不暢。因此,應重視秧針防堵裝置的研究。(3)加快研究適用于水稻缽體苗插秧機的覆膜機具。因缽體苗插秧機不傷根、不傷苗、無返青期、秧齡彈性大、增產效果顯著,是未來水稻栽植機械化技術研究的重點,而與其配套的覆膜機具卻鮮有相關研究和報道。因此,應加快對缽體苗覆膜插秧機的研制。(4)研制可配套側深施肥插秧機的水稻覆膜機具。側深施肥插秧機可降低肥料使用量,同時提高肥料利用率,且在黑龍江等地區也在加大側深施肥插秧機的推廣。因此,應研制與其配套的覆膜機具,提高機具適用性。目前,水稻高速覆膜插秧聯合作業機具的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較低,機具的適應性有待提高。應針對不同區域土壤特性、品種類別以及技術需求的差異,進一步完善水稻覆膜作業相關基礎理論,優化改進機具關鍵部件與結構,集成先進技術,提高覆膜機具的適應性和可靠性,逐步研制與區域多樣性相適應的核心部件與機具將是下一步研究的重點。

3.4 提高水稻覆膜機具自動化、智能化水平

為適應現代化農業的發展和不同有機稻區的需求,水稻覆膜機具向著多功能、自動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如自動抻膜、自動斷膜、自動導航、作業信息采集、集成側身施肥功能等。

4 結束語

以水稻覆膜插秧機械化為基礎的水稻覆膜栽培技術,在提升大米品質的同時,能夠降低化學農藥的使用,降低用水量,提高農戶收入;發展農業生產的同時,可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農業生態文明建設;保證當前優質大米有效供給的同時,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提升對水稻覆膜機具的創新能力,是水稻覆膜栽培技術發展的支撐。加強水稻覆膜栽培技術基礎研究和技術儲備水平是水稻覆膜栽培技術發展的保障。推進水稻覆膜栽培模式下農機與農藝深度融合,重點探索與各地區種植方式、土壤性狀相結合的水稻覆膜栽培技術及機具。逐步形成科學合理的覆膜栽培技術體系,是實現有機水稻覆膜栽培優質、高效生產、增產增收的必然選擇。

猜你喜歡
水稻作業
什么是海水稻
讓人羨慕嫉妒恨的“作業人”
有了這種合成酶 水稻可以耐鹽了
今日農業(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水稻種植60天就能收獲啦
軍事文摘(2021年22期)2021-11-26 00:43:51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樣實現機插
今日農業(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40
作業聯盟
學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一季水稻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52
快來寫作業
水稻花
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 05:29:00
作業
故事大王(2016年7期)2016-09-22 17:30: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视频免费| 自拍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 成人在线第一页| 国产女人喷水视频|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伊| 国产97视频在线|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 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观看| 久久一本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屁孩| 国产免费网址| 理论片一区|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国内黄色精品| 亚洲高清在线天堂精品| 又爽又大又光又色的午夜视频| 国产在线精品美女观看| 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不卡| 亚洲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看| 囯产av无码片毛片一级| 麻豆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色综合国产| 中文字幕伦视频|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99在线视频网站| 狠狠亚洲五月天|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婷婷| 亚洲天堂高清| 无码 在线 在线|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日本道综合一本久久久88| 国产成人区在线观看视频| 波多野结衣久久精品| 午夜欧美理论2019理论| 欧洲日本亚洲中文字幕| 四虎精品黑人视频| 久久久久久午夜精品| 国产电话自拍伊人| 91精品国产福利| 国产91小视频| 超碰91免费人妻| 91美女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18|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 欧美精品1区| 亚洲Av综合日韩精品久久久|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播放| 欧美亚洲一二三区| 亚洲AV人人澡人人双人| 亚洲综合片| 狠狠ⅴ日韩v欧美v天堂| 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久一在线视频|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香蕉99国内自产自拍视频| 99在线观看国产|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伊人五月丁香综合AⅤ| 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热门精品| 午夜精品区|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系列无码专区偷窥无码|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大全| 国产青青草视频| 黄色免费在线网址| 成人无码区免费视频网站蜜臀|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 | 国产精品思思热在线| 第一页亚洲|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国产新AV天堂|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亚洲av无码牛牛影视在线二区| 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乱伦视频| 久操线在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