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慶超 孔欣欣 郭楠楠
(鄭州科技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河南鄭州 450000)
2017年6 月,教育部發布了《關于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要求以行業人才需求為方向,充分利用地方資源,培養行業發展需求的“應用型” 人才。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高級工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體系比較成熟,國際上也已經形成幾種比較典型的育人模式,最具代表性的是英美體系和德國體系。其中德國體系強調實踐,強調工種,十分注重工程實踐教育,與企業結合緊密。英國的“三明治” 培養模式,強調利用“校企合作” “產學聯盟” 來培養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遵循“學習、實踐、再學習” 的人才培養路線。我國高校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還處于探索實踐中,培養體系尚不健全,協同育人意識相對薄弱。在食品學科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方面,一些普通本科院校結合地方經濟發展需求和本校特色,已經開始了積極嘗試和探索,并取得了一些經驗和成績。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技術學院的推進“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集美大學近年來針對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探索了卓越工程人才培養模式,以食品行業和企業需求為導向,構建全程產學“3+1” 校企聯合培養模式;鄭州科技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依托河南省支柱產業——食品制造業而建,在國家大力促進食品產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支持下,目前已成為最具特色的二級學院之一。在新工科建設背景下,加強與企業的融合發展,探索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秉承成果導向教育(OBE)理念,開展專業課程綜合改革是鄭州科技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培養面向生產、技術和管理一線的高質量新工科應用型人才的核心原則,本著這一原則,開展了一系列培養新工科應用型人才的探索。
1.1.1 改革方向及內容
1.1.1.1 第三方檢測方向
在與河南安必諾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安必諾培養班” 的基礎上,針對食品專業本科高年級學生深入開展“安必諾檢測新興卓越工程師班” 建設工作,率先形成較為穩定成熟的“3+1”(“1” 指本科生最后一年按照合作行業、企業需求安排的特定教學過程)校企聯合培養應用型人才模式,為第三方檢測行業培養綜合應用型高級人才。
1.1.1.2 乳品工程制造方向
在與鄭州光明乳業有限公司良好合作基礎上,借鑒安必諾新卓班建設經驗,面向食品專業本科高年級學生啟動和推進“光明乳業新興卓越工程師班” 建設工作,為乳品制造行業培養綜合應用型高級人才。
1.1.1.3 社區公共營養方向
積極與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溝通接洽,探索特色人才培養機制,籌備和啟動校所合作協同育人工作,為我國大健康產業培養綜合應用型高級人才。
1.1.2 改革目標
1.1.2.1 提升新興卓越工程師班建設質量,完善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培養機制
提高新興卓越工程師班教學計劃的科學性、執行性和穩定性;對教學大綱、特色化教材、電子講義、多媒體教學課件等教學基礎資料開展精細化建設;開展畢業設計改革實踐;完善“3+1” 育人模式各類保障性機制、制度。
1.1.2.2 初步建立社區公共營養方向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重構定向班人才培養方案;配備師資力量;建設教學基礎資料;規劃特色課程教學改革;構建保障性機制、制度的初步等。力爭為食品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建立一個“新興卓越營養師” 班。
1.2.1 改革內容
依據教育部對新工科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定位,結合校企合作定向班培養需要,依托“食品工藝”、“食品分析” 2 個課程群,針對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第6、7 學期開設的部分專業主干課程和定向班企業特色課程,開展以OBE 理念為導向的課程綜合改革。
1.2.2 改革目標
1.2.2.1 第三方檢測方向
依托“食品分析課程群”,選擇《食品分析與檢驗》《食品安全與快速檢驗技術》和企業特色課程《第三方檢測崗位實務》3 門專業課程,開展課程綜合改革。重點改革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及課程考核方式等內容。
1.2.2.2 乳品工程制造方向
依托“食品工藝課程群”,選擇《食品工藝學Ⅱ》(乳品與飲料單元)、《食品工廠設計基礎》2門專業課程,開展課程綜合改革。重點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及課程考核方式等內容。
2.1.1 實施方案
2.1.1.1 安必諾檢測新興卓越工程師班
(1)面向食品質量與安全、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按照“3+1” 模式,每年組建1 個30 人左右的“安必諾新興卓越工程師班”。
(2)校企雙方聯合為該班制定第7、第8 學期教學執行計劃;修訂3 門企業特色課程教學大綱、考試大綱,理論課學時不低于30 個,實踐課學時合計為4 個月;開發理論課校本教材《食品安全檢測實務》及配套多媒體教學課件,重點開展企業實踐課程管理、質量評價和持續改進機制的建設。
(3)最后一年教學任務由校企雙方共同承擔,企業方主要承擔企業特色課程教學,其中理論課在學校進行,實踐課在公司技術中心等部門進行,雙方共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4)以“雙真、雙導”(“雙真” 指真題真做,“雙導” 指高校導師和企業導師)為原則,對專班學員畢業設計實施改革,企業參與命題的課題數量不低于學員總數的40%,企業導師參與指導的課題數量不低于學員總數的40%。
(5)建立健全校企協同育人工作考核激勵機制,對參與專班建設的師生及企業工作人員,建立健全獎學金資助機制,學員結業考核機制,優秀學員和優秀指導教師評價及榮譽授予機制,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雙向培訓機制。
2.1.1.2 光明乳業新興卓越工程師班
(1)面向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按照“3+1” 模式,每年組建1 個30 人左右的“光明乳業新興卓越工程師班”。
(2)校企聯合制定專班第7、第8 學期教學執行計劃;聯合開發3~4 門企業特色課程,其中理論課程2 門,總學時不低于60 個,實踐課程5~6 個月;共同完成教學材料的編寫及多媒體教學課件。
(3)校企雙方共同承擔最后一學年教學工作,其中企業特色課程理論課在學校進行,實踐課程在企業進行,實習地點和部門應安排在華中、華東地區各生產基地的技術中心、生產中心,每位學生實習崗位不低于2 個,以企業為主導,完善學生實習管理、質量評價機制。
(4)初步建立校企協同育人工作激勵機制,如獎學金資助機制,學員結業考核機制,優秀學員和優秀指導教師評價及榮譽授予機制,學員選拔轉正機制等。
2.1.1.3 新興卓越營養師班
按照“3+1” 模式基本思想,探索培養掌握食品營養學及食品膳食配膳等基本理論、能夠勝任社區營養指導和公共營養健康教育的綜合應用型高級人才,為建設健康中國貢獻更大力量。
重點致力于該定向班人才培養方案重構,師資力量配備,教學基礎資料準備和特色課程改革規劃,保障性機制制度的初步建立等。
2.1.2 定向班建設流程及可行性分析
定向班建設流程如圖1 所示。

圖1 定向班建設流程
鄭州科技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已與河南安必諾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合作完成一屆定向班培養工作,校企雙方都取得了較為豐富的實踐經驗。第一屆學員的培養工作為解決企業工作旺季人力資源不足和補充企業新生血液做出了較大貢獻,因此雙方繼續開展深度合作的意愿非常強烈,其成果也為其他方向專班建設提供了很好的借鑒。鄭州光明乳業有限公司是上海光明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其職工培訓不僅依賴于本公司的人力資源,更依托于上海總部光明學院,光明學院是全國著名企業員工培訓基地,曾獲國家級榮譽稱號,配備有80 余名專兼職講師,目前我校已與鄭州光明公司及總部光明學院達成協同育人一致意見,為開展光明乳業新興卓越工程師班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與我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前期有良好社區營養教育合作基礎,且作為河南省營養教育和科學普及項目的領頭羊,對與我校合作開展公共營養教育人才培養項目很感興趣。但由于臨床營養與公共營養之間還存在學科知識體系的差異,后續合作重點將放在特色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施上。
綜上所述,推行“3+1” 應用型人才模式改革實踐,將圍繞我省食品龍頭產業和新興產業多方向布點、分層次推進,前期與目標合作單位已經開展了多次不同程度的合作,積累了部分工作經驗,且后期合作意愿高,因此只要緊跟各級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政策導向,扎實做好各項基礎性改革實踐工作,校企學三方共贏的食品學科新工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一定能實現。
2.2.1 實施方案
2.2.1.1 第三方檢測方向
教學內容改革。《食品分析與檢驗》要突出食品檢測基礎性知識、技能的訓練;《食品安全與快速檢驗技術》要側重采用儀器分析手段及快速檢測技術檢測食品安全性指標的學習和實踐;《第三方檢測崗位實務》要側重食品及農產品專業檢測分析機構各崗位各環節知識、能力的全面性、實用性和時效性。在進行內容安排時,要統籌考慮各門課程間的側重與支撐。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以OBE 為理念,推行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用各類檢測任務驅動學生主動質疑、運用案例等方法開展教學;引入現代科技和網絡教學手段,引入實驗仿真軟件和實驗教學視頻,營造全方位學習氣氛,引導學生勤學習、常思考、多實踐,逐漸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課程考核改革。要根據課程性質,變“一卷定終身” 的終結性考試方式為行程式考核,根據課程性質和學生特點,多元化評定學生成績。讓成績評定在客觀、公正的基礎上,成為引導學生主動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指揮棒。
2.2.1.2 乳品工程制造方向
教學內容改革。《食品工藝學Ⅱ》(乳品與飲料單元)為食品工藝課程群的核心課程,《食品工廠設計基礎》是其后續課程,在內容整合上,要突出河南省地方優勢產業特點和校企合作育人要求,并充分體現科技和信息的前沿性和前瞻性。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食品工藝學Ⅱ》理論課教學以OBE 為理念,推行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組建學習小組,用工作任務驅動學生主動質疑、主動學習。在實體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合理運用角色扮演法等開展互動式教學;實驗課教學以任務驅動為引導,將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實驗項目的比例提高到80%以上。《食品工廠設計基礎》重點改革教學手段,擬將食品工廠仿真軟件和CAD輔助設計軟件引入課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
課程考核改革。對課程考核的改革要根據課程性質,變“一卷定終身” 的終結性考試方式為行程式考核,根據課程性質和學生特點,多元化評定學生成績。
2.2.2 實施計劃及可行性分析
2.2.2.1 課程改革實施總體思路
課程改革采用課程群團隊建設模式,分別組建“食品工藝課程群” “食品分析課程群” 2 個教學團隊,每個團隊吸納4~6 名教師,每門課程設置1~2名主講講師,定期集體討論和集體備課,同時開展多門課程建設工作,爭取在項目結項時,完成至少一輪課程改革實踐工作。
2.2.2.2 可行性分析
鄭州科技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近5年陸續開展了多門專業主干課程的教學改革、考試改革,申報和建設了2 門市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成5門校級在線開放課程,2 門校級慕課課程,為改革思路的提出奠定了良好基礎。2017年食科學院提出課程群建設理念,并申請了一項校級教改重點項目,目前已經順利結項并獲獎,為課程改革的實施提供了良好的借鑒和參考。此外,學校配套的網絡教學資源及保障性政策也確保了項目的可執行性。
本文進行了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學科人才培養改革實踐探索,首先分別對“3+1” 校企聯合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模式和基于0BE 理念的應用型課程教學模式的綜合改革進行了探索,對2 種模式的改革內容和改革目標進行了系統的闡述,其次對這2 種模式的實施方案及可行性分析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這2 種培養模式的可行性極高,按照這2 種培養模式可達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