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心蕾( 長沙 )
2016年設立“卡丘·沃倫詩歌獎”時,只在網絡上發布,并不舉辦線下活動,是基于詩歌民刊《卡丘》而設立的。前兩屆設計了中英文對照的獲獎者公告,在《卡丘》公眾號上發布。

墨西哥翻譯家珍妮特·L·克拉里昂獲第七屆卡丘·沃倫詩歌獎翻譯家獎,視頻致答謝辭

美國詩人姚強獲第七屆卡丘·沃倫詩歌獎外國詩人獎,視頻致答謝辭
現在可以搜到網上關于首屆卡丘·沃倫詩歌獎時的相關資料,當時如此表述:
據《卡丘》詩刊主編周瑟瑟介紹:“設立卡丘·沃倫詩歌獎是為了強調一種寂靜的詩歌精神。我們計劃在每年春天發布獲獎公告,在茫茫人海里尋找那些寫出異質文本又有寂靜寫作精神的詩人。卡丘從2005年提出到現在(2016年)已有十年,我希望卡丘·沃倫詩歌獎伴隨下一個十年,十屆卡丘·沃倫詩歌獎將見證中國現代詩的未來。”
美國詩人、作家羅伯特·佩恩·沃倫,既獲得普利策小說獎又兩次獲得普利策詩歌獎。1986年,他當選為美國第一位桂冠詩人。他被評論界稱為“我們最杰出的文學家”以及“二十世紀后半葉最重要的美國詩人”。他的詩歌典雅,急促的節奏中常常折射出感傷和憂郁,表現了人的孤獨和異化感,揭示了一個善惡并存的世界。
“設立卡丘·沃倫詩歌獎,也是為了表達對沃倫這位大詩人的深切敬意!”周瑟瑟說。
“卡丘·沃倫詩歌獎”因為栗山詩會才有了線下的儀式。栗山詩歌獎更多傾向于國內寫作者,卡丘·沃倫詩歌獎更多傾向于國外寫作者,但現在二者也都有兼容。栗山詩歌獎的本土特色更濃,卡丘·沃倫詩歌獎的國際特色更突出。栗山詩會強調民間,強調異質,希望通過兩個獎項將國外寫作經驗介紹到國內,將國內的作者介紹給國外,形成以栗山、卡丘為介質的民間寫作現場。
“中國詩歌田野調查寫作計劃”是栗山詩會的具體形式與方法,每次都會傾向于不同的地方、群體與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