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翔( 湖南理工學院 )
朱耷(1626—1705)的書畫建構是基于“儒為體”“禪為用”“道為歸”的思想體系。“儒”為體,使他知禮、明理,入于規矩之中,無論如何怪、畸、殘、破、亂,他都能執正、變勢以馭之。“禪”為用,是其思想建構的方式與過程,體現于以下幾條路徑:一“見性成佛”,直指本心,從內心去頓悟“畫者東西影”①;二“無念、無相、無住”,擯落筌蹄,脫落形跡,體“我與濤松俱一處,不知身在白湖邊”②;三不躡前蹤,不落窠臼,感“畫圖一向潑云煙”③。同時他從禪宗思想體悟藝術之孤、狂、怪、韻的特點,構建自己獨特的筆墨意象。以“道”為歸,是其晚年“行年八十,守道以約”④的道家思想的感慨與心路歷程。八大一方面通過禪宗求得生命的解脫,另一方面借莊子追尋思想的自由。八大還通過“善化”等方式表達“幻而不真、幻而無定”的生命感知,用時空錯序、悖于常理的方式構建“無戲影”的筆墨世界。其繪畫作品極盡“虛空”,體現出深刻而豐富的空間意識。
八大“物極于怪”的造型方式是基于“悖于常理、常形、常法”和“以畸出奇”的客體造型而展開的。而在書畫取勢、留白的整體構建上,八大可謂另辟蹊徑。文人畫在置陣布勢中,一般都是立足于實,以實運虛,而觀照八大的繪畫,無論是小幅冊頁還是巨軸條幅,都試圖尋找一種“執勢馭虛”“摶極造虛”的極限方式,不斷地造虛、生虛,造險、破險,造勢、破勢,以勢為主導構建“勢極于虛”的空間結構。

圖1《柳禽圖軸》127cm×56cm 廣東佛山市博物館藏
八大山水畫取法董其昌,得黃公望之沉厚、倪云林之空靈幽淡,并上溯宋人、五代風范。其自題山水畫云:郭家皴法云頭小,董老麻皮樹上多。想見時人解圖畫,一峰還寫宋山河。⑤其花鳥畫以孫隆、林良為宗,并吸收法常、徐渭、陳洪綬等表現手法,在推進內心情感表達的同時強化本體繪畫語言(取勢、布虛)的運用,這是文人畫發展趨向抽象性、隱喻性、個性化的又一次超越,筆墨的獨立審美價值得到了空前絕后的拓展。
八大借禪宗之“妙悟”“善化”,“從慣常的‘造型語言’中解放出來,通過潛入畫面夢境、消解邏輯功能、去除執著和妄念的途徑,而返回到神秘的內心體驗中去。”⑥可以看出,八大有意地在超越主體“夢境、神秘的內心體驗”和“書畫一律”中尋找突破,他的“孤極于怪”是在超越客體的束縛尋求“內心體驗”的表達,而“執勢馭虛”則是建構畫面整體關系的“夢境”體驗。

圖2 枯槎魚鳥圖軸149.5cm×70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如果說“執勢馭虛”是以“勢”作為主導因素,驅動畫面各要素布勢、馭虛,那“摶極造虛”則是主動強化畫面主體位置的極限處理來造“虛”。八大常常采用極天、極地、極高、極低、極疏、極密的構圖方式,輔以殘崖斷壁、孤鳥斷枝,形成大開大合、大虛大實的空間格局,始終以空間的節奏對比作為畫面的主導因素,在極靜中有動,極疏處顯密。在《枯槎魚鳥圖軸》(圖2)中,畫面用起勢于右下部一橫一縱的土坡把住了右下角的空間,在順勢而上中,八大把樹干緊貼著右邊線,甚至把樹的根部沖出了畫面,樹的主干沒有如一般空間造型的方式,欲下先上來尋求大勢的開張,而是反其道而行之,緊緊地壓向左下角,并且在樹杈中間還橫出兩個枯枝,進一步強化出了空間的節奏對比。同時把魚置于畫面的最下部,幾乎靠近邊線的位置,鳥也做藏頭的表現與樹干幾乎融為一體。無論是占邊的極限,還是畫面中鳥、魚的位置處理,八大在慘淡經營中匠心獨運,在極限的處理中刻意造“虛”。他在繪畫中把“摶極造虛”用到極致,把畫面物象極力推到四邊、四角,把虛白留在畫面中,通過起、承、轉、合的筆墨轉換生成虛實的節奏轉換。
那么這種“摶極馭虛”的空間意識如何在教學中進行轉換?
首先,“摶極馭虛”體現民族思維的獨特個性。在教學中要強化這種思維個性的表現,讓學生不斷養成這種觀察方法與思維方式,在藝術創作、欣賞中尋找經典作品的“造虛”“馭虛”之訣,總結規律,并運用于臨摹、寫生、創作的各個環節。
其次,“摶極馭虛”是藝術意境生成的根源。中國藝術意境的誕生,首先就體現在空間之“虛處”。笪重光所謂“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由實而虛,化實為虛才能體悟中國書畫的空間之美。這種藝術意境的生成是教學培養中非常重要的任務,八大山人在“極”處求“虛”,更是體現出其匠心所在。教學中不僅要揭示其空間的獨特價值,更要回到作品背后思考其觀念生成的內在規律。
最后,“摶極馭虛”反映出筆墨語言的邏輯表征。以虛為實、環環相扣,顯現出中國藝術本體語言的邏輯特點,不經意處渾然天成。這種筆墨語言的邏輯特點在教學中須化為一種下意識的筆墨表達,筆筆生發,逐漸形成思維與筆墨相一致的表達習慣。
八大山人以執勢馭虛、摶極造虛,體現出其“氣象高曠而不入疏狂”⑦的藝術理想,在虛靈空逸中,飽含溫情與平和。這種空間意識是中國畫教學的核心要素,只有真正深入其中,才能登堂入室,體悟中國藝術的空間魅力。
注釋:
①朱安群、徐奔選注《八大山人詩與畫》,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 1993年版,第103頁。
②朱安群、徐奔選注《八大山人詩與畫》,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 1993年版,第7頁。
③朱安群、徐奔選注《八大山人詩與畫》,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 1993年版,第106頁。
④朱安群、徐奔選注《八大山人詩與畫》,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 1993年版,第111頁。
⑤朱安群、徐奔選注《八大山人詩與畫》,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 1993年版,第76頁。
⑥盧輔圣《中國文人畫史》,上海書畫出版社, 2015年版,第123頁。
⑦美國翁萬戈收藏八大山人十六開《臨古書法冊》(1702年)末頁格言。